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大公(Stephen Ⅲ,the Great,1457—1504在位,)摩尔多瓦公国的君主,罗马尼亚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主要是以反抗土耳其的侵略,捍卫国家生存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事迹而载诸史册的。
古代的罗马尼亚长期分裂为一些公国,主要是瓦拉几亚(也称蒙得尼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十五世纪中期,摩尔多瓦受到土耳其和波兰侵略的威胁,遭受鞑靼人的骚扰,几个公国之间也互相争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一种时而勾结、时而破裂的很不稳定的局面。在摩尔多瓦国内,王公贵族之间也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有的甚至不惜借用外国势力,干预朝政,谋取君主位置。外侵和内乱使摩尔多瓦摇摇欲坠。斯特凡正是在这时候出现于摩尔多瓦政治舞台的。
斯特凡的生年不详。他出生于摩尔多瓦王室,是好人亚历山大(1400—1432年在位)的孙子。当时摩尔多瓦没有一种固定的王位继承制。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君主的宝座,依靠外国势力,勾心斗角,互相残杀。1449年10月,斯特凡的父亲,亚历山大的第四子博格丹赶走在位的年青的侄子阿列克申德雷尔,取得君主的位置,称博格丹二世。他在位只有两年就被他的兄弟彼得·阿隆杀害。当时斯特凡住在蒙得尼亚宫廷里。他胸怀大志,等待着为父亲复仇,夺取摩尔多瓦君主位置,进而复兴祖国的机会。
阿隆当上君主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卖国家主权,投靠邻近大国,每年向土耳其交纳2,000枚金币的岁贡,并向波兰王国称臣,因此失去了民心,引起了除少数大贵族外全国上下的不满和反对。斯特凡觉得时机已到,于1457年4月12日,率领军队6,000余人,沿塞列特河进入摩尔多瓦。阿隆失道寡助,他在慌忙之中聚集的军队无法阻止斯特凡的进攻,经过4月12日多列什蒂和4月14日奥尔比克两战溃败后,流亡波兰。斯特凡进入首都苏怜瓦,成为摩尔多瓦君主,是为斯特凡三世,后人称为斯特凡大公。
斯特凡靠武力夺取君主宝座之后,面对严重的国内外形势,决心消灭异己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增强国防力量,以实现他摆脱对外国的依附,赢得国家独立的宿愿。
斯特凡为了国家的安全,继续承认为波兰的附庸并向土耳其纳贡。在国内则致力于富国强兵,大约用了十五年时间,实行了一些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为发展经济,增强国防力量打下了基础。他对曾经支持过阿隆的贵族,一般采取安抚政策,以争取他们。他限制贵族的税收豁免权,既削减了贵族的特权,又增加了国家收入。他把许多中小贵族和骑士提拔为官吏,授权他们代表中央政权干预大封建主庄园的事务,从而削弱了大封建主的离心势力。他扶植自由农,帮助他们摆脱大封建主的吞噬。此外,他还解放了一批依附农民,使他们获得自由。同时,他还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一方面限制外商在摩尔多瓦的活动,同时鼓励本国商人经营出口贸易,使工商业的税收稳定,国库收入增加。通过这些措施,斯特凡消除了国内大封建主各自为政的局面,团结了中小封建主和下层农民,使国家实力增强,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加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在军事上,斯特凡通过加强中央的权力,逐渐组织了一支比较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按不同情况编队。其中第一部分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君主卫队,约1,000人;第二部分是由中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的禁军,约3,000人;第三部分是由自由农民组成的义勇军骑兵队约3,000—4,000人;第四部分是以一般的农民为主体组成的轻骑兵,约30,000人;最后一部分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步兵队,约10,000—20,000人。他大力锻造和购置武器。除组织军队外,斯特凡在边境和国内重要关口修复和新建了许多城堡,如把南部边界的基利亚堡扩建为沿多瑙河支流两岸的两个城堡;加固南部边界的白堡和北部边界的霍亭堡;在东部边界德涅斯特河岸兴建了索罗卡和奥尔海伊堡等。
斯特凡在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十分注意消灭阿隆的势力以除去对他的政权的威胁。1461年他进兵讨伐从波兰逃亡到特兰西瓦尼亚塞凯伊人地区的阿隆,虽未消灭阿隆,却乘机掠取大批财物。阿隆转而求助于匈牙利国王马特伊·科尔温(1458—1490在位)以图推翻斯特凡。斯特凡又于1462年和1465年两度起兵进击特兰西瓦尼亚。1465年,斯特凡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土耳其和匈牙利都想夺取的军事要塞基利亚。占领基利亚后,他一方面加固城防,同时为消除土耳其苏丹的愤怒,将岁贡从2,000枚金币增加到3,000枚。斯特凡还支持特兰西瓦尼亚一些大贵族反对匈牙利国王,引起了匈牙利国王的愤怒。
马特伊·科尔温决心扫除斯特凡,以新的人选代替他,于1467年11—12月间集结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军队,越过喀尔巴阡山,数战皆捷,连克特洛图什、罗曼和巴伊亚等重镇,占领摩尔多瓦大片领土。在胜利面前,科尔温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军纪松弛,队伍涣散。斯特凡乘其骄弛之时,集结起一支精锐的部队,于1467年12月15日夜,在巴伊亚镇,采用突然袭击和火攻的方式,一举击溃匈牙利军队,迫使受伤的科尔温仓惶逃回本国。1469年,在斯特凡指使下,一些贵族假装对斯特凡的统治不满,去信骗取阿隆回国,将其杀害。
斯特凡在与匈牙利国王互相侵袭的同时,企图推翻蒙得尼亚软弱而且亲土耳其的君主,树立忠实于他的人。从1470年至1483年,斯特凡屡次对蒙得尼亚用兵,引起土耳其的干涉。斯特凡非但没有使蒙得尼亚屈服,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1484年,斯特凡将基利亚和白堡丢失给土耳其后,国内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力量衰减,已无力继续干预蒙得尼亚事务,因而不得不改而实行防御政策,加强了与蒙得尼亚毗邻地区的守卫。
摩尔多瓦与蒙得尼亚,以及摩尔多瓦与匈牙利的互相攻伐,基本上属于封建君主扩张势力的战争。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喀尔巴阡山地区各个国家的团结,客观上有利于土耳其势力的推进。
懂得多种外语的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皇帝,他以亚历山大、马其顿和凯撒作为自己的楷模,致力于帝国的扩张。1453年他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便注目于多瑙河。他说:“只要罗马尼亚人还掌管着基利亚和白堡,而匈牙利人掌管着贝尔格莱德,我们就不能制胜基督教徒。”1462年,穆罕默德派舰队进攻基利亚失败后,于1474年秋派遣鲁米利亚的总督苏里曼帕莎率领十二万人进攻摩尔多瓦,企图征服斯特凡这个“胆大妄为”的“君主”。
斯特凡当时只能集结四万人迎敌,其中大部分士兵是缺乏训练、刚刚放下犁杖的农民。他审时度势,觉得不可力敌,只能智取。他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避开敌人的锐气,诱使他们长驱直进,使他们在漫长而荒凉的道路上忍饥挨饿,疲惫不堪。然后,斯特凡在土耳其进军的道路上选择了一个有利的地形——瓦斯卢伊沼泽,准备决战。瓦斯卢伊沼泽在瓦斯卢伊城南,地当拉科瓦河与伯尔拉德河汇合之处。沼泽两岸只有一座高桥(所以这次战役也称高桥战役)相通,是土军必经之路。这种地形不利于土耳其惯用的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也不利于土耳其重甲骑兵的涉越,可是却有利于摩尔多瓦轻骑兵的袭击。1475年1月10日的一个大雾天,斯特凡向骄横疲惫,又不熟悉地形的深入沼泽地的土耳其军队展开了总攻。斯特凡把部队分为三队,一队进行正面攻击,一队进行侧翼攻击。在决战时机,当进行正面攻击的部队死伤过重不能支持的时候,斯特凡亲自率领自己掌管的部队投入战场,迫使土军溃退。这时,他指挥第三队从后边袭击土军,使土军阵容大乱,仓惶败退,摩尔多瓦军队乘胜掩杀,土军官兵溺死沼泽、塞列特河和多瑙河者不计其数。摩尔多瓦军队获得全胜。一位当代的编年史家记叙这次战争说:“摩尔多瓦总督斯特凡统率着仓促集合起来的我们塞凯伊人、罗马尼亚人和鲁特尼亚人,勇敢地抗击深入到他们国家腹地的土耳其人,作为他的祖国和人民的慈父,他随时准备为他们捐躯,同他们一起经历了三天三夜最激烈的战斗,靠上帝的慈悲,他战胜并全部歼灭了土耳其人。统率土耳其人的帕莎、副王和其他八名著名的总督当场就擒,被关进囚牢……多少俘虏,多少金银,多少财宝落入胜利者之手,任何人都可想而知。”土耳其苏丹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从来也没有遭到过这样的惨败。斯特凡正是因为这次胜利而扬名于欧洲,彪炳于史册。
这次胜利后,斯特凡于1475年1月25日致信欧洲各国宫廷,说:“……我提剑在手,靠我们万能上帝的佑助,迎击基督教社会的敌人,战胜了他们并将他们踩在脚下。”信中说,土耳其苏丹将要报复,希望欧洲各国给予援助。欧洲各国君主和教皇赞扬斯特凡的功绩,但除1475年7月与匈牙利签定一个互相援助的条约外,没有人给予实际的人力物力支持。使斯特凡在未来的战场上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476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二十万大军,并命令蒙得尼亚和鞑靼人配合,进讨摩尔多瓦。斯特凡在尼亚姆茨地区的白谷(因此此役也称白谷战役)以东的当时名为战地村的地方与土军激战,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土军一路劫掠,占领首都苏怜瓦,并放火将该城烧毁。后来,由于瘟疫流行,土军损失较大,加上斯特凡组织的军队和匈牙利援军的共同袭击,土军被迫撤离摩尔多瓦。
这以后,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先后与土耳其签订和约,国际形势对摩尔多瓦抗击土耳其侵略十分不利,土耳其苏丹于1484年又派重兵进攻摩尔多瓦,其主要目的是占领摩尔多瓦的军事重镇和贸易咽喉基利亚和白堡。基利亚和白堡的守军在潮水般的土军的围困面前,惊惶失措,只坚守几天就投降。斯特凡忍辱屈节,举行效忠仪式表示臣服,向波兰求援以收复失地。波兰国王由于害怕土耳其的势力,对摩尔多瓦坐视不救。当时的欧洲各国把王室联姻作为一种壮大势力的重要手段。斯特凡此时也与特兰西瓦尼亚宫室联姻,另外把女儿埃列娜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儿子以取得俄国人的支持。但当时莫斯科公国,南为鞑靼人所扰,西为波兰人制肘,况且远离黑海、高加索和东南欧,无力南顾。
土耳其仍不断进攻摩尔多瓦,两军互有胜负。摩尔多瓦人少财乏,无力支持长期的战争。斯特凡痛苦地认识到,如不与土耳其媾和,国家便不会有和平和安宁,于是在1489年被迫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从1492年起再度向土耳其苏丹交纳岁贡,数额为4,000金币。
斯特凡受辱于波兰国王,怀恨在心,因此转而求助匈牙利。科尔温为了抚慰失地于土耳其的斯特凡,赠给摩尔多瓦两个市镇。因此,斯特凡后来一直与匈牙利保持友好关系,但是却在等待着向波兰报复的机会。1497年波兰国王约翰·阿尔伯尔特出兵围困苏怜瓦,妄图把他的兄弟西吉斯孟推上摩尔多瓦大公的宝座。斯特凡截断波军粮道,迫其讲和退军。但斯特凡却在其退却途中于科斯明森林予以偷袭,大败波军。第二年夏天,斯特凡领兵侵入波兰境内,进抵克拉科夫附近,劫掠和烧毁许多城镇,掠夺大批财物和人口,并将人口作为奴隶。
1504年7月2日,斯特凡去世。他在位四十七年,一生共经历大小战役三十六次。在许多次战役中能身先士卒,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是一位勇敢而有谋略的君主。他作为一个小国的君主,面对当时处于兴盛时期的土耳其的侵略,临危不惧,进行了英勇而顽强的抵抗。他的行动代表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虽然由于力量悬殊而最后失败,被迫称臣纳贡,但他1475年反土战争胜利的光辉以及贯穿于他一生的维护国家生存,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对后来的罗马尼亚人民一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
上一篇:斯杰潘·拉辛
下一篇:施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