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959),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战后初期任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历届国务卿中第一个职业军人。
1880年12月31日,马歇尔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联合镇。他的父亲曾与人合股开设采矿公司,后因经营无方,晚年生活拮据。
马歇尔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普通平凡,毫无惊人之处。他酷爱运动,骑车、打猎、游泳、钓鱼,无所不精。学习上,兴趣不大,成绩平平。少年时代,马歇尔时而向往海上生活,时而羡慕铁匠行当。一次,他到铁匠铺玩了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发誓将来做个铁匠。父亲发现他这一想法后,狠狠揍了他一顿。17岁那年,马歇尔进入位于列克星敦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这才确立了他毕生从戎的志愿。
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期间,马歇尔在学习上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但在军事实习中显示了才能。据他的同学回忆,马歇尔在学生时代便对军事战略着了迷。课余,他经常绘声绘色地分析地形与战术,引起周围同学的莫大兴趣。毕业后,马歇尔与伊利莎白·科尔斯于1902年2月11日结婚。婚后不久马歇尔便开赴美国驻菲律宾第三十步兵大队服役,军衔为少尉。
1903年11月,马歇尔从菲律宾服役回国。时值美国陆军军部体制改革,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设立陆军参谋部的立法。为培养军事人才(包括参谋人才),重新恢复利文沃思步兵骑兵学院。该院院长贝尔将军在学院开设军事史、战术学、军事卫生学、军队组织、武器、法律和语言学等各门课程。不久,马歇尔入利文沃思步兵骑兵学院进修,钻研各门军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得毕业文凭。1908年,马歇尔在该学院工兵系任教官,军衔为中尉。两年后,他奉命主持马萨诸塞州国民警卫队。1913年,他远涉重洋,再赴菲律宾服役。1916年晋升为陆军上尉。
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为马歇尔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一年5月至6月间,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率领3,000士兵赴法,协同法军作战,兼顾后方勤务。马歇尔随军去法国。任美国远征军第一师参谋。马歇尔身居师部参谋室,夜以继日地研究作战计划。新的战役开始时,马歇尔便亲临前线,检验作战计划的实际效果。马歇尔竭尽全力地为本国帝国主义政府的军事利益效劳的工作态度,受到师长的重视,博得潘兴将军的赏识。
1918年,德军在西线重点围困法军,从3月至7月发起五次大规模攻势。 5月27日至6月4日,德军发起第三次攻势,主要打击提埃里堡和巴黎方向的法军。鉴于实力对比德强法弱,法军向美军告急。潘兴将军对美军增援作了全面部署,下令第一师从侧翼配合法军作战。在与马歇尔长谈后,潘兴觉得这位年轻的师参谋对如何战胜对手自有谋划,拟定的作战计划考虑周密,在美军中是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这次战役结束不久,潘兴把马歇尔从师参谋擢升为军参谋,后又任命他为自己的副官。一战期间,马歇尔始终未能直接上前线作战,使他引为憾事。
战争结束,潘兴进入巴黎凯旋门时,马歇尔紧随其后。战后,潘兴把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当副官,对他倍加倚重。无论外出视察还是接待宾客,马歇尔总是侍立潘兴身旁,连潘兴写回忆录,也征求马歇尔的意见。
1924年7月1日,马歇尔被派往中国天津,为美国政府的侵华政策服务。他以中校军衔任美国驻天津第十五步兵大队的主任参谋,是约瑟夫·史迪威的上司。在中国期间,他学会汉语。他对当时军阀混战的中国政局进行研究后,感到束手无策,写信对潘兴说,“大国如何处理中国问题是几乎回答不了的一个问题”。
1927年夏,马歇尔回国。同年9月,他的妻子心脏病突发去世。为了使他摆脱因丧妻引起的悲痛,上级将他调离华盛顿,前往佐治亚州的本宁堡步兵学校当主持人,直到1932年。马歇尔在该校培养的大批军官,后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骨干力量。
三十年代中期,克雷格将军主持美国陆军参谋部后,马歇尔的军职步步高升。他1936年晋升准将,1938年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处长。鉴于欧战在即,潘兴将军亲自谒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把马歇尔作为“参谋长的料子”推荐给他。1939年初,克雷格将军退休,马歇尔代理陆军参谋长。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日,马歇尔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马歇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后,欧战局势日趋紧急。1940年6月,法国沦陷,英伦三岛朝不保夕。马歇尔决定扩充美国军备,在必要时出兵援助西欧国家。经与陆军部长史汀生商议后,马歇尔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国民警卫队服现役,二是全国实行义务兵役制。欧战初期,美国只有20多万军队,仅相当于葡萄牙的规模。到战争结束,美国军队已达830万,成为世界上规模庞大、装备先进的一支军队。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德、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马歇尔的注意力已从国内扩充军备转向组织盟国联合作战。美、英成立了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总部设在华盛顿。马歇尔以美国陆军参谋长身份参加该委员会。在战时,他未能上前线直接指挥战斗,留驻华盛顿,担负组织盟国联合作战的任务。
1942年起,马歇尔便从军事着眼,考虑具体的欧洲战略。他力主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为在欧洲击败希特勒的关键战役。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却从政治方面考虑,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巴尔干开刀,通过匈牙利直插维也纳,最后在德国西北平原与德军作战,以便达到既阻止苏联向东欧、中欧进军,又保证欧战胜利的目的。
为了推行美国的欧洲战略,马歇尔多次飞赴伦敦,与丘吉尔磋商。凭借美国的实力,他终于使英方同意诺曼底登陆方案,并确定其代号为“霸王战役”。艾森豪威尔被指定为战役的直接指挥者,马歇尔从战略上加以指点,保证了这一关键战役的胜利。马歇尔不仅参预欧洲战略的决策,而且在战争后期,多次陪同罗斯福总统出席重大的军事外交会议,起草有关战争全局的战略和具体作战的咨文,从而对盟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战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马歇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期间,从美国利益考虑,把一批他认为有军事才能的军官提拔到重要岗位。日军偷袭珍珠港后,马歇尔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艾森豪威尔准将召回华盛顿,请他担任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处长。1942年6月,欧洲战区正式成立后,马歇尔又将该战区司令的重任托付艾森豪威尔。他向罗斯福总统推荐麦克阿瑟将军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美军司令。在缅甸—印度战区,他保举史迪威中将任该战区的美军司令。此外,本宁堡步兵学校出身的布莱德雷将军也因马歇尔的大力提携,而在战时独当一面。
1944年12月,马歇尔晋升为五星上将。战争结束后,马歇尔于1945年11月21日退休。
1945年4月12日,杜鲁门继任总统。他因赫尔利在中国执行的扶蒋反共政策失败,便把马歇尔召去,要求他以总统特使身份使华,竭力挽回美国对华政策的败局。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马歇尔使华期间,正值中国两种命运进行决战的关键时刻。他打着“调解国共军事冲突”旗号,实质上是由美国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一年之中,美国向蒋介石提供的作战物资与金钱竟达40亿美元之巨。这一政策违背了历史潮流,以失败告终。对此,杜鲁门也不得不承认:马歇尔出使中国的失败,不光是他的失败,而是美国政府的失败。
1947年1月,马歇尔回国,被杜鲁门任命为国务卿。杜鲁门如此器重马歇尔,与当时的国际格局不无关系。战后头两年,美、苏两国正处于从战时合作到战后破裂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杜鲁门决定物色一名既擅长外交、更懂得必须以实力作后盾的国务卿。在杜鲁门心目中,马歇尔出席过战时重大军事外交会议并参预决策,是国务卿的合适人选。
1947至1949年初,马歇尔担任国务卿期间,正是美国与西欧结盟,发动对苏“冷战”的重要阶段。他曾参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决策,但就他个人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欧美在战后初期特定国际格局下的产物。蒙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法国农业严重歉收,损失320至380万亩冬小麦。西德工业产量只有战前的27%。奥地利、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工业产量也未达到战前水平。整个西欧的外贸赤字高达80亿美元。美国在战后虽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但为了在政治上增强遏制苏联的实力,必须与西欧结盟。经济上,美国面临生产过剩与市场日趋缩小的矛盾,急于扩大国外市场、尤其是传统的西欧市场。昔日繁荣的西欧,如今贫如乞丐,几乎丧失外贸能力,美国无法与之打交道。显然,美国若要打开欧洲市场,首先必须从经济上“援助”西欧。西欧各国也欲借助“美援”振兴经济、稳住政局。美国的“援欧”方针便应运产生。早在“援欧”方针的酝酿阶段,杜鲁门便把它称为“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援欧”演说。他指出,西欧是一片废墟,战争夺走了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均受严重破坏,欧洲无法生产足够数量的商品和粮食,原料和燃料严重缺乏,装备也十分陈旧。他强调,补救之道在于“美国援助”。
这篇演说干干巴巴,历时不过15分钟,但立即在大西洋彼岸引起极大反响。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长皮杜尔率先响应。1947年7月12日,英、法、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冰岛、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等16国,在巴黎召开经济会议,联合向美国提出“援助”申请报告。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
“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设立由美国控制的“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实施美国所要求的财经政策;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等。
1948年4月3日至1952年6月,美国国会共拨款131.9亿美元。该计划实施的结果,西欧各国经济普遍恢复元气,工业产量比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马歇尔援助是输血,它维持了软弱的西欧经济,并使欧洲经济具有促进其本身复兴的力量。”无可否认,“马歇尔计划”除促进西欧经济振兴外,客观上也一定程度地推动了西欧经济的一体化。“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已成立的欧洲煤钢联营,被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称为“欧洲统一的开端”。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期,马歇尔本人患病住院。1948年底,他动了一次肾手术。衰弱的病体,迫使他在1949年1月20日辞去国务卿职务。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期间,马歇尔应杜鲁门要求,于1950年9月,再度复出,任国防部长。他为杜鲁门政府效劳,坚持增加侵朝美军,力争实施普遍军训方案,竭力加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9月,马歇尔因体力不支,正式退休。
退休后,马歇尔参加各种社交活动。1953年12月,由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复兴的贡献,马歇尔本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成为获奖的第一个职业军人。
1959年初,马歇尔病魔缠身,住进华尔特·里德陆军医院治疗时,几乎已全身瘫痪。10月16日,他死于里德医院,终年79岁。遵照他的遗嘱,在弗吉尼亚州的迈尔堡举行了葬礼。马歇尔的灵柩安葬在阿林顿公墓。
上一篇:马歇尔
下一篇: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