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 ΚoHeTaH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974),苏联元帅,著名的军事活动家和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军最高统帅部副统帅。
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诞生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卢加省(今卡卢加州)斯特烈尔科夫卡村(今朱可夫卡区)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早亡,由在莫斯科当工人的祖父抚养。他童年在离家不远的维利奇科沃村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成绩优良;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辍学。朱可夫11岁离家去莫斯科,在舅舅那里当学徒。他边工作,边自学,1913年通过了市立中学全部课程的考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朱可夫被征入伍,在骑兵部队中服役。
十月革命胜利后,朱可夫复员回到故乡。1918年国内战争爆发,他参加红军,在莫斯科第一骑兵师第四团服役,在伏龙芝的指挥下作战。1919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1月,朱可夫被派到梁赞第一骑兵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结业,成为一名军官,又被送到莫斯科深造。不久,他同许多学员一道被派到独立骑兵第十四旅,参加肃清乌拉卡伊白匪残部的战斗。朱可夫在第一团任排长。他带领士兵在海边同残匪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提升为该团第二连连长。随后,朱可夫所在部队调至沃罗涅什省和坦波夫省等地,参加肃清安东诺夫匪帮和平息富农叛乱的战斗。他先后在铁木辛哥第三骑兵军任营长,在萨马拉骑兵第七师第四十团任副团长。1923年,他成为布祖卢克骑兵第三十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当红军建立第一批坦克团时,他所在的部队首先被选中。
朱可夫在骑兵团任职近七年,两度参加高级指挥人员训练班,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知识。1925年,他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指挥员训练班。1930年1月,朱可夫担任萨马拉骑兵第七师第二旅旅长。1931年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后几年间由旅长提升为红军骑兵副总监、顿河哥萨克第四骑兵师师长(1936年该师改称伏罗希洛夫红旗第四顿河哥萨克师)。1937年任第三骑兵军军长,半年后调任哥萨克第六骑兵军军长。1938年7月—1939年6月,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1939年6月—1940年5月,任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苏军在哈勒欣河对日作战。
朱可夫自担任高级指挥员以后,认真研究军事科学,探讨战略战役问题。他认为,使用新式武器,运用现代战术,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主张以大量坦克配合摩托化部队协同作战。他的主张在卫国战争中被采纳,获得成功。
朱可夫曾参加1939—1940年的苏(联)芬(兰)战争。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被任命为最重要的军区之一——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1940年6月—12月)。1941年1月—7月,朱可夫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在1941年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会议上,朱可夫当选为党的候补中央委员。2月23日,为纪念苏军建军23周年,朱可夫在《真理报》上撰文,强调人员、武器、军事思想是军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充分显示了战略家的才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不宣而战,企图以“闪电战”实现其入侵苏联的“巴巴洛萨计划”①。第二天,苏联党和政府建立了最高统帅部。朱可夫是统帅部的成员之一。他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一起,使用几个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区组织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统帅部以快速兵团向基辅突击的企图。苏军在大卢基一亚尔策沃—克里切夫—日洛宾一线建立了防御阵地。这时斯大林组建了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加强中线防御,阻击敌人进攻莫斯科。朱可夫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负责指挥在耶尔尼亚一带向转入南线的敌中央集团军发起反突击。
8月底—9月初,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朱可夫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对斯摩棱斯克及其南北两翼发动全线反攻,德军损失25万人。这次战役牵制德军达两个月之久,在主要方向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赢得重大的战略胜利。这一胜利使苏军获得时间,为保卫莫斯科战役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1941年9月4日,德军以32个步兵师、四个摩托化师、四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了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朱可夫委任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他果断地把兵力集中在列宁格勒的西南和南面,避免平均使用兵力和装备。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共同作战,多次击退德军的进犯。
1941年9月30日,德中央集团军群以“台风”为代号,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进攻。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苏军防线,占领奥廖尔和布良斯克,围困维亚兹马。苏联四个集团军被包围。最高统帅部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任命朱可夫为西方面军司令员,组织反击。朱可夫重新组建四个集团军,防守莫日艾斯克等几个最主要的地段。他还下令构筑一条纵深防御线,穿过纳拉河畔的森林向南边的谢尔普霍夫延伸到纳罗—佛敏斯克,由此往北。在莫斯科西面形成一个坚固的防御阵地、密布的铁丝网和布雷区。苏军进行顽强抵抗,挫败德军的十月攻势。
11月15日德军投入74个师和四个旅的兵力,向莫斯科发起第二次进攻。德军妄图采用南北钳形攻势,配合正面进攻,占领莫斯科。按照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决策,西方面军指挥部采用快速反突击战术,从11月16日—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000人,坦克777辆,大炮、迫击炮数百门。希特勒的“台风”攻势遭到失败。
12月初,希特勒并无在冬季作战的准备。德军兵力被抽调到南北两翼,削弱了进攻莫斯科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朱可夫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斯大林。12月5日—6日,最高统帅部命令对德军发动决定性大反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密切配合,到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窜到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兵团,毙伤敌军168,000人,把敌人赶离莫斯科100—250公里。苏军解放了11,000多个居民点,收复了克林、加里宁、卡卢加等许多城市,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包围。
斯大林高度评价朱可夫在指挥莫斯科战役中的作用。1945年5月25日,他在庆祝宴会上说:“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将作为胜利的象征,不可分地和这个战场联系在一起。”
1942年夏,德军统帅部将大部分军队集中南线,企图进抵伏尔加河,占领高加索,会师于斯大林格勒地区。苏联国防委员会任命朱可夫为最高统帅助理,委派他到斯大林格勒前线,了解情况,指挥苏军反击。8月29日朱可夫飞抵斯大林格勒,与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戈尔道夫、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柯等研究战场形势,决定在9月3日晨由近卫第一集团军从北面首先发动进攻。9月3日,斯大林电告朱可夫,电报说:鉴于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恶化,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不得有任何迟延。斯大林还指示朱可夫,把德军的兵力由斯大林格勒引开,如果办得到,还应消除隔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德军走廊。朱可夫认为,“以现有的兵力和部署是不可能突破敌人的战斗队形并消除其走廊的”。他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会见了斯大林,向他汇报了前线的形势,认为德国法西斯已没有能力夺取斯大林格勒。苏军的行动计划应该是:第一,继续积极防御疲惫的敌人;第二,着手准备反攻,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围歼法西斯军队。他们拟定了“斯大林格勒地区反攻计划的初步草案”,呈送斯大林。
1942年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面,西南方面军的两千门大炮开始轰鸣。朱可夫亲自指挥苏军进行旨在包围敌军集团军群为目标的大反攻,并协调苏军各部的行动。次日拂晓,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斯大林格勒以南发起反攻,并于23日傍晚在卡拉奇与西南方面军会师,包围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敌军。1943年1月22日,苏军对被围德军发起全线进攻。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投降或被歼灭。仅在包围圈内就消灭敌军约30万人,其中俘虏91,000人,击毙147,200人。为表彰朱可夫在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显赫战功,最高统帅部授予他一枚苏沃洛夫勋章。
继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1943年,朱可夫同伏罗希洛夫一道,负责协调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行动,在拉多加湖地区突破德寇对列宁格勒历时17个月的围困。仅在几天之内,就突破了希特勒统帅部花费一年时间构筑的前沿阵地。
由于朱可夫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战役中屡建战功,1943年1月18日,最高统帅部授予他苏联元帅的称号。他是第一个在二战期间晋升为元帅的苏军将领。
1943年夏天,德国法西斯妄图在库尔斯克地区消灭苏军主力,夺回失去的战略主动权,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取莫斯科。7月初,德军在别尔哥罗德地段和奥廖尔区域集中了17个坦克师、三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备两千多架飞机和“虎式”、“豹式”新型坦克以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总兵力约90万人。朱可夫被派至库尔斯克,指挥苏军击退敌人进攻以及转入反攻,并由他承担协调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行动。
7月12日,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从北、东、西三面向敌军阵地的枢纽奥廖尔发起反攻。15日,中央方面军从南向北开始反攻。苏军以三面夹击打退北路之敌。8月初,解放了奥廖尔。在南面,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同时解放了别尔哥罗德。草原方面军继而南下,解放了哈尔科夫,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50余万人,3,000门火炮,3,500架飞机,约1,500辆坦克。
1944年1月,苏军在南部战场即第聂伯河以西的南布格河广大地区发动反攻。希特勒在这里部署了93个师。 1月初,朱可夫到乌克兰协调瓦杜丁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行动。瓦杜丁牺牲后,3月朱可夫接替指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占领杜勃诺,通过侧面迂回和正面攻击,将部队推进到喀尔巴阡山麓。
同年夏天,在解放白俄罗斯战役中,朱可夫负责协调白俄罗斯第一和第二方面军作战。
1945年苏军发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苏军出动180个陆军师,相当该线上德军的三倍。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担任主力部队。南侧由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协助,北边由白俄罗斯第二、第三方面军配合。继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于1月12日在维斯瓦河西岸的散多梅希开始进攻之后;14日朱可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华沙以南的马格努舍夫和普拉维发起进攻。次日,其右翼部队从华沙以北发动攻势,并渡过维斯瓦河,对华沙形成包抄态势。编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波兰第一集团军,也在16日从东面向华沙进攻。整个战役进行了20多天,苏军西进570公里,粉碎了德国整编“A”集团军群,消灭敌军35个师。仅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俘虏敌人官兵147,400人;缴获敌人1,360架飞机和1,377辆坦克,以及大量的火炮和其他军用物资。4月,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协同作战,乘胜追击,进军柏林。
5月2日,朱可夫的部队在德国国会大厦升起了胜利的旗帜。5月8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柏林接受德国投降,6月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及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
1946年3月,朱可夫回国,出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46—1953年先后任敖德萨军区和乌拉尔军区司令员。1952年10月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3年7月当选为中央委员。自1953年3月起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至1955年2月)。
赫鲁晓夫上台后,1955年2月—1957年10月,朱可夫任国防部长。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苏联的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对原子武器的研究。朱可夫发起了对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的讨论。他认为苏联十分必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的、用核武器装备的地面部队。他主张削减军费,限制司令员人数,削减某些军官的薪金。他提出,新的军区司令员年龄不要超过50或55岁。这些主张得到赫鲁晓夫的赞赏。
1957年,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岡诺维奇等人试图撤掉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职务。朱可夫站在赫鲁晓夫一边。他积极组织“空运”,将分散在各地的中央委员紧急运到莫斯科,使赫鲁晓夫得以集中足够的中央委员的支持,把持了苏联的党政大权。1957年6月,朱可夫晋升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1957年10月26日,朱可夫被解除国防部长职务。11月2日,朱可夫被指控在军队中培植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被清除出苏共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1958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撰写回忆录。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朱可夫恢复了名誉。1965年朱可夫的回忆录在苏联《军事史杂志》上连续发表。翌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朱可夫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对军队所作的贡献。1969年他撰写的《回忆与思考》在莫斯科问世。
朱可夫于1974年6月18日逝世,葬于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上一篇:普罗科匹阿斯
下一篇:桑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