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照着炎炎的太阳,
湖水上涨,冰块破散。
第一只帆船破浪前进,
我的心就像饱满的征帆。
每逢春天的太阳高照,
每逢湖面涌起了浪头,
我这虚度了青春的心,
它就驱使我出外漫游。
虚掷的青春是一种痛苦,
一种永远渴望的根源,
我的心永远无止无休,
它在寻找着它的春天!
不管我头发将变成花白,
心跳也快到停止的时候,
可是,湖波一泛绿,我的心
就一定要去作寻春之游。
(钱春绮译)
【赏析】
咏春之诗在文学史上俯拾皆是,正因为其多,要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迈耶的这首《春游》,之所以能够在琳琅满目的诗歌长廊里为后人称颂和歌咏,不仅在于该诗用词精炼、句式匀称、形式完美,更在于迈耶借“春游”表达了歌颂青春、珍惜生命、拥抱未来的积极主题。
这首诗创作于1880年。诗歌标题为“Lenzfahrt”,其中“Lenz”一词的运用,彰显了诗人的独具匠心。德语一般用“Frühling”来表示“春天”、“春季”,诗人却用了古德语的“Lenz”。 一方面, “Lenz”含有“阳春”的意思,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诗人在开春之时“作寻春之游”的雀跃;另一方面,“Lenz”也有“青春”的意思,点出了诗人寻访生命的春天的渴望。无论是季节之“春”,还是生命之“春”,它们就像凝结在同一个词语“Lenz”中一样,融汇在诗歌的字里行间。
诗人首先描绘季节之“春”。他没有写吐翠的万木、茵茵的芳草、争鸣的百鸟以及清新的空气,而是突出了一个意象——湖。这跟诗人的生活环境大有关联。诗人的家乡苏黎世在瑞士的东北部,湖泊众多,冬季气温经常低于零摄氏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即使到了阳春三月,仍然有残冬的冰块漂浮在湖面之上。家乡独特的自然景观,深深地印刻在诗人的脑海里。所以,他在诗歌中仅仅用“炎炎”的太阳、 “破散”的冰块和“上涨”的湖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冬的影子渐渐离去、春的气息勃勃萌动的画面。诗人自身则随着“第一只帆船破浪前进”,渴望在一湖春意里畅快遨游,渴望“出外漫游”。
如果说前面两节诗歌还仅仅是写季节之“春”的话,那么进入第三诗节后,诗人便从季节之“春”过渡到了生命之“春”的话题上。诗人在前面已经说过,他“虚度了青春”。现在再一次强调,他“虚掷”了青春,并因此感到“痛苦”,充满“渴望”。诗人的这番话,绝非哀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词,而是源于早年生活经历的肺腑之言。我们知道,迈耶生性敏感,容易紧张,略有自卑,这种脆弱的性格为他的一生埋下了隐患。早在1852年至1853年间,他就因为精神问题而接受治疗。精神疾病摧残着迈耶的身心健康,也吞噬着他的宝贵时间。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直到1864年才出版了第一部诗歌作品,走上作家的道路。对于迈耶来说,“虚掷的青春”就像一面镜子,他既从中看到了过往的流逝的时间,感到无限的失落和痛苦,也从中看到了未来的绵延的时间,产生了把握时光、充实人生的渴望。最后,他说,即使到了头发“花白”、心跳快要“停止”的时候,只要“湖水一泛绿”,他“就一定要去作寻春之游”。年过半百的诗人,在年复一年地到户外“寻春”的同时,也无止无休地向生命“寻春”。
从客观规律的角度而言,虽然自然界每年都有代表着新生的春天,但是人的生命是一条通向衰老和死亡的单行线,一生只有一季的青春。不过,青春的内涵远不仅仅是人的青年时代,它更是一种追求美好、希望、欢乐的心境。只要你拥有坚定的意志、恢弘的想象和炽烈的情感,青春的源泉就涌流不息。
(蔡海燕)
上一篇:《春天,春天 [俄国]普希金》读后感
下一篇:《昨天下午,五点多钟 [俄国]涅克拉索夫》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