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被破坏的如此大的重量
举到又高又陡的山巅上,
刚刚要到达峰顶,一失足
便又从悬崖上一落千丈。
我忍受着重负和打击的折磨,
吃力地站起,重又投入古老的战争;
可这对我又有何用?因为大地本身
需要我,在它习以为常的进程中。
然而尽管我在危险中心灰意懒
却不会放弃登攀;尽管
在这欺骗中千万次疲惫不堪。
我越是恐惧,越是愚顽;
宛似轮子不停地旋转,
就这样一再地跌入深渊。
(赵振江译)
【赏析】
没有极尽夸饰之能事,再筑一座华丽的辞藻大厦,诗人在此诗中以较为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他的生命体验,极富哲理。
在第一节,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因为一个理想,一个希望,历经了险难,终于要“到达峰顶”,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到达,“一失足”是又一次的失败吗?或者只是因为突然发现这“峰顶”并不是我真正想要到达的,对于意义的不懈追求可是最终却丝毫感受不到意义的所在,这样的发现是不是也会有着下坠深谷的空落和虚无之感呢?另外,“被破坏”又是在暗示这样的追求过程不是一个开端,却只是无限循环中的其中一段。于是在诗的最后一句,便是“一再地跌入深渊”。跌入了,破坏了,再跌,再破。而我却还能“忍受着重负和打击”,“重又投入古老的战争”中。之所以古老,是不是因为这种如战争一般折磨人、考验人的循环,不仅存在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也存在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可这对我又有何用?”这时,诗人对他的追求产生了怀疑。他觉得,一次次的失败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大地本身”的需要。大地有着“它习以为常的进程”,你无法超越,无从抗拒。所以“跌入深渊”是必然的。那么有着其习以为常进程的大地到底是什么呢?是大自然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异己力量,或是某种必然的客观规律,或是人类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对自身永远无法穷尽的陌生,或是那种由无数的自我否定后的人格完善,抑或是无尽的个人毁灭所组成的历史进步。
然而,第三节中的一个“然而”,又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为之振奋,尽管“危险”,尽管“疲惫不堪”,尽管“恐惧”有时会“心灰意懒”,但诗人不会放弃登攀,不会放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会因为最终的坠落而止于那无希望的第一步,哪怕“宛似轮子”也要“不停地旋转”,因为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还因为意义其实已经在这些没有终点的无休止的旋转中实现了。这时,我们或许会想起古希腊神话中被诸神惩罚的西绪弗斯,也是因为永无休止地往山顶搬运石头,他成了反抗的英雄和人类智慧的代表。
在你摔倒之后,失意之时,读读这首诗吧,或许你会豁然开朗,重又找到生命之力,光明之源,然后微笑着,开始又一段全新的路程。
(蔡玮)
上一篇:《如果我是……·安杰奥列里》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旭日啊,你用光辉的斧头……·埃雷拉》读后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