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木下顺二·夕鹤》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木下顺二(1914— ) 日本当代著名剧作家。生于东京市本乡区。小学四年级随父母回故乡。这期间《鲁滨逊飘流记》、《西游记》等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熊本县立中学和高校读书时,便在学友会志《江原》和《九州新闻》上发表过文章。1936年重返东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英文科,在中野好夫的指导下,研究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演剧史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1939年1月应征入伍,退役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学完了英国戏剧史的研究生课程。1946年任明治大学讲师。1947年他和日本著名话剧演员山本安英等共同组织成立了“葡萄之会”剧团。他在创作初期写的剧本,都由“葡萄之会”上演。著有《二十二日待月之夜》(1946)、《三年寝太郎》 (1947)、《彦市的故事》、《织布机的声音》、《稻草富翁》、《瓜姑娘和山音鬼》等,这些都是民间故事剧。后来,他又写了一些社会历史剧,有《风浪》 (1947)、《山脉》 (1949)、《昏暗的烟火》(1950)、《蛙升天》 (1951)、《在东土之国》 (1959)、《叫作鄂图的日本人》 (1962)、《冬天的时代》 (1964)、《子午线祭》等。木下顺二戏剧作品的特点是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典型化原则较强。木下顺二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并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1955年4月参加了在新德里召开的亚洲会议,同年6月参加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1955、1960年先后两次来我国访问后,1963年作为日本作家代表团团长,1977年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副团长率团来访,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话剧《夕鹤》是木下顺二的成名作,1949年1月发表在《妇女公论》杂志上。1949年10月由“葡萄之会”首次上演。至1984年7月25日止,已演出1024场。1964年曾来我国演出。被译成法、英、俄、德、中、西班牙文。
内容概要 幕启。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有一所孤零零的小草房、天幕上,晚霞一片,红遍天际。远处传来欢乐的儿歌声。室内,火炉旁,农民与平一个人在酣睡。儿歌声停了,几个孩子跑进屋来,齐声喊道:“婶婶,教我们唱歌,领我们玩儿呀。婶婶……”与平睁开眼睛,见阿通不在,便说:“我同你们玩玩吧。”他同孩子在屋外玩了一会儿,突然想到要为阿通热菜汤,便转回屋内。可是阿通已把晚饭准备好了。“与平这个傻瓜,怎么娶了这么一个伶俐的媳妇?”村里的阿惣、阿运二人在背后议论起阿通来,说:“这媳妇能织漂亮的千羽绸,那可能卖大价钱哪。”这二人终于来到与平的家里,他们在室内发现了鹤的羽毛,并且发觉阿通的举止动作很象一只鸟。一天,只有与平一人在家,二人便问了与平。与平回答说,他在田里干活儿的时候,救了一只受伤的鹤,就在当天晚上,阿通便来了,说她愿作媳妇。阿惣、阿运听了,便唆使与平,让阿通再织千羽绸,并且说,若真是用鹤的羽毛织的,那可能卖大价钱。与平说,阿通织完千羽绸,就瘦得厉害,她本人也说过,不能再织了。二人又挑唆说,如果能赚上几百两银子,就领你去京城逛逛。这下子与平终于动了心。阿通发现与平渐渐地变了。本来,阿通织出千羽绸,与平乐得手舞足蹈,阿通自己受了苦,但心里却高兴。可是,与平说拿去换“钱”,她就不理解了,简直连与平说的话,她都听不懂,与平变成了另一个世界里的人。晚饭时,与平终于开了口。让阿通再织千羽纲,他要去京城,赚笔大钱回来。他说:“有了钱,什么东西都可以买。”“我不要钱,也不要任何东西,只要你爱我。”阿通抱住与平说。“我爱你,阿通。”与平回答说。但是阿通感到此时的与平想的只是京城,只是钱,便把他推开了。与平气势汹汹地喊道:“给我织! 你若不织,我就走了,再也不回来。”阿通手足无措地说:“你说什么?我不明白。你同那些人一样,终于说出这种话来。”她发觉阿惣、阿运正在外边偷听他俩的话,便愤怒地跑到室外,喊道: “你们在哪儿?求求你们,不要再引诱我的与平了。你们躲起来了吗?出来呀! 卑鄙……狡猾……我恨你们。把与平还给我。不,不,对不起,我不恨,求求你们啦……”她终于声嘶力竭地倒在雪地上。与平把她扶回房中,帮她烤火。一会儿,与平傻乎乎地睡着了。阿通见了,反而怜惜起与平来。“你那么想去京城吗?我给你织了,你就不离开我吗?”她把与平叫醒,答应给他再织一匹。并且,同往日一样,约定在她织绸时不许偷看。说完,便走进织房,屋里传出了织机的响声。阿惣在窗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不顾阿运的劝阻,偷看了织房。只见一只鹤在不断地啄下自己的羽毛,在织机上忙碌。阿惣放了心,明早定会拿到千羽绸,便同阿运一起离去了。与平一方面担心阿通,一方面又要守约,他犹豫不决,在织房外转来转去,最后终于偷看了机房,只见到一只鹤,而阿通却不见了。与平惊惶失措地跑到房外,到处寻找阿通。找了一天也未找到,与平瘫软地倒在地上。是阿恝、阿运把他扶回家中。响了一天的织机声,现在也没有了。这时,阿通手捧两匹千羽绸出现在室内。她质问与平:“你……为什么要偷看啊。”她请与平留下一匹,永远保存着。说完,她的身影便消失了。与平蹒跚地追出房外,阿惣、阿运搀扶着他。孩子们又来找阿通唱歌了。“阿通啊……孩子们来找你玩儿啦……唱支歌吧……阿通。”与平向室内大声地喊着。“看哪,一只鹤,鹤飞走了。”一个孩子喊道。大家呆呆地望着高空,一只瘦鹤吃力地向远方飞去。阿惣去抢与平的两匹绸,与平死死地抱住不放,口里低吟着:“阿通……阿通……”与平望着天空,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儿歌声……幕落。
作品鉴赏 话剧《夕鹤》取材于佐渡岛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原来的故事梗概是一只受了伤的仙鹤被贫苦的农民与平拯救了。仙鹤为报答与平的救命之恩,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取名阿通,和与平结为夫妻。阿通坐在机房里织出美丽的千羽绸,让丈夫拿到城里去卖钱,于是与平家的生活也好起来,他们还生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大了,阿通却必须还原为仙鹤,离开了这个家。这一故事表现了古代东方民间传说中的那种因果报应观念。木下顺二1943年开始写这个剧本。初稿题名为《鹤妻》,1949年公开发表时又作了较大的修改,并改名为《夕鹤》,剧本赋予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新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并突出了阿通和与平之间的尖锐的性格冲突。阿通对与平不仅仅是报恩,而是出于真诚的爱情,拔自己的羽毛为与平织成千羽绸,这是她爱情的结晶,而不是让他拿去卖钱。与平原来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农民,他很爱阿通,他但的性格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当时的日本处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各诸侯之间的战乱连年不断,战争迫使农民离开土地,在货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追求金钱。为此,与平逼着阿通织出更多的绸缎,甚至变得极为贪婪、粗暴,深深地伤害了阿通的感情。正是与平思想上的这一巨大变化造成了他们夫妻悲剧性的结局。阿通第一次受到伤害,是作为仙鹤受伤,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第二次受伤,则是作为贫苦农民的妻室,这就演变为社会问题,带有很大的必然性,连他的救命恩人——自己的丈夫都帮助不了她,反而成了陷害她的参与者。从戏剧情节的发展来看,与平向织房偷看是关键的一个细节,这表明他已经发展到了彻底背叛阿通的地步,这是与平这个人物在剧中一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幕,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剧作家通过对阿通同与平之间冲突的有力揭示,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感情同金钱万能的罪恶观念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最后以至势不两立的历史过程。尽管阿惣、阿运、与平是同一类型人物,但这三人在剧本中的性格差别还是相当大的。阿惣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投机商人,是个心狠手黑,狡猾卑鄙的人物。阿运跟着阿惣,学他的样子,也在向商人过渡,但这个人屁股上还带着泥土,农民的善良在他身上尚未完全泯灭。与平则属一种新旧时代交替的过渡性人物,他终究适应不了这种急速的社会变化,悲剧性的结局已蕴含其中。剧作家正是通过如此细腻的性格刻画,塑造了上述典型化人物。这些人物都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是现实中人们的优点和缺点,美德和恶行的集中表现。《夕鹤》的典型化形象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夕鹤》的语言使用也是很有特色的。阿通的语言基本是现代的通用语言,使得女主人公不妥协的纯洁性格更加鲜明。而与平、阿运、阿惣使用的均是方言,这方言当然是木下顺二所致力创造的一种“全民性方言。”这三人使用方言表现了乡土生活感情和人物的关系。特别是阿通同与平的对话,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心理描写效果,即有时表现了二人在心灵上的沟通,有时又表现了二人之间的心理隔阂。1943年木下顺二开始着手《夕鹤》的创作,当时的日本文坛正被所谓的圣战文学所统治,政府强迫作家为侵略战争服务,不得有任何“离心”行动。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木下顺二不向法西斯强权屈服,发扬大无畏的精神,用自己的作品来唤醒人们的心灵,以拯救未来的日本民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真正的剧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日本文学·有吉佐和子·恍惚的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下一篇:《美国文学·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