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约1330—1384),英国教士、神学家、基督教改革运动的先驱。他的宗教改革的思想曾对此后200年西欧教会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英国各个派别的新教徒都曾从他的宗教主张中吸取有益于自己的思想。
威克里夫约于1330年出生在英格兰约克郡北区。十四世纪,英格兰已经开始了在王权领导下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日益增长的世俗权力已不能容忍罗马教廷对英格兰内部事务的干涉和对英格兰财富的掠夺。1333年,国王爱德华三世拒绝再付无土王约翰在1213年向教皇保证的贡物。1337年英、法两国开始了百年战争,阿维农教皇听命于法王,更引起英国的不满。1351年,议会通过“圣职候补人法”,否认教皇对英国神职人员与圣俸的控制。1353年,议会通过“王权侵害罪法”,确认:国家有权在王朝领地上不承认或不执行教皇敕书或指令。
正是在英国王朝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下,威克里夫开始了他的抨击天主教的活动。
威克里夫的大部分生涯是在牛津大学度过的。早年,他曾就学于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摩吞学院和巴里奥学院;1360年,他被任命为巴里奥学院院长;1369年和1372年,他在牛津先后获得神学学士和神学博士学位。此后,威克里夫以牛津大学为讲坛,提出一系列宗教改革主张,在牛津赢得了大批追随者。
威克里夫曾多次担任教职。1361年,他成为斐灵汉教区代理主教;1362年开始领取教士俸金;1374年,任莱斯特郡鲁特沃教区教区长。这些经历使他深谙英国天主教会的内幕。
1374年,威克里夫受国王爱德华三世之命出使布鲁日,与教皇代表就英格兰与教廷之间关于征收捐税、任命教职等问题进行谈判。这一谈判没有获得结果,威克里夫回国后开始抨击教皇。
1375年,威克里夫撰写了著名论文《论神圣的所有权三卷》和《论市民法上的所有权》,在这两篇名著中,威克里夫提出了如下思想:
所有权力来自上帝,犯有罪过的人丧失统治权。“所有对人类的正当统治权,以与上帝有关的正当权威为条件。但是任何犯有不可饶恕罪行的人缺乏与上帝有关的正当统治权,所以他就不能有正当的权威”。威克里夫论证教会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过,因而丧失了统治权。
国王在王朝内拥有最高的、绝对的内政统治权,所以,如果能以剥夺教士的俗权来惩罚教士的话,这一职责应专门由国王官吏行使。
没收教会财产。他说:“如果犯有不可饶恕罪行的教皇、主教、教士被剥夺,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献给其它的虔诚事业,而不是让这样的罪人尽情享有现世的财富与荣耀,这样对教会更有好处。因为所有这些财富与荣耀对教会有害。”
1377年,英王理查二世和议会就英国和罗马教廷之间的争端,向威克里夫进行询问。他的回答进一步发挥了维护英国的主权和进行教会改革的思想。
威克里夫认为英格兰王朝是一个整体,隶属于上帝。他宣称:“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朝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威克里夫把远离人世的上帝视为英格兰王朝的主宰,实际上是要求英格兰王朝独立,要求英格兰教会脱离教皇的统治。威克里夫宗教改革思想中的这一主张代表了英国民族最初的民族觉醒。
威克里夫主张取消对教会、教皇的贡纳,仅给教皇以救济金,给英国教会以供养金。他指出:“福音书的原则证明:教皇除非以救济金的名义,否则不能要求这种财富。但是救济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征集”。“王朝的世俗贵族除了以供养教士或个人资助的方式可把我们的所有给予英格兰教会外,不得给予其它教会”。1382年,在黑衣教士宗教会议上,威克里夫更明确地提出:“什一税纯粹是救济金,教区居民可以因为教区教士犯有罪过而收回救济金,并随意送给其它教士”。
威克里夫在他的早期神学思想中提出王权至上,教会隶属于国家,剥夺教产,由社会给予教会经济上的资助。这些主张旨在调整神权和世俗权力的关系,切断教会对俗界行使的权力,使国家成为社会中心。从这个目的出发,1378年威克里夫在议会的一次发言中,反对教堂庇护权。他以为国王的臣下可以合法地闯入圣殿,把罪犯交付审判。
威克里夫上述的这些思想是向天主教的教皇高于一切世俗君主的传统观念的挑战。为此,他遭到了罗马教廷和英国教会的猛烈反对。但同时,他不仅受到伦敦市民的支持,而且获得了英国政府和一些想没收教产以自肥的大封建主,如兰开斯特公爵的支持。
1377年,英国教会法庭传讯威克里夫。威克里夫在国王、兰开斯特公爵的庇护下,拒不出庭。教皇格利哥里十一世连续发了五个通谕谴责威克里夫,并命令坎特伯雷大主教逮捕威克里夫,听候教皇法庭审判他的异端罪行。对此,伦敦市民集会支持威克里夫,牛津大学神学教授们也支持威克里夫对教廷的谴责,英王也下令保护,使威克里夫免遭逮捕。
国内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使威克里夫的神学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378年以后,他从否定教会对社会的统治进而否定天主教的基本教义,谴责教会的罪恶,反对变体说。
变体说是天主教的基本教义。据说,耶稣在最后晚餐上祝圣饼和酒时曾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以后教会定义在作弥撒时由主礼神父照此述说,就使饼和酒的本体转变成为耶稣的肉和血。变体说的实质是要信徒相信耶稣的真实存在。威克里夫反对变体说,提出剩余物说。他认为基督仅是一精神体。献祭以后,饼和酒这些物质仍保留在圣坛的圣餐中。基督按其本质并不是以他自己的肉体存在于圣坛的圣餐中的。所以威克里夫反对做弥撒这一宗教仪式,指出:“福音书中并没有基督规定弥撒的记载”。威克里夫否认基督的真实存在,他提倡人民纪念耶稣这一精神体。剩余物说的实质是要在人与上帝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否定教士的中间作用。主张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根据,以使信徒自己掌握与上帝联系的钥匙,由信仰罗马的“可见”教会,转而信仰《圣经》这一“无形”宗教,使宗教成为一种纯粹的内心醒悟。威克里夫的“剩余物”说动摇了中世纪天主教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威克里夫到了晚年越发以激烈的言词抨击教会的罪恶。他谴责教皇“以杀害、诅咒和其它所能施行的惩罚报复所有的人”,指责主教“以买卖圣职做交易”,“主教是进入恶魔之室的一个链条”。
威克里夫后期宗教思想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不同反响。一方面由于他后期宗教思想的某些主张切中时弊,符合广大下层人民的利益,因而为他们所接受。威克里夫的学说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下层教士团体一“劳拉德派”的形成,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有记载表明,“劳拉德派”接受并宣传了威克里夫的学说。
另一方面,由于威克里夫否定教会和主教存在的必要,原先庇护他的国王和贵族就很快抛弃他,并视他为仇敌。就在这时与威克里夫结盟的兰开斯特公爵同他的关系破裂,并谴责他的剩余物说是异端邪说。1381年英国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威克里夫虽未参加,但许多宣传他的宗教思想的劳拉德派教士不但直接参加了,而且坚持到最后。这更使得统治阶级感到威克里夫的学说威胁到封建制度的生存。国王和教会终于联合起来对威克里夫进行迫害。1382年,在国王的支持下,大主教考脱莱在牛津宗教会议上禁止威克里夫公开活动,并下令把他的信徒驱逐出牛津大学。他的许多著作亦被宣布为非法,遭到禁止。威克里夫被迫从牛津回到鲁特沃教区长住宅。在这里,他并未放弃对教会的批判,继续攻击教皇、修士、托钵僧。也就是在这里,他在他的学生鲁尔凡的协助下,把圣经最终译成英文。这部《威克里夫圣经》与诗人乔叟所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奠定了英国文学语言的基础。在英国文学史上,威克里夫与乔叟齐名,以至于人们在称乔叟为“英国诗歌之父”时,也称威克里夫为“英国散文之父”。
1384年12月31日,威克里夫因病诀别人世。临终前不久,他还大胆地宣称:“我乐于向任何人,特别是教皇说明我的信仰”。“教皇应把所有对俗界的统治权交给世俗政权”。
作为对威克里夫遗言的回答,罗马教会在其死后,对他继续进行咒骂。1414年,康士坦茨宗教会议判处威克里夫为异端首脑,下令烧毁他的著作,并掘出他的骸骨,焚尸扬灰。但所有这些反动行为并未能抹煞威克里夫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
上一篇:契尔文科夫
下一篇:威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