登金山寺塔·杜濬
极目非无岸,沧波接大荒。
人烟沙鸟白,春色岭云黄。
出世登初地,思家傍战场。
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崇祯十四年(1641),张献忠再度攻破襄阳东进。作者避兵离开湖北家乡,流落江宁、扬州一带。游经镇江时,曾作金山、焦山诗多首,本诗即为其中之一。
首联是登上金山寺塔后的初眺。塔在金山顶上,而金山其时还在江中,尚未与南岸完全毗连。登塔俯眺,尽管两岸都在视野之内,吸引着目光的却首先是滔滔的长江。“极目”、“沧波”、“大荒”,从气势上映示了塔势的高峻,也显示了诗人心宇的浩茫。
次联是塔上的进一步所见,目光渐及江岸的人境。塔下新长成的沙地上,鸥鸟出没;城中露现的座座峰头,黄尘漫漫。诗中有意将实际存在的“人烟”、“春色”处理为一种隐约的感念、抽象的背景,而以“沙鸟白”、“岭云黄”的直观印象与之搭配和叠加,暗喻了人烟的冷落、春光的惨淡,更见出了苍凉的心绪。
“初地”为释教术语,意谓初得真念之处所。“出世”云云,扣合“金山寺”的题面,又与金山塔塔势的凌空相应。然而诗人登上寺塔,不仅没有消释尘世之念,反而更强烈地思怀故乡,忧念战火中的家园。他奇怪的是,尽管此刻去天咫尺,为何家乡的消息转觉茫茫了呢!“茫茫”二字,与前四句的眺望所见遥遥呼应。作品的这一结尾,点明了登塔“极目”的真实意向。
这首五律前半写景,后半抒怀,然而每一联中都隐然可见金山寺塔的孤标高峻,每一联中也都可读出作者登高心情的沉郁悲凉。杨际昌《国朝诗话》谓:“杜茶村《金山》诸律,……胸孔眼界,超出寻常。”这正是因为作者“伤心人别有怀抱”,而又以情景交融之笔曲曲表出的缘故。吴梅村为五言近体的大家,但他自己承认:“吾于此体,自得杜于皇金、焦诗而一变,然犹以为未逮若人也。”(见杜濬《祭少詹吴公》)此诗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上一篇:袁枚《登华山》描写华山险境诗
下一篇:吴伟业《登缥缈峰》发吊古伤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