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是曾经亲眼注视过美,
他就已经被交给死亡之手,
他在人世间将会无所作为,
可是他会在死亡面前发抖,
要是他曾经亲眼注视过美!
爱的痛苦会永远缠住他不放,
因为只有痴子才会在世间
希望满足这样的一种欲望:
谁要是曾经中了美的利箭,
爱的痛苦会永远缠住他不放!
唉!他情愿憔悴得像枯泉一样,
从每一阵微风中吸到毒液,
从每一朵香花中嗅到死亡:
谁要是曾经亲眼注视过美,
唉,他情愿憔悴得像枯泉一样!
(钱春绮译)
【赏析】
《特里斯丹》是普拉滕的抒情之作。全诗描绘了深深陷入爱情却得不到爱情的中世纪骑士特里斯丹痛苦不堪的精神世界。
《特里斯丹与伊索尔德》原本是中古时期凯尔特民族的一个传说,后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改编成歌剧。相传科恩瓦尔国王派侄儿特里斯丹,赴爱尔兰接国王未婚妻伊索尔德。两人在归途中产生爱情,但伊索尔德归国后仍被迫嫁给国王。某夜,特里斯丹潜入宫内与她相会,互相倾诉爱慕之情。不料为人告发,特里斯丹被害,伊索尔德闻讯后毅然自尽。这一传说被后人反复写进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全诗短短十五句,首句“谁要是曾经亲眼注视过美”重复了三遍,突出了引起特里斯丹所有痛苦的根源——“注视过美”,即爱上了一个人,成为“美”的俘虏。第一诗节用悖论的手法来表现坠入情网的特里斯丹的矛盾心理。诗人写到只要谁坠入情网,谁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死亡,因为爱情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使得你无心尘世间其他的一切;可是诗人接着又否定了自己说,谁只要坠入情网,谁面对死亡就会“发抖”,因为爱情如此美好,使得你不忍心舍弃尘世的一切走向死亡。第二诗节,诗人为我们展示了特里斯丹的痛苦,这就是爱的痛苦。爱一定是痛苦的,因为爱的欲望永远没有办法满足,只有爱着的人才像“痴子”一样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只要你爱上了,你就注定与痛苦结缘,难解难分。第三诗节,诗人描绘特里斯丹尽管为爱痛苦,但他甘愿做爱的俘虏,“情愿憔悴得像枯泉一样”。为了表现特里斯丹的憔悴,诗人选取了“微风”和“香花”这两个自然界的美丽景物,而处于爱的痛苦中的特里斯丹从“微风”中吸到的竟然是“毒液”,从“香花”中嗅到的竟然是“死亡”。至此,诗人把爱的痛苦及其对人的摧残渲染到极致。
诗歌每一诗节,首句和尾句重复,但是在诗意上后一句是前一句的递进。这种重复既体现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音韵美,又增强了诗意,加强了感情的力度。
(凌喆)
上一篇:《牧羊人 [意大利]邓南遮》读后感
下一篇:《犹豫 [波兰]密茨凯维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