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利·乔叟(Geoffery Chaucer,约1340—1400),英国文艺复兴初期的卓越人物,英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在英国文学史上,他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
乔叟生活于十四世纪下半期。此时,英国封建经济已走向衰落,城市兴旺,工商业发达,市民阶级正形成一支重要力量。乔叟以人文主义观点反映了新的历史潮流和趋势。
乔叟出身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伦敦的一位重要酒商和国王副司膳。乔叟早年所受教育不详,他的法语和英语很流利,并且懂得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熟悉古今许多重要书籍。1357年,乔叟的名字首次见于记载。这一年他在北爱尔兰女伯爵伊丽莎白的家中当侍从,伊丽莎白是国王爱德华三世第三子莱昂内尔的夫人。可能就在这个家庭,乔叟受到了宫廷式的教育。
乔叟在担任廷臣兼外交官和行政长官职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受到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连续三朝国王的信任。但是,他的最大成就却是他在公余的诗歌创作。1359年,乔叟参加了爱德华三世遣赴法国的远征军,英国包围兰斯作战失利,乔叟被俘,国王把他赎回。1366年,以乔叟为首的英国使团赴那瓦尔王国办理外交。同年,乔叟同国王爱德华三世王后的侍女菲丽巴·罗埃特结婚。
乔叟的第一篇诗歌创作是《公爵夫人之书》(1369或1370)。这篇诗长达1300多行。它是诗人为悼念兰开斯特公爵约翰·高恩特第一个夫人布兰奇之死而作。这篇诗歌采用梦幻形式,它的风格深受法国诗歌的影响,同时,又受惠于古代罗马诗人奥维德作品的影响。这篇诗歌把梦幻同对布兰奇的挽诗、送葬诗以及对约翰的安慰辞结合在一起,以便在朝臣面前朗颂。
十四世纪70年代,乔叟多次担负外交使命出使弗兰德尔、法国和意大利。他第一次去意大利是同热那亚和佛罗伦萨谈判,时在1372年12月至次年5月。他第二次赴意大利是同米兰谈判,时在1378年5月至9月。他从1374年6月起任伦敦海关的羊毛和皮革关税审计官。七十年代,乔叟很少有时间从事创作,但是值得提及的是,他在出使意大利时接触到了但丁、彼脱拉克和卜伽丘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创作技法对乔叟以后的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七十年代,乔叟最重要的作品是《声誉之堂》,该诗长达2,000多行,采用梦幻形式写作,叙述伊尼阿斯在特洛亚城陷落以后的冒险经历。诗的主题思想不够显明,但却表明乔叟的写作技法有了进步。他以极大的灵活性运用了八音节韵律。这一诗篇包含着聪明的见识,善意的取笑和嘲讽的幽默。这些特征成为以后乔叟诗歌创作上的重要成就。
1385年,乔叟被任命为肯特郡治安官。1386年,他被选为肯特郡的骑士出席议会。1386年,以格洛斯特伯爵为首发动政变,推翻理查二世。乔叟作为前王宠臣,失去职务,生活困难,多次因债务遭到控告。政变集团所控制的“无情议会”处死了大批王党成员,其中一些人就是乔叟的朋友。1389年2月,理查二世复位后,乔叟被任命为皇家建筑工程主事,负责维修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宫,他得到优厚的恩俸。
十四世纪八十年代的政治事件——从1381年的农民起义到1388年的“无情议会”——都使乔叟忐忑不安。这段时间他写了大量作品,但奇怪的是这些作品并不单反映紧张的政治动乱。据推测,他这时是以写作和读书来逃避政治生活的困境的。
《众鸟之会》共699行,是一篇对“圣瓦伦丁节”的梦幻诗作,据说是为理查二世与波希米亚的安娜的订婚而作的,圣瓦伦丁节又名“情圣节”,古来的传说,每年2月14日,男女青年互递情书,鸟类也在是日集聚在“自然”女神面前选择配偶。这篇诗作将鸟类分为不同等级。据认为,坐在最高位置上的掠食猛禽鹰隼指贵族,食虫鸟类指中产阶级,水禽类指市民商人,为数众多靠植物种子为生的鸟类是指农民。这篇诗作是借鉴了但丁和卜伽丘的著作而写成的。
《特罗勒斯与克丽西达》是根据卜伽丘的《爱的摧残》的基本情节改写而成的8,239行长篇叙事诗。它没有采用中世纪惯用的梦幻形式,而是对人物的思想面貌,尤其是心理状态进行了现实主义的描写,诗中充满了喜悦与哀伤的情绪和爱情的写实。这篇长诗的故事以特洛亚战争传说为背景。故事情节是说特洛亚有一绝代美丽的寡妇克丽西达,其父是一位先知,他预卜希腊人要派大军来攻特洛亚,就叛逃到希腊军营中去。特洛亚王子特洛勒斯在一次朝拜神庙时同克丽西达邂逅相遇,一见倾心,遂成眷属。但是不久,克丽西达离开特洛亚,被遣送到父亲处去,她到希腊军营后,违背了行前的诺言,爱上一位希腊将军。特洛勒斯闻讯,陷于绝望,他在同希腊人作战中被杀。这部长诗的主题是宣扬个人有追求幸福和爱情自由的权利,诗人把爱情看成是人们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他歌颂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同情王子失恋的痛苦和战死的不幸,同时,对克丽西达爱情的转变也予以宽恕。这篇诗虽然是写古代的传说,反映的却是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场景。
1391年,乔叟被任命为索美塞得郡皇室园林管理官。1395年后,乔叟同德伯夏伯爵约翰·高恩特关系密切。1399年,约翰即位为英王,称亨利四世。同年,乔叟租住在威斯敏斯特寺院,1400年10月逝世,遗体就安葬在这一寺院。对一位平民来说,这是一种殊荣。
十四世纪九十年代, 乔叟的伟大文学成就是写出了《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集子由总引和24篇故事组成, 都是用诗体写成并夹杂着一些散文讲解。诗人在总引中说,他为去坎特伯雷朝圣,停憩在一家泰巴客栈,晚上又陆续来了29名香客,他们结为朝圣旅伴。 晚餐时, 客栈老板哈利·裴特建议大家在旅途中讲故事,谁讲得最有意义最有兴趣,回来后就由大家合请晚餐。总引生动地刻划了香客们各自不同的职业,风貌和个性。他们之中有勇敢的武士,腼腆的女尼,放荡的游乞僧,精于交易借贷的商人,迷恋道德文章的学者,聪明审慎的律师,欺诈成性的赦罪僧。此外,还有侍从、地主、自耕农、贫苦农民、市民、水手、医生、差役、手工业者等等。作者利用朝圣活动把各行各业的人编结在一起。作者把故事的内容同讲故事的人物身份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决定了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故事有骑士传奇,传教事例,圣母奇迹传说,圣徒传记以及民间传说、俚俗故事、讽刺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爱情和婚姻问题。 作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于夫妻间最理想的关系,他通过巴斯夫人、学者、自由农等人之口,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但他否定武士以武力求爱和买卖婚姻。有些故事还谴责了僧侣的欺骗,揭露了教会对人民的压迫。
从乔叟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经验宽广丰富,他体验到各种生活,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掌握了当代生活的现实。他又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艺术才能,能够逼真地反映现实。他的现实主义成就很高,他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乔叟站在市民阶级立场上,以他早期的人文主义观点,丰富多彩地描绘了一幅一幅表现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画面,刻划了资本主义处于摇篮时期各阶层人物的思想面貌。乔叟揭露了封建阶级的没落和教会的荒淫腐败。乔叟在《牧师的故事》中作了宗教道德的说教和劝善规过的教诲,在《梅利比的故事》和《僧士的故事》中, 宣扬了容忍和宽恕的人生哲学。他以积极肯定生活的态度肯定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但他却又写了一些纵欲主义的情节。乔叟诗篇的风格特征是幽默和讽刺,富有喜剧性质。他不是用当时通行的法语或拉丁语写作,而是采用伦敦方言创作,从而奠定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基础。他在一些诗篇中首先创用双韵体。这种诗体是每行十个音节,抑扬格,两行一押韵。这种诗体成为以后英国诗歌中通行的一种诗体。
上一篇:乌鲁卡基那
下一篇:乔尔杰·彼得罗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