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欣赏的“三绝碑”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妙无比,尤其是书法与诗文的完美结合。目前,在中华大地上,有历史上留下来的着名的十大“三绝碑”: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四川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山东“潍坊新修城隍庙碑”、福建泉州“万安桥记”大字碑、河南临颍“上尊号与受禅碑”、湖南祁阳“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开善寺“宝志公象赞诗碑”、陕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
其中,郴州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着名“三绝碑”之首,以“秦少游词、苏东坡跋、米芾字”之“三绝”而名世。此“三绝碑”,颇受毛泽东之喜爱。
1960年3月上旬,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湖南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莅湘,在专列上接见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地方领导。当介绍到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时,毛泽东突然向陈洪新发问:“郴州有个三绝碑,你看过吗?”陈洪新调郴州时间不长,对之一无所知,只好不好意思地回答:“没看过。”熟知历史的毛泽东挥挥手,便给大家讲开了:“1096年冬,北宋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着名词学家秦观因‘元祐党人’的牵连,遭章惇的排斥和打击,被削职流放到郴州,他远离亲朋,穷愁潦倒,忧愤满腹,便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说到这里,毛泽东抑扬顿挫地背诵起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字不漏地背完这首词后,毛泽东进一步讲到,这首词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受排斥打击的知识分子不得志的心境描述得淋漓尽致。苏东坡很喜爱这首词,因为他深感同病相怜。四年后,秦观病死,苏东坡为怀念朋友,将此词抄在自己的扇子上,并附上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后来,书法家米芾以其沉着俊逸的书法,将秦词苏跋写下来。宋朝以“秦观词、东坡跋、米芾笔”之造诣精深而谓之“三绝”。南宋咸淳元年,郴州知军邹恭到任后,“首访旧刻,把玩不止”,命工匠模刻于景色与秦词意境相似的苏仙岭山麓石壁,史称三绝碑,使之成为洞穿千年的绝响。
陈洪新等听得如醉如痴,感佩主席的学问真大。毛泽东亲切地望着陈洪新,说:“过去郴州是瘴疫之地,文人墨客多贬于此。现在郴州不同了吧?”陈洪新激动地回答:“现在很好,我很安心,我们一定把郴州建设好。”毛泽东说过去郴州是瘴疫之地,确非虚言。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幽禁的那些日子,于1937年在郴州苏仙岭上住过一段。当时的郴州,瘟疫猖獗,满目疮痍,人称“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患疟疾)”。苏仙岭上树木凋零,寺观梁折柱斜,除了几个出家人之外,游人十分稀少。张学良将军被关在山顶苏仙观大殿东侧的一间厢房里,荒岭破观,环境凄凉。
郴州苏仙岭上的“三绝碑”曾吸引张学良久久驻足。“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等语,引起身陷囹圄的张学良的强烈共鸣,以致发生“经常借酒浇愁,借枪朝窗外一株大桂花树连连射击,以泄满腔怨恨”的事。
上一篇:毛泽东最敬重的国民党大才子
下一篇:毛泽东最犀利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