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1879—1970)的长篇小说。主要叙述两位英国妇女在印度的见闻。奎斯蒂小姐随同莫尔夫人远涉重洋,从英国来到印度,探望尚未正式订婚的男友罗尼。罗尼是莫尔夫人的儿子,在一个叫昌德拉帕尔的印度小城当法官。一天,莫尔夫人与印度医生埃席士邂逅;夫人心地善良,态度温和,给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埃席士邀请莫尔夫人、奎斯蒂小姐、英国友人菲尔丁先生及几个土著朋友一起去游览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洞穴内部幽暗闷塞,洞中有洞,回音迭起。由于菲尔丁迟到,莫尔夫人年高疲惫,奎斯蒂小姐只身随埃席士医生进洞游玩。当她进入某一山洞时,忽听见埃席士医生在洞外寻找她的呼叫声,顿感惊恐失措,似乎觉得埃席士医生对她欲行非礼,急忙夺路而逃。埃席士医生为此被捕入狱。莫尔夫人在开庭前愤然启程回国,不幸死于途中。奎斯蒂小姐神智清醒后撤消了对埃席士的控告,埃席士离乡背井,到别处谋生。
小说通过两位英国妇女在印度的经历,反映了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抗情绪所造成的悲剧。小说女主人公奎斯蒂小姐富于幻想,受的是典型的西方式教育。她对未知领域——东方文明——充满了渴望,然而,当地英国殖民官员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粉碎了她的梦想,使她一直处于心理紧张和烦恼状态。当她进入山洞听到迷惑的回音时,精神近乎崩溃,产生了印度人企图侮辱她的幻觉。显然,奎斯蒂小姐是介于东西方文明间的徘徊人物,渴望前者而又不愿放弃后者;“马拉巴山洞事件”只是她精神危机的具体表现而已。莫尔夫人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印度,希望通过跟土著人交朋友而达到东西方沟通的目的。以她儿子为代表的当地英国殖民官员的德行,使她的愿望成为泡影,“马拉巴山洞事件”更使她身心交瘁。莫尔夫人的形象是平等、博爱和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化身。作品中另一个进行东西方沟通的尝试者是男主人公埃席士医生。他是印度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热情大方,注重情谊。象莫尔夫人一样,他同样成了这次尝试的牺牲品。可是,也正是这次失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如果印度人想跟英国人成为真正的朋友,那么印度就必须独立;如果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想得到真正的理解,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双方的平等和自由。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品文笔细腻,语言俏皮、讽刺,成为小说的基调。“马拉巴山洞事件”是故事的情节枢纽,也是情节的高潮——海面上风平浪静,可顷刻间风暴四起,随后又恢复平静,只留下层层涟漪——什么都没有改变,可仿佛什么都改变了。作品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如果说马拉巴山洞的神秘是东方文明的标志,那么“马拉巴山洞事件”则象征东西方文明交流尝试的失败。另外,小说结尾处描写印度教的盛典,庆祝爱神的诞生,也同样具有象征意义。
上一篇:《到灯塔去》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下一篇:《双城记》简析|介绍|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