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波立特(Harry Pollit,1890—1960),英国工人运动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曾任英国共产党总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890年11月22日,波立特诞生在英国兰开夏郡特罗斯登村一个铁匠家庭。母亲是纺织工人,独立工党①创始人之一,以后加入英国共产党。她温文尔雅,乐于助人,颇有学识。她对波立特影响很深,是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者。波立特说:“在工人运动中指导我每一个步骤的就是她”。为了弥补家庭微薄的收入,波立特12岁开始半工半读,13岁做童工,1905年进锅炉厂当学徒。
波立特在曼彻斯特度过了六年学徒生活。在那里,工人非但要有熟练的技术,还需加入行业工会,方能就业。波立特白天工作,晚上进业余学校学习数学、制图和锅炉制造。
当时的曼彻斯特,社会主义宣传活动十分活跃。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在各个社会主义大厅宣讲各自的见解。少年的波立特是一个热心的听众。每逢星期天,他都去打扫社会主义大厅,张贴海报,聆听讲演。波立特从此对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兴趣。他追忆说,他17岁开始阅读马克思的《工资、劳动与资本》和《价值、价格与利润》,21岁时已读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一卷。这些著作大都是“在工场里利用零星时间匆匆偷看的”。母亲十分支持他学习马克思的著作,他阅读的《资本论》第一卷,是母亲赠给他的21岁生日礼物。
波立特17岁时成为“热心的青年社会主义信徒”。经母亲介绍,他参加了独立工党奥本肖支部,投身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在社会主义大厅发表讲演。由于年轻,对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缺乏了解,他最初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讲些关于封建主义、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类概念,很少联系英国的实际。波立特后来认为,这些内容“离现实很远”,没有引导工人去同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
1911至1914年,当波立特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露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工人的罪恶时,他享有了社会主义演说家的名声。此后,他被邀参加群众集会,在兰开夏郡和约克郡的八、九个城市发表演说。
1912年波立特结束学徒生活,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加入锅炉制造业工人协会。他先后在曼彻斯特市郊的建筑工场、造船厂、机车制造工场和锅炉厂作工,在这些工场里担任车间工人代表,是当地颇有影响的工人领袖。1913年独立工党并入英国社会党,他被推选为社会党奥本肖支部的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工党和社会党右翼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宣扬“德国的鹰触犯了英国狮子的尾巴”,“英国要用战争来洗雪”耻辱。波立特坚持1912年第二国际代表大会通过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巴塞尔宣言》。在街头,在运送兵员的南安普敦港口,他向工人们发表反战演说,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决不是工人们所应该支持的战争”,而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向资本主义开火”。英国海军部和军需部门把他视为在英国的“普鲁士的威胁”。当局以“调动工作”为名,于1915年一度把波立特送到一艘戒备森严的潜水艇上工作,以便隔断他和工人们的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波立特来到伦敦。1918年1月,他在格林与雪莱威尔的船舶修理厂当工人,不久参加了锅炉制造工人协会第十一分会和工人社会主义者同盟。同年,波立特召集船舶修理厂各车间工人代表,建立了领导工人罢工的委员会,并任委员,负责组织罢工和争取提高工资。在他的领导下,该厂爆发了要求每周增加15先令工资的罢工,并坚持了五个星期,引起全国的反响。
1919至1920年,反对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内容。1919年1月,伦敦建立了“不干涉俄国委员会”,波立特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久,他又担任锅炉制造工会伦敦区委书记。5月,他发表了《码头工人警惕起来》一文,揭露英国政府“帮助极端反动的俄国资本家和地主们恢复沙皇制度的旧政权”;号召工人行动起来,“不许政府把士兵和武器运往俄国”。1920年,当“水手乔治号”运送武器支持波兰反动派干涉苏维埃俄国时,波立特发动伦敦码头工人大罢工,迫使英国政府宣布:“将不采取任何行动反对俄国”。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工人运动的推动下,英国社会党左翼,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南威尔士和其它地方的社会主义组织,在1920年7月31日至8月1日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宣布组成英国共产党。波立特以社会党人来宾身份参加建党会议。当年,他随同社会党奥本肖支部加入英国共产党,成为英共党员。
波立特参加英国共产党时,还存在着宗派主义情绪。他不理解共产国际关于各社会主义组织的成员加入工党的策略思想。建党以前,波立特就曾表示,拒绝参加各社会主义组织商讨加入工党的会议;阻挠社会党奥本肖支部成员参加工党。1920年他听了加拉赫关于共产国际“二大”的传达报告后,思想有了转变。波立特说,听到列宁对英国各社会主义组织不愿参加工党的批评时,“这使我大吃一惊,我马上警惕地注意起来”。此后,他接受党的委托,继续从事领导工会的工作。1921年2月,他成为红色国际劳工同盟英国局在伦敦的组织者。他在伦敦工人和工会组织中宣传红色国际劳工同盟的原则;奔走全国,发动各地工会支持红色国际劳工同盟。1921年,他到普利茅斯组织支持红色国际劳工同盟的示威,不幸被捕,服刑一个月和支付10个英镑罪款后获释。
1921年7月,波立特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红色国际劳工同盟代表大会。同年,他被选为英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22年3月,波立特出席英共在伦敦召开的政策会议。为解决党在执行统一政策方面存在的宗派主义倾向,会议决定由波立特和帕姆·杜德①、阿尔伯特·英克平②组成三人委员会,调查和解决在报纸、宣传和组织工作方面闹独立性的问题。当年秋天,他们向英共巴特西会议提出调查报告,拟定统一全党行动的总政策,建议各级党组织的权限应以党纲和党章为原则。在这次会议上,波立特当选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波立特在党中央委员会里负责工会工作。1923年以前,英国工人运动虽有较大发展,但处于四分五裂状态。许多工会发动的斗争,也一直受到政府和雇主的控制。那些力图摆脱这种控制的会员被称为“叛乱的少数派”。1923年11月17日,波立特参加在伯明翰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工会委员会会议,提出组织“少数派运动”的主张。他向会议建议,建立一个不分党派、地区和行业,所有的会员都可参加的全国性统一行动组织,以便在罢工中联合行动和互相支持。这个建议得到广泛支持。1924年8月,“少数派运动”召开年会,正式命名为“全国少数派运动”,波立特选为总书记。当年有25万工会会员加入这一组织,1925年时增加到75万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全国少数派运动”已成为拥有100多万成员的组织,波立特倡导的“少数派运动”,对加强英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英国的工人运动从来“没有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发展得那样迅速”。
1929年,波立特辞去“全国少数派运动”总书记职务,被推举为英国共产党总书记。当时,国内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国际上法西斯主义崛起。1932年波立特主持召开了英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他向全党提出建立反对资本进攻的“工人统一战线”,把各派工人团结在英共的旗帜下。他号召党员到工厂去,深入工会组织,积极支持工人的斗争。他告诫全党要密切注视法西斯势力的兴起,警惕他们的战争阴谋。
1934年,麦克唐纳政府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削减失业工人的生活津贴;把失业工人送往所谓“训练中心”的失业营,让他们过半军事生活,剥夺他们的就业机会。这一措施激起失业工人的强烈抗议。波立特适时领导英共发动了“反饥饿进军”运动。他在南威尔士组织运动时被捕。在狱中,波立特依然关心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为“反饥饿进军”运动草拟了行动纲领,其内容包括:“反对国民饥饿内阁”,“改善工人的居住和卫生条件”,“反对麦克唐纳政府的失业营”,以总罢工强迫政府解决125万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等等。这个纲领在1934年2月召开的全国统一行动代表大会上宣读时,得到1,500名代表的热烈拥护。麦克唐纳政府不得不宣布把失业津贴金恢复到原先的数额。
1935至1939年间,波立特积极投身反对法西斯准备挑起世界战争的斗争。他率领英共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发表了加强工人统一阵线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讲话,赞同季米特洛夫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报告。他代表英国共产党表示,将在本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人民阵线”,反对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反对法西斯主义与战争。
从莫斯科回国后,面对欧洲和世界布满战争阴云,波立特谴责张伯伦政府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他号召本国人民反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反对日本入侵中国,支持西班牙人民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36年,波立特在英共扩大会议上重申共产党员参加工党的方针,希望两党领导下的工人组织为反对法西斯实行联合斗争。
1939年8月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波立特因对该条约持否定态度,曾被解除英共总书记职务。他不顾个人得失,仍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在南威尔士发动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活动。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入侵苏联。不久,波立特恢复英共总书记职务。二战期间,他号召英国人民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各种手段,敦促丘吉尔政府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共产党在追述波立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功绩时说,“他以自我牺牲的坚持不渝的努力,鼓舞了工人们反法西斯主义,争取开辟第二战场和争取正义及持久和平的斗争。”英共主席加拉赫称赞波立特是反法西斯的“无畏战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共产党在国内政治舞台上仍处于劣势。1945年7月大选时,共产党获得102,780张选票,1950年下降到91,815票。保守党经常与工党处于旗鼓相当的地位。在政治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英共的合法地位面临威胁。波立特动员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同工党基层组织建立联盟,支持工党击败保守党,从而有利于维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波立特认为,英共在政治斗争中的劣势,主要原因是党缺少一个适应战后形势的新纲领和相应的斗争策略。1951年1月,他为英共拟定了题为《英国共产党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新纲领草案。波立特分析了英国战后的政治经济形势,规定了英共的斗争策略,号召英国工人阶级为掌握政权,实现美好的未来而斗争。关于英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纲领草案写道,英国“在目前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一样可以采取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将“议会转变为一个代表绝大多数英国人民意志的民主机构”,在“真正代表人民的议会的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这个政府将结束富人的统治,实现走向社会主义的变革”。波立特认为,这是“一个符合大多数英国人民的需要和愿望的纲领”。这个纲领在1952年4月召开的英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通过。
波立特为英国工人阶级探求解放道路的同时,一直关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他在共产国际第五、第六、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共产国际解散后,他仍然关注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战后,波立特经常出席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和国际性会议。他率英共代表团参加1952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波立特注意苏共“二十”大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的影响。由于波立特对苏共“二十”大的做法表示不满,1956年4月赫鲁晓夫访问英国后不久,他便以“健康”原因被撤去英共总书记职务,改任英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波立特遵照英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修改党纲的决定,主持党纲修改工作。他对英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策略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不同意英共党内一些人只谈和平过渡而忽视阶级斗争的倾向。在修改党纲时,他写进了“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政治和产业群众的斗争”,这一斗争具有“长期的、艰苦的”性质,必须“反对目前的统治阶级”。新党纲在1957年英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同年,波立特随同英共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波立特关心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1927年,他就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他三次来访,1956年,波立特率英共代表团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读了贺词,称赞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向着社会主义迅速前进,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1960年6月27日,波立特逝世于伦敦,终年70岁。英国共产党为他的逝世发表的声明指出:“波立特是英国工人阶级所产生的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是忠于工人阶级,忠于共产主义原则,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朽战士。
上一篇:波尼法秀
下一篇:波里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