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叹呜咽,我灰暗的心百无聊赖,
室内悬着缥缈的纱帐,耀眼地
映出你那日的芳颜,在妖媚的郊野,开着
妖艳的茉莉花,清香四溢。
纵令你有迷魂的私语劝诱,
我仍得拥着你无休地哭泣。
至密的忧愁,梦幻的圈套——
你的柔腕缠住我可怜的粗臂。
待到一夜不见你,
只闻你沙沙的丝裙传声息,
我的心也定会痛裂不已。
在夜室的茉莉花的香波里,
浮现出你的微笑,永远地,
温柔地,沁透我的创痍。
(罗兴典 译)
【赏析】
蒲原有明是20世纪初日本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象征诗为主体,并对新体诗的完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首《茉莉花》是其诗集《有明集》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首,充分表现了象征诗的新风。诗人借“茉莉花”的娇艳欲滴的花朵和沁人心脾的芳香,描绘出了一位楚楚动人、充满了诱惑力的年轻女性形象。
诗中女性形象使“我”爱得如痴如醉。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外在形象上的“妖艳”诱人、性感妩媚,“茉莉花”的形象也使人产生冰清玉洁、“清香四溢”的联想,而且,以“茉莉花”的高贵与清香为隐喻,则更具有给予“我”的那颗极度忧伤的心以莫大的精神慰藉的深意。这样一位在内心世界和外表形象都近乎完美的少女,怎能不让诗人爱得忘乎所以呢?
全诗共分为四节,呈现出了“起呈转合”的结构样式。诗歌的第一节,先是以直白的写作手法,一语中的地道出“我”心中寂寥的心情状态,接下来便烘托出了一幕散发着诱惑的场景——“室内悬着缥缈的纱帐”。在这样爱欲弥漫的氛围里,“茉莉花”登场了,此时的“我”与“茉莉花”之间尚未有过亲密的接触,有的只是一种距离产生的美感与茉莉花对诗人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作者的内心对接近茉莉花充满了无限憧憬与渴望,他“灰暗的心”也被茉莉花的芳香所吸引。
在紧接着的第二节中,“我”与“茉莉花”开始了亲密的接触,但这种接触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纵令你有迷魂的私语劝诱”,诗人更主要是寻求自己内心的慰藉——“我仍得拥着你无休地哭泣”。“至密的忧愁,梦幻的圈套——/你的柔腕缠住我可怜的粗臂。”纵然如此,诗人忧愁的心情还是无法完全消散,而且“我”对茉莉花的深爱又使“我”多了因害怕失去茉莉花,所引发的莫名的惶恐和忧伤,诗人粗壮的臂膀被茉莉花温柔的藤蔓所俘虏,使诗人难以自拔。
随后的第三节中,诗人并没有继续写两个人交往的深化或者感情的发展,而是“峰回路转”,写了“我”与“茉莉花”的分别与重见。“只闻你沙沙的丝裙传声息,/我的心也定会痛裂不已。”“我”对“茉莉花”如此依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诗中将等待再次相会时,“我”的那种既焦急渴望又紧张恐惧的矛盾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最后一节,诗歌再次回归到了本诗的主题上:“茉莉花”给予“我”的慰藉。在这里,“我”对于“茉莉花”“救人于水火”般的感激之情与朦胧悱恻的爱欲杂乱地纠缠在了一起。“浮现出你的微笑,永远地,/温柔地,沁透我的创痍。”只有“茉莉花”才能解除作者的烦忧和伤痛。在这感情的相互的转化中,诗的结尾奏出了韵味深长的余音。
(朱海棠)
上一篇:《苦闷 [瑞典]拉格尔克维斯特》读后感
下一篇:《茨冈(节选) [俄国]普希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