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93—1979
【介绍】:
文学批评家、诗人、新批评派的主要代表,出生于英格兰的切斯郡,早年患肺结核,曾就学于剑桥大学,毕业后留母校毛德林学院任教,1930起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理查兹发表了一系列文学批评著作,如《美学基础》(The Foundation of Aesthetics,1922)(与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合著)、《意义之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1923)(与查尔斯·奥格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1924)、《科学与诗歌》(Science and Poetry,1925)、《实用批评》(Practical Criticism,1929)、《柯勒律治论想象》(Coleridge on Imagination,1934)、《修辞哲学》(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1936)等。在这些作品中,理查兹首次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并借助心理学研究方法,试图建立一种科学化的文学批评方法,从而奠定了他作为英美“新批评”鼻祖的地位。理查兹认为,文学作品是它的文学特征、想象和语言三者的结合,它的意义不仅涉及它的语法和逻辑结构,而且也涉及它的联想。同时,语境对于理解词汇的内在含义也十分重要。理查兹还指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不反映客观真实的情绪性语言,诗歌文字因受上下文的影响而具有复杂的意义,因此文学批评应强调文字分析和诗歌含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艺术表达即修辞研究上,理查兹摒弃了西塞罗等传统修辞家的理论,称那只是一堆教授交流的规则,已不适用于二十世纪。他在《修辞哲学》中指出,修辞研究应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词在具体交流中的功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理查兹还一直致力于倡导和发展大学同学兼同事奥格登发明的只有八百五十个单词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1929年至1930年理查兹曾赴中国清华大学讲学,并推广这种旨在消除国际间的交流障碍、避免战争爆发的理想语言。他还以“基本英语”为主翻译了柏拉图的《理想国》(1948),缩写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1951)。1953年,年已花甲的理查兹开始创作诗歌,作品颇丰。理查兹的文学理论对西方文论的发展,特别是新批评派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理德,查理》作家人物简介
下一篇:《理查逊,塞缪尔》作家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