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特莱西娅(Maria Theresia, 1717—1780),十八世纪奥地利女皇,一位较有作为的开明君主。
玛丽亚·特莱西娅1717年5月13日生于维也纳。其父是奥地利大公兼“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1685—1740), 其母是伊丽莎白皇后。查理六世没有儿子。他在整个统治期间,一直担心奥地利王室会同西班牙王室一样,因无嗣而皇位旁落。为确保王位世袭权,他于1713年秘密制定新王位继承法——“国本诏书”,明文规定哈布斯堡①世袭领地不可分割,若无男嗣,应由长女继承王位。该诏书在帝国会议上得到通过,玛丽亚·特莱西娅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但因当时通行《萨利安法典》①,这种王位安排需获欧洲大国承认。查理六世通过秘密外交和割让土地,先后使奥地利同俄国、普鲁士结成联盟。1731年,英国、法国也相继承认“国本诏书”。
当时,奥地利国内外局势极不稳定。它虽然在反击土耳其人入侵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取得胜利,在十八世纪初大大扩充了自身领地,但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与它屡次作战的世仇法国视其为欧洲争霸的最大障碍,极力削弱奥地利势力。而德意志境内帝国大诸侯嫉妒奥地利幅员辽阔,妄图瓜分其土地。1736年奥地利战绩卓著的名将欧根·冯·萨瓦叶亲王临终前也说过:“要富国强兵,不能过份信赖‘国本诏书’”。
玛丽亚·特莱西娅天资聪敏,能歌善舞,擅长骑术,受过系统的宫廷教育,学过宗教史和世界史,能讲流利的德、法、意、捷和拉丁语。
玛丽亚·特莱西娅具有顽强的个性。在对待婚姻大事上,她既不赞成父亲希望她与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成婚,实现奥地利与西班牙重新联合的主张;又不同意欧根·冯·萨瓦叶亲王要她与巴伐利亚太子联姻,巩固哈布斯堡王朝在南德意志统治的建议;却与从小在维也纳宫廷受过教育的洛林大公爵弗兰茨·施特凡相爱,并于1736年2月12日结婚,后育6男10女。1740年其父去世,玛丽亚·特莱西娅登上哈布斯堡王朝王位。 当时波希米亚②和匈牙利都在哈布斯堡王朝管辖之下,所以,她于1741年6月25日在布雷斯堡加冕为匈牙利女王,1743年5月12日在布拉格加冕为波希米亚女王。
1740年玛丽亚·特莱西娅初登王位,冯·萨瓦叶亲王的临终遗言便应验了。这一年是奥地利历史上岌岌可危的一年。欧洲列强和德意志大诸侯视她软弱可欺,乘机进行夺取领土的阴谋活动。奥地利本土也因长年对外战争而国库枯竭、士气低落。维也纳宫廷出现了一个企图叛卖女皇,以便让巴伐利亚选帝侯统治奥地利的巴伐利亚集团。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跃跃欲试,准备对奥地利发动战争。在普鲁士策划下,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等王朝背信弃义,无视“国本诏书”,拒绝承认玛丽亚·特莱西娅的王位继承权,并推举利奥波德皇帝的孙子、约瑟夫皇帝的女婿、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阿尔波尔特为哈布斯堡王朝王位的继承人。年轻而无经验的玛丽亚·特莱西娅女皇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740年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不宣而战,派兵侵入奥地利富庶省份西里西亚。法国乘机联合普鲁士以及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撒丁等国结成反奥联盟,发动了瓜分奥地利战争,史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1748)。1741年7月,法国、巴伐利亚军队开进波希米亚。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阿尔波尔特在布拉格加冕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当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年仅23岁的玛丽亚·特莱西娅庄严宣布:“虽然我是一个可怜的女皇,但是有一颗男人的心!”表达了她捍卫王位和帝国统一的决心。她随即采取紧急措施,安排丈夫弗兰茨·施特凡大公爵共掌朝政,留用著名政治家巴尔腾斯泰因和施塔尔海姆伯格为大臣,弥补其临朝治国经验之不足。同时,极力缓和内部矛盾。例如:维也纳宫廷巴伐利亚集团曾利用首都近郊森林中的野兽危害农民庄稼一事,挑起了骚动,提出“让巴伐利亚统治”的口号。玛丽亚·特莱西娅没有对骚动者进行镇压,而是派兵消灭了森林中的野兽,使不满的农民平静下来,巴伐利亚集团的阴谋宣告破产。在对待帝国境内多民族问题上,她通过谈判,使其它民族获得一定程度的自决权。例如,在对匈牙利问题上,同意调换总督(匈牙利副王)职位时,应征得匈牙利方面同意;在商谈匈牙利内政、外交事务时,只邀请匈牙利人参加;有关匈牙利境内的职务和称号仅授予当地居民;对过去拥护巴伐利亚选帝侯的贵族,她也不予追究,等等。
通过上述政策,玛丽亚·特莱西娅从内部得到了支持。在1740年9月11日帝国波雷斯堡会议上,匈牙利贵族宣称:“为女皇而战!”并提供一支有5万人的精锐部队。1741年被巴伐利亚和法国占领的波希米亚,后来也宣布提供军事援助。国内对“女皇执政不信任”的气氛便烟消云散。玛丽亚·特莱西娅很快控制了国内局势。
在对外政策方面,奥地利与俄国、英国联盟,并从英国争取到30万镑贷款,在财政极端匮乏情况下,暂时应付了战争急需。
玛丽亚·特莱西娅利用匈牙利和世袭领地提供的军队,扭转了战局,打败了法国和巴伐利亚军队,占领了查理·阿尔波尔特选帝侯的领地巴伐利亚。为了抵御其余敌人,她于1742年同普鲁士缔结“布雷斯堡和约”。和约规定,腓特烈大帝承认玛丽亚·特莱西娅女皇对波希米亚领地拥有主权,奥地利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军事占领。1745年,她的竞争对手查理·阿尔波尔特选帝侯去世。其子马克斯·约瑟夫与奥地利签定“福欣和约”,放弃对哈布斯堡王朝的王位要求,换回领地巴伐利亚。1745年10月4日,德意志多数选侯承认玛丽亚·特莱西娅王位继承权,选举她的丈夫弗兰茨·施特凡大公爵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月25日,腓特烈大帝也宣布承认弗兰茨·施特凡大公爵继任皇位。根据1745年“德雷斯顿和约”和1748年“阿亨和约”,持续8年之久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便告结束。这样,玛丽亚·特莱西娅便维护了自己的统治,确保了哈布斯堡王室连任“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300多年的皇位。
奥地利虽然度过了困境,但是连续进行的两次战争,暴露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阶级内部腐败无能,财政组织混乱不堪,军队机构极不统一的弊端。这些均是战争中失利的因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制统治,玛丽亚·特莱西娅感到改革刻不容缓。1748年缔结阿亨和约之后,她立即着手进行改革。
在外交方面,1753年,玛丽亚·特莱西娅任命著名政治家温策尔·考尼茨伯爵为帝国首相,革新外交事务。经过几年耐心、艰巨的努力,终于在1756年促成了法、奥和俄、奥联盟的建立,完成了对普鲁士的包围。一年之后,他又将法、奥联盟变成正式军事同盟,说服法国参加对普鲁士战争,以阻止普鲁士变为第二个德意志强国。与此同时,他利用俄国伊丽莎白女皇对腓特烈大帝扩张领土的厌恶,把俄国拉到奥地利一边。
1756年,法、奥、俄和萨克森联合起来,对抗由英国支持的普鲁士,爆发了有名的“七年战争”(1756—1763)。奥地利因未利用有利战机而失败。1763年签定“胡贝尔茨堡和约”,彻底放弃了收复西里西亚的要求。此后,便开始了普、奥两雄争夺德意志霸权的长期斗争。
在军事方面,玛丽亚·特莱西娅重用道恩、拉西等将领,1748年颁布军队新章程,实行军事改革。原来军队靠大、小领主提供,每次征兵要与领主们磋商,因而军队很不稳定,军训无法开展。经改革之后,国家向各领主分摊“军税”,统一抽兵。军官职业化,必须经过正规训练,并根据战绩起用和提升。为了培养军事人材,1752年在新维也纳城建立了玛丽亚·特莱西娅军事学院。1757至1758年建立了军事总参谋部。
在国家管理体制方面,她任用豪克维茨大臣为顾问,废除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社会机构,建立中央枢密院、司法部、行政部、财贸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取消了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一些规定,确定农民的劳役和代役租额,限制贵族对农民的剥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754年在奥地利、1771至1772年在捷克和匈牙利,进行了第一次人口调查和土地登记。
在1749年开始的财政金融改革中,颁布了征收所得税法令,取消从前贵族、僧侣不纳税的特权,规定不分贵贱,按财产多寡和等级普遍征收所得税,并且征收遗产税。为了促进工商业发展,规定新工厂主一般免税10年,鼓励纺织业自由发展,招收外国技术工人,建立新工业部门。在国内贸易中,废除国内关卡,实行统一关税制,并于1769年建立维也纳交易所,发行统一货币。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使国库出现盈余。
在司法改革中,玛丽亚·特莱西娅最重要的措施,是1749年建立帝国最高司法部,与行政管理分而治之,并在1766年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新法典规定,凡违法者,不论贵族、平民,一律惩办。1776年废除刑讯。惩罚只有以下两类:一类应用于“报复和威吓”,另一类为了“纠正和教育”罪犯。强制劳动成为一种主要教育手段。
在教育改革方面,她任命万·司维丁大臣为顾问,将学校从教会控制下摆脱出来,由国家统一管理。1773年维也纳大学由国家管理便是一例。同时,建立培养教师制度,制定教育大纲,革新大学课程。1750至1770年建立许多专科学校。此外,在玛丽亚·特莱西娅统治期间,首次由国家拨给学校巨额补助金,建立一批国民免费学校,为世俗初等、中等普通教育奠定了基础。
玛丽亚·特莱西娅进行的改革,巩固了王朝统治,促进了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改革之后,全国许多地区建立了呢绒厂、毛织厂、麻织厂等轻工业企业。政府收入增加,由3,600万盾增到5,600万盾,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科学文化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涌现了一些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奥地利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
玛丽亚·特莱西娅的改革也具有历史局限性。贵族、地主权力虽然在改革之后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由于贵族的强烈反对,土地问题并未解决。除奥地利之外,在大部分哈布斯堡领地上,还保存着农奴制。这次改革尽管对新兴资产阶级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步,但是仍然旨在维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玛丽亚·特莱西娅在捷克、匈牙利强力推行德意志化,硬把德语作为统一国语在各地推行,优先录用德意志人为文武官员,奖励德意志贵族地产和德意志资本在依附地区的发展,有意识地把匈牙利变成帝国农业附属国,因而阻碍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不仅没有削弱哈布斯堡王朝内部的民族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尖锐,非德意志民族的法律地位恶化了。在玛丽亚·特莱西娅统治后期,奥地利的外交政策表现出某些扩张性。1775年奥地利迫使土耳其割让布柯维纳,1779年又从巴伐利亚得到因菲尔切尔城。
玛丽亚·特莱西娅的晚年生活郁郁寡欢。1765年8月在因斯布鲁克城参加儿子雷奥波德婚礼时,弗兰茨·施特凡皇帝因心脏病发作病逝。后来,她任命太子约瑟夫共掌朝政。她那保守的思想与约瑟夫的激进思想发生矛盾,二人经常对一些内政外交改革程度问题发生争执。1780年11月29日,玛丽亚·特莱西娅病逝,与弗兰茨·施特凡皇帝合葬于维也纳宫堡公园卡普齐纳尔陵寝。
上一篇:爱迪生
下一篇:班达拉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