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花园,
庄重的花园,
黄昏时分垂下眼睛,
期待着夜晚。
劳苦,喧嚣,
都市的一切扰人的哄闹,
溜过平滑的屋脊萦回于耳边,
直达忧伤的窗畔,
消失在纤小、娇嫩、沉思的树叶之间。
白人的手,
雍容的姿态,
平和的举止。
但达姆——达姆的鼓声
穿越
群山
和
大陆,
谁能安抚我的心,
在达姆——达姆的召唤下
跳跃,
搏动,
刺痛?
(张放 译)
【赏析】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与诗人,桑戈尔在自己的诗作中倾注了充沛的政治激情。他的一生,从非洲西岸到欧洲,从法国到塞内加尔,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秀的篇章。这首《法兰西花园》选自《未发表的诗》,是桑戈尔早期生活现实与政治理想的真实写照。
“法兰西花园”首先是一个富于浪漫气息的意象。法国的浪漫、高雅、文明是非洲黑人的向往。然而,作为非洲黑人,桑戈尔所感受到的只是白人的白眼,他不过是一切余裕生活的局外人。支撑着他的是非洲大陆的古老文明,非洲辉煌的过去召唤着他为之奋斗。古老文明与今世现实的巨大落差,既让桑戈尔感到失落,却也给他自豪,为他的政治理想提供了动力。当他与塞泽尔等共同提出黑人性的理念时,他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身处欧洲的黑人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诗作中,成为桑戈尔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黑人性问题上,桑戈尔主张黑人有自己的值得自豪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与欧洲现代文明截然不同。尤其自“二战”结束以后,他多次在诗作、演讲和评论中把“黑人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加以发展和阐释。他所开列并界定的非洲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情感、节奏、宗教精神和社区观念,跟欧洲的价值观念——理智怀疑和个人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法兰西花园的意象,正是法国社会现实的写照。花园是美丽的,寂静的。黄昏时分,忙碌、喧嚣的人们静待着夜晚的来临。短短的几行诗句、几个词,就形成了丰富而又多重的意象,法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尽显无遗。但对于眼前的一切,诗人只是个局外人、边缘人,因为从精神上,他不属于这里。白人的姿态、举止、外表都是游离于意识之外的“景色”,与诗人的精神世界充满着隔膜。
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伴随着白日里所受到的歧视与屈辱,渐渐穿过山林和大洋,牵引着诗人回到家乡。耳畔仿佛响起了那熟悉的黑非洲的达姆鼓声,这种曾被用来传递信息的鼓声,正是自家乡——黑色的非洲大陆传来的召唤,呼唤着海外的游子,给游子以心灵的慰藉。这一达姆鼓的意象紧接法兰西花园的意象之后出现,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为他找到了心灵的支柱。
桑戈尔在艺术上采取了独特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对家乡的思念和双重身份的矛盾意识。前半部通过法兰西花园的意象,展现了不属于诗人的外在世界,后半部达姆鼓的意象则代表着诗人的精神依附。桑戈尔提倡象征说,他认为: 艺术家感受和再现世界的“节奏”,即宇宙的神秘的统一,这种统一不仅通过作品的韵律,而且借助“象征”获得证实;任何东西除具有直接用途,还含有常人感觉不到的神秘意义,因而都可以成为沟通“此岸”世界与无形的现实之上的或超现实的世界之象征。这是从非洲民间创作继承下来的。所以,我们看到《法兰西花园》中的象征预示着一种来自古老非洲的神秘,将人笼罩在朦胧的氛围中,却又使人于隐隐之中感受到内在的诗意。
整首诗节奏舒缓,语言优美,情感深挚,在意象的对比中凸显了诗人情感上的张力。尤其结尾的“梯形”重复结构,回环往复,好似余音缭绕,不仅在形式上表现了鼓声的节奏,更蕴含了鼓声悠远的召唤,给人以深刻印象。
(金立江)
上一篇:《法兰西 [法国]雨果》读后感
下一篇:《泪水流在我的心底[法国]魏尔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