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小儿子
不吃也不喝,
上帝真造孽,
眼看他不能活!
娘给片面包,
娘再给一片,——
不吃,光哭喊:
“撒点盐盐!”
盐花如白银
一撮也难寻!
上帝在耳边说:
“撒点面粉。”
儿子咬一口,
小嘴儿一扁,
又哭喊起来:
“还要盐盐!”
娘再撒面粉,
眼泪如雨淋!
淋透了面包,
儿子大口吞!
为娘心高兴,——
全靠娘的泪
那点儿咸味,
救了儿的命!……
(飞白译)
【赏析】
这是一首贫苦的乡下寡妇才可能吟唱的歌,与一般歌颂母爱之永恒和温暖的甜的歌相反,它是一个亲娘不能满足爱子起码生存要求而洒下的辛酸的泪,正如诗题所示,这是一首咸的歌。
这也是一首高度浓缩的歌: 语言是忽略语境的口语;情节是面包由淡变咸的一个转折;节奏是十分罕见的两音步抑扬格。在语言、情节、韵律的高浓缩中,诗人的情感也得到最大的浓缩,强烈而深沉的忧伤和悲愤皆在不言之中。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以喜衬悲的反衬手法,为娘的因为垂危的儿子终于和着自己的泪水吞下了面包而满心“高兴”,而这惨淡的高兴中流露的期望和侥幸心理,却把母子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然后用省略号拉上了悲剧的帷幕。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风格适宜于通过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的小说艺术,而以“情绪的直写”为特征的诗歌艺术则更倾向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但涅克拉索夫却在时代的感召下,大胆地尝试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其成功的原因除了思想上的进步、深刻之外,从艺术规律上也值得探究。首先,涅克拉索夫的诗大都带着一定的情节性或故事性,通过特定的场景和典型的细节,把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画面展现出来。当然,现实主义方法要求作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隐藏在情节和细节背后,这与诗歌的主观抒情特征难以弥合,因此其次,涅克拉索夫采用的题材都具有问题性,这些切中时弊的社会问题总能唤起人们的道德感,为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和读者情感的参与提供了最好的切入点。再次,虽然涅克拉索夫与波德莱尔及现代主义诗人一样,毫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和痛苦,但波德莱尔描写的是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个人心灵的创伤,而涅克拉索夫则从社会问题切入,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大众的灾难。因而,涅克拉索夫笔下不仅描写了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而且描写了他们的希望和他们心灵的美好善良,诸如那未能收割麦穗的农夫对丰收的向往,诸如那流泪的农妇对孩子能够活下去的幻想,诸如《红鼻子雪大王》里达丽亚温暖的梦境,诸如《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里农民们情绪激昂的争吵。事实上,丑恶和苦难在涅克拉索夫的诗里只是处于陪衬的位置,而占主导地位的则是作者鲜明的爱憎好恶和对美的捍卫和维护。由此也可发现,虽然涅克拉索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对后期浪漫主义诗人有其继承关系,但他也创造了自己的诗歌天地。
(潘一禾)
上一篇:《白昼的青春 [希腊]埃利蒂斯》读后感
下一篇:《眼睛 [法国]普吕多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