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说文集》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英]培根
类型:随笔
背景搜索
本书作品创作于1597年—1625年。初版于1597年,最初只收入了10篇文章,版后风靡一时。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培根不断修改他的文章,每次再版重印都有增修改,到1625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4版时,全书已扩充到58篇文章。这部划时的名著历时300多年而风行未衰,1985年还被美国公众选为最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
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的划时代人物,为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出生于英贵族之家的培根,少年早慧,12岁就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他一生追求公职,仕途坎坷。1596年被聘为伊丽莎白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1613年被任命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担任其父曾任过的掌玺大臣;1617年登上英国大法官的高位;1618年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为圣亚尔班子爵,可以说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他事业上的高峰,然而厄运却悄悄地降临。就在这一年,培根被控贪污受贿罪,曾一度囚禁于伦敦塔内。经过审判罪名成立。他被剥夺一切公职,罚款4万英镑,并被排除在宫廷的范围之外,从此不得担任国会议员。命运捉弄人呀!虽然如此,培根却评价自己是“五十年里英国最公正的法官之一”,同时又认为对他的审判是“两百年来英国国会中一次最公正的裁判”。1626年,培根由于进行检验雪的防腐性能实验而受寒,不治身亡,终年56岁。培根暮年的遭遇使他成为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蒲伯著名的隽语如此评价培根:“人类中最睿智、最机敏与最卑鄙者。”
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的士兵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水天同翻译的《培根论说文集》,以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新翻译的《培根随笔选》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综览全集,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中,培根讨论了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以一些精妙的格言警句提炼概括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该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论题:(1)人与世界及社会的关系;(2)人与自身的关系;(3)人与上帝、宗教的关系。
第一类范围最大,主要涉及人与他的物质环境的关系,人与人构成的社会关系等问题。如《论殖民地》中提倡以建设开拓为主的殖民,而不是以剥削、牟取暴利、毁灭为主的方式殖民;《论建筑》《论园庭》集中了培根有关庭园设计的构想,英国现存的庭园式建筑还能体现出他的精巧设计;此类文章还有《论辞类》《论司法》《论党派》……体现了培根博大精深的学识和对社会的忧患意识。
第二类文章以人自身为主题,关注个人的智力与道德的培养,提高人的自身修养。《论学问》指出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增长才识、娱乐和装饰,可以陶冶性情、锻炼天性;读书要以权衡轻重和审察事理为目的;应该怎样读书,如何以读书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培根面面俱到,谈论得贴切而实际。在《论荣华与名誉》《论礼仪》中是他关于处高位时对上对下对平辈应持何种态度的议论。他认为尊敬在上的人并不是一种奴性,而是处世应尽的一种责任,如此树立榜样,居下属地位的人才能对他表示尊敬。其他如《论困厄》《论伪智》《论残疾》《论野心》……从现实生活中思考人自身的哲学,对人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无不裨益。
第三类的主题是关于人与上帝及非感官所及的彼岸世界的关系。培根崇尚道德,仰慕正义与公道。他坚持真理,追求神圣。《论善与性善》中他分析人有天然向善和天然向恶两种倾向,在人的品格中惟有这种善的品格,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要仁爱有度,不能因滥施仁爱而被欺弄、利用。培根坚信对真理的探求,对真理的认识和对真理的信仰乃是人性中的最优之点。如果一个人得到了真理,那么他就在精神上达到了彼岸世界(《论真理》)。当人真正站在天堂与地狱的分岔口时,人们十分畏惧,其实死与生都是自然的,只要坚定、一心向善就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死亡是打开名誉之门的途径,让人熄灭妒忌之心(《论死亡》)。此类论题以《论迷信》《论无神论》《论宗教一统》等为代表。
知名篇章
以下是第38篇《论人的天性》。为了反省自身的品性,审视个人的优缺点,培根为我们设计了一套方案:如何克服不好的天性,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犹如修剪树木一样,剪去旁枝,让主干挺拔向上,最终成为一株高直俊秀的玉树。此文篇幅虽小,却颇引人回味。
论人的天性
天性常常是隐而不露的,有时可以压伏,而很少能完全熄灭的。压力之于天性,使它在压力减退之时更烈于前;但是习惯却真能变化气质,约束天性。凡是想征服自己的天性的人,不要给自己设下过大或过小的工作;因为过大的工作将因为常常失败的缘故而使他灰心;而过小的工作,虽然能使他常常成功,但是将使他成为一个进步甚小的人。还有,在起始的时候他应当用些帮忙的事务来练习,就好像学游泳的人用浮包和苇筏一样;但是过了些时候以后,他应当与困难相搏以为练习,就好像舞蹈家之穿着厚鞋练习一样。因为,假如练习比实用还难,那么其结果就更为完美了。凡是天性甚强,因之不容易克服的地方,其克服的功夫就必须如此方可:第一,在时间方面要阻止天性,不要放纵,就好像有的人在生气的时候默诵24个字母的名字以抑怒气的一样;这段功夫做到了,然后在量底方面应该减少,就好像要戒酒的人,从引觞互祝减到每餐一饮一样;最后,才可以完全戒绝,但是假如一个人有那种毅力和决心,能够一举而解放自己,那是最好的:
最能坚持灵魂底自由的人,就是那
挣断磨胸的锁链,一举而永免受罪的人。
还有古人的遗训说应当把天性屈到相反的另一极端去,好像一根杆杖似的,以便它再反过来的时候可以适中,这句话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们必须要明白,此处所谓的另一极端当然要不是恶德才行。
(选自《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妙语佳句
善择时即省时。
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性。
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
阅读指导
培根的随笔是他惟一用英文写作的作品,他的文学声誉就建立在这薄薄的小书上。从文学史来看,他是第一个把法国蒙田创立的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移植到英国来的人。培根的随笔篇幅短小,但篇篇精彩出色,论题广泛,解剖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真理、死亡、宗教、爱情、逆遇、高位、友谊、父母与子女、读书、旅行、娱乐、家庭……广博而不肤浅,充满深刻的见解,体现出培根“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像,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当培根娓娓地谈论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思想犹如医生手里锐利的手术刀,层层剖析,凭借敏锐犀利的目光去穿透事物的表层,挖掘出事物的内核,直指人的灵魂深处,发人深省。
作品风格灵活多变,用词准确而口语化。文章不受个人情感支配,格调公正超脱,篇篇言简意赅而富于变化,文章紧凑,脉络分明,逻辑清晰,用词精当准确,比喻通俗易懂,如《论学问》中以修剪花草、饮食消化之类来比喻学问锻炼天性,用蒸馏水来比拟经过别人提炼的书之索然寡味。早期的论说文,用词对比强烈,掷地有声,措词警策,暗含机锋,富有年轻人干脆精练的笔风;后期的文章则显出成熟稳重的大家风范,辞藻典雅,议论从容。
培根的论说文中充满灵感的至理名言,迄今仍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之能增长现代人的实用智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性格上的熏陶和人生道路的指导。
阅读建议
本书涉及人性与自身修养,人与神、宗教关系的篇章值得重点阅读,可以从短小格言警句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座右铭,有助于励志炼心。阅读本书要特别注意学习培根准确地用词,体会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复杂深邃的人生哲学,以及文章脉络的紧凑明晰。
上一篇:《圣经·旧约》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下一篇:《基度山伯爵》简析|介绍|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