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这幅画是我的前公爵夫人,
看起来就像她活着一样。如今,
我称它为奇迹: 潘道夫师的手笔
经一日忙碌,从此她就在此站立。
你愿坐下看看她吗?我有意提起
潘道夫,因为外来的生客(例如你)
凡是见了画中描绘的面容、
那真挚的眼神的深邃和热情,
没有一个不转向我(因为除我外
再没有别人把画上的帘幕拉开),
似乎想问我可是又不大敢问:
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眼神?
你并非第一个人回头这样问我。
先生,不仅仅是她丈夫的在座
使公爵夫人面带欢容,可能
潘道夫偶然说过:“夫人的披风
盖住她的手腕太多。”或者说:
“隐约的红晕向颈部渐渐隐没,
这绝非任何颜料所能复制。”
这种无聊话,却被她当成好意,
也足以唤起她的欢心。她那颗心——
怎么说好呢?——要取悦容易得很,
也太易感动。她看到什么都喜欢,
而她的目光又偏爱到处观看。
先生,她对什么都一样!她胸口上
佩戴的我的赠品,或落日的余光,
过分殷勤的傻子在园中攀折
给她的一枝樱桃,或她骑着
绕行花圃的白骡——所有这一切
都会使她同样地赞羡不绝,
或至少泛起红晕。她感激人,好的!
但她的感激(我说不上怎么搞的)
仿佛把我赐她的九百年的门第
与任何人的赠品并列。谁愿意
屈尊去谴责这种轻浮举止?即使
你有口才(我却没有)能把你的意志
给这样的人儿充分说明:“你这点
或那点令我讨厌。这儿你差得远,
而那儿你超越了界限。”即使她肯听
你这样训诫她而毫不争论,
毫不为自己辩解,——我也觉得
这会有失身份;所以我选择
绝不屈尊。哦,先生,她总是在微笑,
每逢我走过;但是谁人走过得不到
同样慷慨的微笑?发展至此,
我下了令: 于是一切微笑都从此制止。
她站在那儿,像活着一样。请你起身,
客人们在楼下等。我再重复一声:
你的主人——伯爵先生闻名的大方
足以充分保证: 我对嫁妆
提出任何合理要求都不会遭拒绝;
当然,如我开头声明的,他美貌的小姐
才是我追求的目标。别客气,让咱们
一同下楼吧。但请看这海神尼普顿
在驯服海马,这是件珍贵的收藏,
是克劳斯为我特制的青铜铸像。
(飞白译)
【赏析】
罗伯特·勃朗宁与丁尼生齐名,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两大诗人之一。他以心理诗特别是戏剧独白诗闻名于世,对现代诗有重要影响。
勃朗宁之父是银行高级职员,颇有文艺修养。由于家庭属于新教徒,而当时英国名牌学校还禁止新教徒入学,所以勃朗宁是靠父亲的藏书自学成材的,而且具有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才能。他出版的第一本长诗受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影响,但因此时文艺思潮已变,青年诗人竟被批评为“有强烈的病态的自我意识”。此后勃朗宁便另辟蹊径,从主观抒情转向客观描写和心理分析,终于发展和完善了别具一格的戏剧独白诗,并以这种诗体独步世界诗坛。
不少别的诗人也写戏剧独白诗,如丁尼生的《梯托诺斯》,就是同名主人公在一定剧情背景上的独白。但是这些戏剧独白诗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抒情独白,只不过抒情主人公是个剧中人而已;况且剧中的抒情主人公还有与作者认同的明显倾向。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却与众不同,其中的情境是真正戏剧的,主人公是真正的剧中人和独立于作者之外的典型形象。不同于诗剧的是它没有对白只有独白,一切戏剧要素都只能从一段掐头去尾的独白台词中折射出来。这种形式限制很大,但勃朗宁运用得得心应手。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余地,因此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我的前公爵夫人》是勃朗宁早期戏剧独白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因为短小精练,是英国诗选和教材中必选之作。
作者对这首独白诗加的全部注释只有“斐拉拉”三个字,这使我们得知诗中的情节发生在意大利的斐拉拉。而诗中的独白者“我”就是斐拉拉公爵。一查历史,16世纪文艺复兴末期的斐拉拉公爵阿尔丰索二世确有这么一段经历: 他曾娶十四岁的露克蕾为妻,三年后,年方十七的公爵夫人在可疑情况下死去,公爵随即又向某伯爵富有的侄女说亲。勃朗宁就依据这么一点史料,通过文学虚构和心理分析,写出了这篇形象生动、剖析入微的独白诗。
其余的一切,都要靠我们从细读文本中去体察了: 独白者——公爵不是在对读者说话,他谈话的对象是伯爵派来商谈亲事的使者;谈话的地点,是公爵府楼上;当我们听到这段话时,正经事已经谈妥,公爵仿佛是顺便地拉开了遮住画框的帘幕,让来使看看前公爵夫人的画像。
听话要听音: 我们从公爵的独白中听出,对这幅画像,他表现了一个艺术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夸耀和自豪;对前公爵夫人这个人呢,他却作了一大堆指责。巧妙的是,勃朗宁正是通过公爵的指责塑造了公爵和前公爵夫人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人物形象。
公爵形象的焦点是他有极强的贵族观念,把门第、身份、礼法看得高于一切,这是造成他和前妻矛盾的主要原因。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既“文雅”又冷酷的双重性格,既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贵族阶级爱艺术、崇尚风雅的特点,又让读者透过其文雅的外表看到冷酷的内心。他不隐讳他对前妻用了铁腕(“我下了令: 于是一切微笑都从此制止”),但他对此却心安理得,认为这是他维护贵族等级观念应当做的一件小事。
前公爵夫人的形象与之相反,是一个热情甜美、开朗乐天的少女,像一朵刚刚绽开的花苞,流露着对生活的爱和信任。生活中的一切都使她感到新鲜。任何人的好意都使她感到新鲜,任何人的好意都使她泛起感激的红晕,这象征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的觉醒。她还表现了对“上等人”“下等人”都一样的民主倾向,正是这一点使她与公爵的冲突不可避免。
公爵因前妻不做他的循规蹈矩的所有物,而把她除掉了,并把她的画像变成了他绝对控制的所有物。他还通过来使,给新的公爵夫人预先上了一课。然而,公爵所“从此制止”了的微笑,仍在画面上焕发光彩,“看起来就像她活着一样”。人性,是扼杀不了的。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诗明显地区别于抒情诗,也明显地区别于叙事诗。诗人既没有出来抒几句情,也没有出来讲解、叙事。一切要凭读者去猜度,而诗人的倾向全隐蔽在幕后。这就是勃朗宁的诗比较难读,却又微妙耐读的缘故了。
(飞白)
上一篇:《我的一生 [阿根廷]博尔赫斯》读后感
下一篇:《我的心中举行过喜庆宴会 [俄国]斯卢切夫斯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