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美]海勒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61年,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作者约瑟夫·海勒(1923—2000),1923年出生于犹太移民家庭。19岁加入美国空军,战后入纽约大学,主修文学,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他早期模仿海明威的风格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和《雪堡》被收辑在玛莎·弗利编选的《一九四九年最佳短篇小说集》中。《第二十二条军规》原定名为《第十八条军规》,后来考虑到与另一作家的作品名有重合之处而更为现名。写作这部小说占据了海勒6年时间,1961年小说在美国出版反应平平,整整一年只卖出3千多册。但小说在英国却一炮而红,名列畅销书榜首,进而带动美国本地读者重新认识该书。20世纪70年代,该书跻身于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备受青年读者的青睐。许多高等文科院校将之列入世界文学必读书目。海勒也成为世界级的重量作家。
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杨恝、程爱民、邹惠玲译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二战中美国一空军中队驻扎在地中海的皮亚诺萨岛上。士兵们对荣誉、对“为祖国而战”这些口号已十分麻木,每完成一次飞行任务,他们就尽情玩乐,以庆幸自己又一次死里逃生。
轰炸手约塞连上尉的精神快要崩溃了。他一心只想逃避飞行,保存性命。对于投弹是否命中目标他毫不关心,只求投完了事。一次,他为了延迟执行轰炸任务,在食堂的饭菜里掺了药,使大伙儿都患腹泻,无法飞行。约塞连还经常谎称有病,逃进医院躲避飞行。最让他心烦的是他总觉得中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老故意找他的碴。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飞满32次的人可以不再飞行,但你是否可以停止飞行的最终决定权又掌握在司令官手中,换句话说,司令官可以任意增加飞行次数,这样一来,停止飞行不过是痴心妄想。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疯子可以停止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如果你能提申请,显然就没发疯,因此,你还是不能停止飞行。
一次,约塞连完成飞行任务后去罗马玩乐,认识了妓女荷西安娜。约塞连看到她身上有美国人留下的伤疤,顿起怜悯,提议娶她为妻。荷西安娜拒绝了,因为她认为只有疯子才会娶一个妓女。
在执行又一次飞行任务时,与约塞连同机的一个飞行员被打死,溅了约塞连一身血。他发誓从此不穿衣服,这让长官们十分尴尬。
一天,约塞连擅自飞往罗马,只见美丽古老的罗马已被炸成废墟。约塞连被押送回岛后,上司们考虑到他是个棘手的人物,决定不惩罚他,并准备送他回国,条件是约塞连回国后要在媒体宣传他们的英勇功绩。约塞连答应了。不料他一步出房间就被一妓女刺伤,送进了医院。官方谎称约瑟连是因拦阻纳粹刺客暗杀长官而受的伤。在医院里,约塞连向牧师希普曼坦白了一切。最后,约塞连在牧师与丹比少校的帮助下,逃到了中立国瑞典。
卡思卡特上校圆滑自负,把手下的飞行员当成晋升的阶梯,多次增加飞行次数,以为自己升级铺平道路。他宣布仍活着的丹尼卡医生死了,并把丹尼卡医生的死作为增加飞行次数的借口。与上校同出一口气的科恩中校申明一旦医生出现,立即就地火化,因为医生已经是个死人了。在所有的人中,卡思卡特最恨约塞连,最信任食堂管理员米洛。
米洛是食堂管理员,表面老实,实际最会阿谀奉承。卡思卡特上校规定每个中队派一架飞机一名飞行员随米洛去各地采购新鲜食品。米洛利用这个机会,四处贩卖投机,大发横财,成立了“迈一明水果土产联营公司”,宣称中队的人都占有公司股份,以怂恿别人为他服务。作为商人,米洛与各方都做生意,甚至把石油等军需品卖给德军。米洛同德军签合同,合同规定德军每击落一架美机就付米洛一万美元。同时米洛又与美军签合同,合同规定米洛要帮美军炸毁德军桥梁。这样一来,两方就能保持势均力敌,米洛则坐收渔利。为了安全飞抵各地做生意,米洛还在飞机上涂上纳粹标志。总之,米洛的行事原则就是:只要有生意可做,要价再高也行;只要能获得最大利润,冒再大的风险也值。米洛凭生意成了大人物,他是巴勒莫城的市长,马尔它岛的总督,巴格达的哈里发,大马士革的教长,阿拉伯的酋长,甚至被一些落后地区的人奉为神灵。
随军牧师希普曼在军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在军队的经历使他对自己的信仰丧失信心。哈里德将军发现他思想不纯,扬言要枪毙他。卡思卡特上校拒绝他减少飞行次数的请求,让他十分沮丧。他一心只想与妻子团聚,过平安的生活。他的良心使他鼓起勇气帮助约塞连逃到希望之乡瑞典。
这是一部人物画廊式的作品,没有主要线索,统率它的是无处不在的“二十二条军规”。作者说在这个小岛上,各种各样的怪事还在不断发生着。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39章“不朽之城”。约塞连擅自搭机飞到罗马,罗马已被炸得满目疮痍。他和妓院老妇人的对话在荒谬中透出无限凄凉。“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概念在谈话中也得到较明白的阐释,此处是理解全书的一个要点,同时也很能代表黑色幽默的风格。
“这总得有个理由,”约塞连固执地说,他用一只拳头使劲捶着另一只手掌,“他们总不能就这么闯进来把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吧。”
“没有理由,”老太婆呜咽道,“没有理由。”
“那他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什么?”约塞连惊恐万状,一下子愣住了,他感到自己浑身上下针扎般地疼痛,“你刚才说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老太婆晃着脑袋又说了一遍,“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他们有权利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能阻止他们。”
“你到底在讲些什么?”约塞连困惑不解,怒气冲冲地朝她喊叫道,“你怎么知道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谁告诉你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
“是那些戴着硬邦邦的白帽子、拿着棍子的大兵。姑娘们在哭泣。‘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她们问。那些兵一边说没做错什么,一边用棍子尖把她们往门外推。‘那你们为什么把我们赶出去呢?’姑娘们问。‘第二十二条军规,’那些兵说。他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是什么意思,第二十二条军规?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他们没有给你看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吗?”约塞连问。他恼火地跺着脚走来走去,“你们就没有叫他们念一念吗?”
“他们没有必要给我们看第二十二条军规,”老太婆回答道,“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什么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唉,真该死!”约塞连恶狠狠地嚷道,“我敢打赌,它根本就不存在。”他停住步,闷闷不乐地环顾了一下房间,“那个老头在哪儿?”
“不在了,”老太婆悲伤地说。
“不在了?”
“死了,”老太婆对他说。她极为悲哀地点点头,又把手掌朝着自己的脑袋挥了挥,“这里面有什么东西破裂了。一分钟前他还活着,一分钟后他就死了。”
“但他不可能死!”约塞连叫道。他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他当然知道那是真的,知道那是合乎逻辑的,是符合事实的:这个老头和大多数人走的是一条路。
(选自《第二十二条军规》,杨恝、程爱民、邹惠玲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
在成功是惟一美德这样一个世界里,他已自认失败。
阅读指导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黑色幽默”指把悲剧性的东西置于一种近乎喜剧的氛围之中,对此加以冷嘲热讽,以一种反讽性的不协调音和情景来反衬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这一严肃主题。因此,“黑色幽默”有时也叫“死亡幽默”、“变态幽默”或“绞刑架下的幽默”。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概念。它似乎统管一切、无所不包,处处适用。它有无数条规定,每条规定相互矛盾、相互补充,环环相扣,组成一个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具有无限伸缩性的圆。它就像一只无形的上帝之手,牢牢地把所有人的命运控制在手中,可怕、荒谬且又难以捉摸。尽管小说以战争时期为背景,但它真正的主题却是当代的。是一部“和平时代的书。”作者海勒曾悲愤地说:“像‘二十二条军规’这样的苛酷法令存在于特殊时期尚还可理解,在和平时代它仍存在,这才是最可恐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象征着无所不在的异己约束力,表明人生存其中的环境,无非是一张无法挣脱的罗网。”
《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心线索或核心人物,全书共42章,每章关注一个人物,组成庞大的人物画廊。有的人物会反复出现,但前后事件往往没有必然的关联,有的人物只是昙花一现,便再无踪影。而统治着这个巨大的人物网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些分散的人都受控于它。诺曼·海勒在谈及该书结构时就曾精辟地说:“该书可任意抽去100页,也不会影响全书的效果。”
书中的主要人物约塞连与米洛都是现代性小说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约塞连一方面敢奋起反抗上司和现存的不合理秩序,另一方面却贪生怕死,一心想当逃兵;他有着比大部分人更清醒的意识,但这只使他对一切都发生怀疑,丧失信仰能力。米洛呢,他在上司面前卑躬屈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在其他地方,又是高高在上的市长、总督或受人膜拜的神灵。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样的现代性小说中,已不可能产生色彩鲜明的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在异己力量的挤压下,人们不过都是苟且活着的毫无英雄气概的小人物而已。
这部小说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随着其影响的深入,“第二十二条军规”已进入美国日常语汇,表示人们生存中所面临的“无法摆脱的困境”或“难以逾越的障碍”。1995年,该书出版了续集《终止时刻》。书中的约瑟连尽管年纪已大,但仍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反英雄”。
阅读建议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品,叙述了很多看似不合情理,仔细推究却富含哲理的场景,需要读者仔细体会。小说第11章“布莱克上尉”、第39章“不朽之城”等特别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可作细读。
上一篇:《童年》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下一篇:《简·爱》简析|介绍|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