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引人注目的月亮和它的高贵的光更美,
她比著名的夜晚勋章——星辰更美,
她比像火焰一样出现的彗星更美得多,
她比一切其他星辰更符合远大的美,
因为你的和我的生命每天都离不开她——太阳。
美丽的太阳,她升起,她忘不了她的工作
而把它完成,最美的是在夏天,当某日
她在海岸边蒸发,无力地映着日影的征帆
掠过你的眼前,直到你疲倦而急忙结束。
没有太阳,艺术也要再戴上面纱,
如果你不再为我出现,大海、沙子,
受到阴影的鞭打,将从我眼睑下逃遁。
美丽的光,它使我们温暖,保护我们,极其关心,
要让我再看到,让我再看到你!
在太阳之下,还有什么比置身在太阳之下更美……
还有什么更美,比看到木棒在水中,鸟儿在上空
考虑着怎样飞翔,看到下方成群的游鱼,
被赋与色彩和形体、带着光的使命出世,
看到圆周、田地的方形、我的国土的多角,
看到你披的衣衫。钟形的蓝色的衣衫!
散步、点头的孔雀披着的美丽的蔚蓝,
远方、孕着我的感情的暴风雨的幸福地带的蔚蓝,
地平线上的蓝色的偶然!我的狂喜的眼睛
又扩大了眼界、闪闪发光而遭到灼伤。
美丽的太阳,你更值得凡人最大的惊奇,
因此,我不是为了月亮和星,也不是
为那炫耀彗星而想愚弄我的夜晚,
而是为你,并非为了其他,即将无止境地
悲叹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损失。
(钱春绮 译)
【赏析】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奥地利一位风格独特鲜明的诗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语诗歌世界里,她的诗作被认为是“德语抒情诗至高成就的延续”,标志着一种“新的诗风”的诞生。巴赫曼的诗歌创作不但带有传统浪漫派诗歌的印记,而且还表现出对现代艺术形式的强烈追求。所以,她在德语诗歌界也被称誉为第一个衔接传统与现代的女诗人。
给整个人类带来光明与希望的太阳,历来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对象,这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巴赫曼的这首《献给太阳》就是一首描写太阳、颂扬太阳的伟大与神奇的作品,但它似乎又并非一般单纯的借景抒情之作。这首诗在思想内容上并不晦涩,结构也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新颖奇崛的意象和深层的意义。但诗歌的结尾有点出人意料,给人一种阅读上的延宕之感,爆发出艺术的张力之美。
在诗中第一节,诗人以一个排比句式开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充满情感的爆发力。这既为诗作定下感情的基调,又确立了全诗的抒情风格。诗人拿其他事物,如月光、星辰、彗星等等,与太阳进行对比。而在下面更有一系列生动的烘托刻画,“没有太阳,艺术也要再带戴上面纱,”“如果你不再为我出现,大海、沙子,/受到阴影的鞭打,将从我眼睑下逃遁。”“美丽的光,它使我们温暖,保护我们,极其关心,/要让我再看到,让我再看到你!/在太阳之下,还有什么比置身在太阳之下更美……”“被赋与色彩和形体、带着光的使命出世,/看到圆周、田地的方形、我的国土的多角,/看到你披的衣衫。”诗人如此不惜笔墨地运用大量繁复比拟,对于太阳作精彩描绘,无非是要证明一个道理: 没有太阳的普照,就没有世间的万物生灵,没有大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命,因为“你的和我的生命每天都离不开她——太阳”。
太阳以其美丽灿烂的光华、伟大而神奇的力量给予整个人类世界以生命,才使我们的世界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诗人写到此处完全可以收笔,因为这已经是对太阳足够精彩的描绘,也是献给太阳最为热情的颂歌。但是如果只是这样,这首诗作充其量也只是一首一般的写景状物之作,谈不上深刻与脍炙人口。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的笔锋一转,却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美丽的太阳,你更值得凡人最大的惊奇,/因此,我不是为了月亮和星,也不是/为那炫耀彗星而想愚弄我的夜晚,/而是为你,并非为了其他,即将无止境地/悲叹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损失。”诗人一再言明,美丽而迷人的太阳,是人间最大的惊奇,但你的照耀却让“我”将无止境地“悲叹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损失。”这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结尾,让人阅读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发问: 为什么会无止境地悲叹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这首诗歌所描写的主题意象:“太阳”。从这个结尾来看,“太阳”这个核心意象似乎已经另有寓意。
结合整个文本,诗人表面是在给“太阳”写一首抒情赞美诗,但其实诗人是借助书写“太阳”来描写自己的祖国。从诗篇一开始,诗人通过大量细致的描绘歌颂和赞美祖国,是她给予了我们生命和一切,她胜过一切美好的东西。祖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无可替代的,没有她就没有个体存在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在她身上所发生的混乱与痛苦。诗人在诗歌结尾处以反讽的艺术手法对之进行另一番思考。全诗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惊人的结尾,来告诉读者我们正在遭遇的混乱和痛苦,“我”的眼睛所看到是一些“我”将无法面对的事实,也是一些引人深思的事实。
巴赫曼文学创作中多是指向对社会现实直接的审视与观察。她曾在自己的诗学自白诗《我之鸟》中,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诗学信念: 在“这个被蹂躏的世界沉陷于昏暗茫茫”的时刻,诗人出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决不能放弃用诗性之光去投射这个世界的存在,漠视甚至否定现实的艺术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不负责任的。从这首《献给太阳》,我们读到了这种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艺术态度。
整首诗的抒情以运动着的意象流展开,诗人通过调整意象流的速度与视角,在强烈感情的奔放与收拢之间,抒发浓重的诗意,并在诗歌结尾处点明主题,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而全首诗歌所展现的自由体形式、简洁自然的语言、鲜明生动的意象,以及融具体和抽象于一体的叙述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 超)
上一篇:《猫头鹰 [泰国]诗琳通》读后感
下一篇:《献给祖国 [瑞士]凯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