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1876——196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统。
1876年1月3日,威廉·皮克诞生于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古本城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作过制革工和马车夫,收入低微。母亲当洗衣妇,帮着挣钱养家。皮克只读完小学,就跟一个木匠当学徒,四年后满师。
1894年皮克离家谋生,边流浪边做工,涉足于德国中部地区。当年6月在不伦瑞克加入德国木匠工会。翌年7月,在古老的大学城马尔堡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他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从中学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受压迫者得到解放的道理。
1896年皮克来到商业古城不来梅,结识了女裁缝克丽斯蒂妮。海夫克尔。1898年5月两人结为终身伴侣。在不来梅定居后,皮克从事工会的宣传工作;担任党的出纳员,发展了许多新党员,深得工人的爱戴。1899年当选该市的区党委书记。1900年任木匠工会不来梅市出纳处主任。
二十世纪初,德帝国主义加紧扩军备战。皮克多次参与组织不来梅工人罢工。他举着红旗,率领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反对扩军备战,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从此,皮克获得“红色木匠”称号,多次被业主开除。他不顾被解雇的威胁,在贫困和失业中磨砺革命意志。
1904年9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不来梅市举行代表大会。皮克作为该市党的基层领导人参与大会的工作。会议期间,他结识党的领导人倍倍尔、卡尔·李卜克内西和蔡特金,聆听了李卜克内西关于向党员和青年进行反军国主义教育的报告。从此,皮克格外重视党员的政治教育工作。1905年,他参与建立不来梅市党的教育筹备委员会,被选为副主席。他邀请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蔡特金给党员和工会会员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实践的报告。1906年,皮克任不来梅市党委书记。他积极工作,使该市党员人数在短期内增加一倍。
1907年10月—1908年3月,皮克到柏林参加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第二期学习班,系统学习社会发展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同兼课的卢森堡和梅林建立了师生与同志的亲密友谊。
1908年9月,皮克出席在纽伦堡召开的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以艾伯特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贬低党校的作用,反对在党校讲授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以阶级调和的思想教育学员,并攻击卢森堡和梅林。皮克驳斥了他们的错误言论,指出他们的错误在于“把工人引向放弃夺取政权的歧途”,他建议党“向这些人宣战”。
1910年4月,皮克受党中央委派到柏林担任中央教育委员会第二书记,负责中央党校工作。他还经常到各地作政治和理论问题的报告。此时,皮克成为党内忠诚的左派战士,享有声誉。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以艾伯特、谢德曼为代表的右翼领导人,违背第二国际关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决议,同意本国政府的战争拨款,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1915年3月5日,卡尔·李卜克内西、梅林和皮克等左派领导人,在皮克的柏林寓所秘密聚会。他们决定出版理论月刊《国际》,宣传国际主义原则,揭露右翼领导人的背叛行为,引导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皮克负责《国际》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创刊号问世后被德国政府所禁止。
1915年5月28日,皮克受左派领导人委托,在帝国议会大厦前组织了一次有1,500名妇女参加的反战示威,不幸被捕。他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禁闭室关了几个月后,被送到尼斯第二十三步兵后备团服役。1916年1月1日,他利用到柏林短期休假,参加在卡尔·李卜克内西办公室召开的左派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定期出版《斯巴达克通讯》,以加强左派成员的反战统一行动。从此,左派称为斯巴达克派。
1916年4月,皮克所在的部队开往法国前线。他向士兵进行反战宣传:“不要国内和平,要国内战争”;“不要打法国的阶级兄弟,要反对国内敌人——军国主义分子、容克贵族、大银行家和德皇政府”。在经历了弗兰登、桑姆和凡尔登几大战役以后,皮克拒绝服从再上前线的命令,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当专车把皮克送往前线途经爱伦堡时,他乘机逃离部队。
1917年皮克回到柏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他向工人和士兵广为宣传,引起当局的注意。为了避开警察搜捕,斯巴达克派决定他同儿子阿瑟去荷兰。皮克以木匠作掩护,在荷兰的德国流亡者中进行革命反战工作。他在流亡者机关刊物《斗争》杂志上发表文章,引导德国流亡者以俄国劳动人民为榜样,推翻本国政府,建立工农政权。
1918年德国出现革命征兆。10月26日,皮克返回柏林。他同卡尔·李卜克内西一起参加了柏林工人革命工长组织①执行委员会的秘密会议。他们动员革命工长组织总罢工,提出恢复和平,建立工兵苏维埃政府,立即与苏维埃俄国建立关系等要求。皮克和李卜克内西被接纳为执行委员会委员。11月2日,他再次参加革命工长执行委员会会议。根据他和李卜克内西的提议,会议决定在11月4日举行武装游行,开始武装起义。
11月19日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威廉二世的统治。由于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人诺斯克和艾伯特等人的背叛,这场革命以宣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而告终。面对革命失败,斯巴达克派认为必须在德国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1月11日,斯巴达克派组成斯巴达克同盟,建立中央委员会。当时,它作为一个派别仍留在与中派联合组成的独立社会民主党①内。皮克当选为同盟的领导成员,负责柏林市的宣传工作。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由于同独立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在纲领和路线上的分歧,决定与该党在组织上决裂。12月30日,德国共产党宣告诞生,组成以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皮克主持了这次党的成立大会,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他是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艾伯特政府,对刚刚建立的德国共产党进行迫害。1919年1月15日,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和皮克在柏林被捕,关押在警备骑兵师军官住所——爱登旅馆。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遭到杀害。当刽子手伦格要对皮克下毒手时,他佯称“提供”重要口供拖延时间,在押往警察总局的途中,经一名士兵帮助得以脱逃。
在党的领袖惨遭杀害的情况下,德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皮克在总结柏林一月事件的教训时认为,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行动,才能击退反革命的进攻。1920年,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左翼多数派背弃右翼领导人的机会主义路线。当年12月4日—7日,德国共产党与独立社会民主党左翼多数派在柏林举行合并大会。独立社会民主党的左翼领导人台尔曼当选合并后的德国共产党主席,皮克选为党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德国共产党党员从10万人增加到30多万人。德国共产党于同年加入共产国际。
1921年9月10日—11月4日,皮克和海克尔代表德共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会议。11月10日,列宁亲切会见他们,倾听他们关于德国情况的谈话,鼓励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采取正确的策略,坚持斗争。
1921—1923年德国陷入经济危机。政府加强了对工人阶级的控制。越是在困难条件下,皮克越是重视发展党的组织。他在一次地方党组织的会议上表示:“要尽快地动员全党,在德国政治经济危机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自己的组织,使我们党能在各条战线上与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革命低潮时期,他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主张联合一切进步力量。
1924—1925年间,德共党内出现左倾思潮。路德·费舍尔、马斯洛夫等人不了解革命由高潮转向低潮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反对党在工会中开展工作,拒绝党的统一战线政策。1925年10月31日—11月1日,皮克在党内主持了一次批判左倾思潮的重要会议。他对这次会议总结说:“在对这个问题辩论的全过程中,党认清了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并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次会议对克服德共党内的左倾幼稚病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皮克被推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受德共中央委托,1930年11月—1932年任德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书记处书记。皮克在共产国际的活动,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好评。他65岁寿辰时,季米特洛夫、陶里亚蒂、哥特瓦尔德等在贺信中说:“我们衷心地希望你能长久地和我们在一起,和一切尊敬和爱护你的同志们在一起共同奋斗;并将你的丰富经验、你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你对工人阶级事业的无限忠诚,继续贡献给国际无产阶级。”
1932年皮克从苏联回国,在德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当时,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法西斯主义。皮克不顾法西斯匪徒的袭击,多次参加群众集会,号召人们开展反法西斯的斗争。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 2月24日,皮克在柏林体育宫向首都市民发表演说:“把我的话告诉每一个工人,每一个反法西斯主义者,”让他们“用口头鼓动,通过宣传教育,以求将我国人民从法西斯主义和战争喧嚣下拯救出来”。3月3日,德共主席台尔曼被捕,皮克代理中央主席职务。秘密警察到处搜捕他,住宅被捣毁,妻子和女儿遭到逮捕。德共中央决定皮克等三人侨居国外。5月25日皮克等前往巴黎,主持德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皮克等德共领导人分析了反法西斯力量在反对希特勒上台斗争中的教训。皮克认为,如果有一个团结一致的工人阶级,就可以制止德国法西斯的上台。1935年德共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皮克做了《关于推翻希特勒政权的斗争新道路》的重要报告,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促成德国工人阶级各个派别的统一行动,建立劳动人民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为推翻法西斯独裁而斗争。”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皮克正式当选为德共中央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皮克在德共伯尔尼代表大会上,做了《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德国共产党旨在最密切地团结一切爱好和平和热爱自由的人士,推翻希特勒的统治,建立一个由全体人民自由选举政府的新的民主共和国,取代希特勒政权。”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皮克立即在《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法西斯对苏联的进攻就是希特勒政权失败的起点。他号召德国人民同苏联红军并肩战斗,推翻法西斯统治,拯救德意志民族。不久,皮克到苏联,对被俘德军官兵开展宣传工作。在他的倡导下,1943年7月,德国战俘在苏联成立了“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号召德军官兵以多种方式阻止希特勒继续进行侵略战争。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1日,皮克从莫斯科回到柏林。他已满头银发,怀着胜利的喜悦,向欢迎的群众发表演讲:“德国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双手根除希特勒政权强加于德意志民族的贫困与灾难,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德国。”他根据德国工人运动的历史教训,指出“工人运动组织上的统一,是完全消灭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和保障和平任务的基础,也是维护我国人民团结的基石。”由于他的积极推动,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946年4月召开了合并大会,成立了德国统一社会党。皮克和格罗提渥同时当选为党的主席。皮克被称为党的“统一之父”。
战后的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实行军事占领。皮克领导东部苏军占领区的德国人民,建设民主新德国,没收大地主、容克贵族和法西斯战犯的产业,实行土地改革,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1948年6月,在皮克主持下,德国统一社会党制定了两年(1949—1950)经济恢复计划。皮克积极参与统一社会党倡导的争取德国统一的人民运动。他向德国人民说明分裂所引起的民族危机,召唤他们投入争取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事业。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三国占领下的德国西部地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7日,东部地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月11日,皮克当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之后,皮克为制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7月,他参与制定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关于“缔结和平条约,实现德国统一,加强国家政权,奠定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的总路线。他还参与制定了民主德国两个五年计划(1951—1955,1956—1960)。他经常深入群众,参观工矿企业、学校和医院,听取各经济和行政部门代表的工作汇报和建议,同他们商谈克服困难和改进工作的办法。
为了加强民主德国的对外关系,他不顾70多岁高龄,多次率领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接待来访的各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1954年7月29日,他接见了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就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进行了亲切交谈。
威廉·皮克为德国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60多年艰苦而光荣的奋斗,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生平的最后五年,由于年迈和疾病,很少工作。1960年9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84岁,安葬于柏林弗里德利希公墓社会主义者纪念圣地。
上一篇:瓦罗
下一篇:皮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