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埃特在此安息,可活着时那么充满朝气;
别人的鄙视培养出他的高尚秉赋,
德行深深地永驻于他的心底,
别人的嫉妒倒使他获益丰硕。
一颗头颅,丰富的智慧解得开种种奥秘,
可爱的脑筋好似铁锤不停地击敲
在铁砧上,便有了著名的诗句
每天锻造出来,为不列颠增添荣耀。
一张面容,严苛而和善,双双滋生出
受人斥责的恶行和令人欣慰的美德;
暴风雨倒能显出他从容不迫,
活得正直,笑对命运的选择。
一双奇手揭示出节奏的美妙,
巧夺豪取乔叟智慧的光华;
一个为时间所夭折的目标,
有人尚可接近,却无人能够抵达。
一条巧舌为君王在域外效劳;
精辟而谦恭的谈吐深深打动
每颗高尚的心灵,一位优秀的先导,
不辞艰辛为英格兰青年带来光荣。
一双慧眼,情感迷惑不了它的判断,
结交了朋友,和解了敌人;
锐利的目光把心灵来展现,
充满了美德、安详与真诚。
一颗坚毅的心,从未对恐惧怯步,
毫不隐匿发展真理的思想,
坦然对待命运的宠辱和沉浮,
富贵本色在,落难不失望。
一副英勇的身躯,力与美的统一;
欣喜吧,可过分的欣喜却是为了敌手
活着,投身于自然设定的竞技,
人之楷模,自然创造的唯一杰作。
向着天堂,那纯真的灵魂在飞翔,
留给人们认识基督真理的渴望,
永世长存的真理化身,
为着我们身心的健康,虽未得到公认。
这样,由于我们的罪过,我们失去一颗明珠。
上天得到了他的灵魂,大地得到了他的尸骨。
(季雨译)
【赏析】
华埃特不到40岁就病逝,据说他与亨利八世的王后相爱,因而受到迫害,不但宦海飘零,有一段时间还被监禁。政治生涯的不如意和身体上的迫害让原本多情敏感的诗人早早辞别人世,给诗坛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因而他的挚友,也是最好的学生——萨里伯爵便为其写下了这首悼亡诗。
萨里伯爵和华埃特的一生都有着很多相似性: 同样出身贵族,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一起写十四行诗,为这一诗体的英国化及改进做出了很多贡献;同样受制于好弄权术的亨利八世,命运多舛,后者甚至被处死刑(当然就本诗的成诗年代来说,这尚属于后话)。相似的命运,相同的爱好和一样横溢的才华,使得萨里伯爵成为为华埃特写悼念诗的最佳人选。
与中国传统的悼亡诗集中强调对生离死别的痛苦不同,萨里伯爵的这首悼亡诗更多的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肯定与赞美,沉着克制而又抑制不住的骄傲与自豪,哀而不伤。我们仿佛可以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活着的诗人昂着高贵的头颅对着众生诉说那已逝去诗人的丰绩,那种骄傲足以让所有的强权和不光彩的手段猥琐地隐匿角落。
全诗共分十个小节,除了最后一节之外,其他九节都是诗人追忆华埃特无与伦比的品行、智慧与正直。首句“华埃特在此安息”点明了该首悼亡诗的身份,但随后的“可活着时那么充满朝气”,瞬间提升了本应该压抑沉重的气氛,将读者的目光带到了华埃特那璀璨夺目的一生。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哀而不伤、赞美振奋的基调。
诗人别出心裁分别从华埃特的头颅、面容、奇手、巧舌、慧眼、坚毅的心和英勇的身躯这七个方面入手,赞美了他的“著名的诗句”为“不列颠增添荣耀”;赞美了他的“从容不迫”,笑对命运的“暴风雨”;赞美了他的具有“乔叟智慧的光华”,是别人无法匹敌的;赞美了他任外交大使时的“精辟而谦恭的谈吐”,为“英格兰青年带来光荣”;赞美了他“锐利的目光”,能结交朋友,更“和解了敌人”;赞美他“从未对恐惧怯步”,“坦然对待命运的宠辱和沉浮”;更赞美他那“英勇的身躯”,是“自然创造的唯一杰作”。
不需要对生平事迹的琐碎细举,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辞,甚至对华埃特毫不了解的人,看到这样的诗句也会在心中建立起一个高大伟岸的诗人形象。华埃特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卓然不凡的,萨里用这样的组合方式,建筑了一个永远不朽的华埃特。
没有比这种方式更适合悼念一个诗人的了。没有无用的眼泪,没有无尽的埋怨,没有一蹶不振的懦弱,有的是用与华埃特本人所具有的那种坚毅、真诚的品格,在心中构建他永远的存在。
西方向来有乐死的价值取向,英国文化深受基督教精神的影响,他们信奉上帝和天国,天堂是他们所认为的最幸福的归宿。因此死亡并不是终结、不幸,相反,倒是一个转折点,从短暂而有限的肉体生命转变到精神的、天国中的永恒的幸福。因此萨里在诗中,坚信如此伟岸的灵魂是“向着天堂”飞翔,宗教的慰藉再次冲淡了悼亡诗的悲伤气氛,让生者的痛苦得到了缓解,也再次肯定了华埃特的价值。“由于我们的罪过,我们失去了一颗明珠”,但我们知道是“上天得到了他的灵魂”,它值得拥有这个最好的归宿。
除了对十四行诗的英国化的推进作用,萨里伯爵更大的贡献便是“发明”了素体无韵诗,该诗体赋予了诗人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在本诗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影子,没有韵脚的限制,让诗人自由驰骋,也更加气势磅礴。
(江莉莉)
上一篇:《旭日啊,你用光辉的斧头……·埃雷拉》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卡尔德尼奥之歌·塞万提斯》读后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