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尽脱,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
黑夜,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开,
严静的安息笼住纷纭的万类。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
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
在惨淡灵床上早晚总要断魂,
给那滋养过它的烈焰所销毁。
看见了这些,你的爱就会加强,
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
(梁宗岱译)
【赏析】
莎士比亚在时间观方面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而他的这种悲剧意识在第73首十四行诗中表现得最为强烈,尽管诗人创作这首诗时年龄才不过30来岁。
在该诗的前面三个诗节,即三个四行诗中,诗人分别用了秋叶、黄昏、余烬等三个主要意象来形象性地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悲观情怀。
第一个主要意象是秋叶。深秋时节,寒风肆虐,瑟缩的枝头,只挂着几片黄叶,迎着寒风,索索抖颤。抒情主人公将自己比作这样的秋叶,从而表现了自身生命的凄凉。曾经枝繁叶茂、枝头有百鸟欢唱的树木,如今只剩下瑟缩的枯枝和几片即将凋落的黄叶。这几片在寒风中瑟瑟颤抖的黄叶,犹如游丝一般的生命,随时告别躯体,沉沦为泥。
第二个主要意象是黄昏。日落西山,抒情主人公感到生命已进入黄昏,青春不再,如日落西山。其余晖也要被黑夜这一死神的第二个自我所吞噬,最终归于终结,被“严静的安息”所笼罩。
第三个主要意象是余烬。这是青春的余烬,曾经被情感的烈焰所滋养,如今却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早晚总要断魂”。“青春”、“滋养”和“烈焰”与“寒灰”、“断魂”和“灵床”等词语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显示了生命之冬的凄惨。
作者在该诗中正是通过这三个意象来尽情流露自己的悲观情绪。这三个意象是充满强烈对照的生命的化身。然而,陈述自己生命的惨状并非诗人的目的。陈述这一切,为的是让“你”明白“我”的处境。因此,他恳求他的爱友能看出这一切,并企求对方加强对诗人的爱。这一恳求中,有着对生命和爱情的依恋,使全诗的基调显得更为凄凉。
(吴笛)
上一篇:《在呼卡尔的松林里·贡戈拉》读后感|赏析
下一篇:《坎特伯雷故事集(节选)·乔叟》读后感|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