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岳添译吴岳添
【原文作者】:弗朗索瓦·萨冈
【原文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萨冈(1935- ),法国女小说家、剧作家,生于洛特省的卡雅克。二次大战时她在多菲内地区度过童年,战后和父母一起在巴黎生活。她酷爱小说,宁肯放弃学业去阅读普鲁斯特、福克纳和存在主义作家的作品,因而曾在考大学时名落孙山。
她的第一部小说《您好,忧伤》(1954)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评论家奖,以后她的作品便接连问世,主要有小说《某种微笑》(1956)、《一月后、一年后》(1957)、《您爱布拉姆斯吗》(1959)、《奇妙的云彩》(1961)和剧本《瑞典的城堡》(1960)等。她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意大利的天空》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她作品的特色是通过细致的心理刻划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悲哀。
【原文】:
夜幕降临,天空仿佛在米尔斯的眼皮里消失了,只有山丘上方的一线白光,还残留在他的睫毛和黑色的山坡之间。
米尔斯叹了口气,把手伸向桌子,抓住了白兰地酒瓶。法国科涅克产的金黄色的纯白兰地,到嗓子里就热乎乎的。米尔斯喝别的饮料会发冷,所以只喝这一种……可是他已经喝了三、四杯,妻子忍不住了:
“米尔斯!我求求您,您醉得连球拍都拿不住了!我们请了西密斯脱夫妇来打网球,可他们只好自己玩,这就够受的了!”
米尔斯没有松开酒瓶,却闭上了眼睛。他突然疲倦了,疲倦得要命。
“我亲爱的玛尔格蕾,”他说,“如果您允许的话……”
然而他没有说下去。十年来她一向只允许他在自己的俱乐部里打打网球,用力拍拍人家的背说说“哈啰”、读读报纸,他厌倦透了。
“西密斯脱夫妇来了,”玛尔格蕾说。“注意礼貌,我求求您,在我们这个阶层……”
米尔斯支着肘,稍微直起了身子,看着西密斯脱夫妇。男的高大、瘦削、红润,一副堂而皇之却又迟钝的模样。女的肌肉发达,米尔斯觉得发达得令人可怕。玛尔格蕾跟她很合得来,也象她那样过露天生活,满脸堆笑,笑起来跟男人一样。米尔斯有点恶心,于是又倒在自己的藤椅里。在这个苏格兰的角落里,富于人情味的东西只有山岗柔和的轮廓、白兰地的热量和他自己,米尔斯。其余都是——他要找一个侮辱性的术语——其余都是“安排好的”。他对这个词十分满意,向妻子瞟了一眼,接着不由自主地说了起来:
“我在法国和意大利打仗的时候……”
他的声音不同寻常。他感到西密斯脱的目光在盯着自己,似乎在说:“这个可怜的老米尔斯,身体不行了,他本来应该再穿上运动衣,别喝这种要命的酒了。”他这样猜测着,不禁发起火来,说话的声音更响了:
“在法国南方和意大利,女人都不打网球。马赛有些区的女人站在门口,看着您路过。跟她们搭话的时候,要是弄错了,她们就对您说‘滚开!’”
他说“滚开”时的样子挺可笑。
“要是没弄错,她们就说‘来吧’。”
他说“来吧”时却放低了声音,一点都不滑稽。西密斯脱犹疑着想叫他闭嘴,不过还是忍住了。两个女人的脸有点儿红。
“她们不搞体育活动,”米尔斯象是对自己说着,“所以她们都挺温柔,跟九月里的杏子似的有点发软。她们没有俱乐部,可是都有几个或一个男人。她们在阳光下闲聊着消磨时间,皮肤晒黑了,声音也哑了,她们从来不说‘哈啰’。”
他悲哀地接着说:
“这实际上是本地的一个术语。不管我认识的法国南方女人是什么样子,我还是更喜欢她们,不喜欢这儿臭烘烘的、该死的女人和她们的高尔夫球俱乐部,还有她们的放荡。”
他说着倒了一大杯白兰地。一阵令人难堪的沉默,西密斯脱徒然地想开一个幽默的玩笑,玛尔格蕾以一种被侮辱的神情盯着她的丈夫。他抬起了眼睛:
“没什么好生气的,玛尔格蕾。一九四三年,我还不认识您。”
“您不该对我们说那些跟大兵鬼混的妓女,米尔斯。我希望朋友们会原谅……”
可是米尔斯不再听下去了。他站了起来,拿着酒瓶,向花园深处走去,远远地离开网球、声音和这些面孔。他的双脚有点颤悠悠的,倒挺舒服。更舒服的是当他躺在地上,大地象个陀螺似地在他身体下面旋转的时候。一个散发着干草气息的巨大的陀螺。大地上到处都有同样温馨的清香。米尔斯半闭着眼睛呼吸着,他闻到了一种非常遥远的、久已熟悉的气味,一种海滨城市的气味,一种港口的气味。
这是在哪里?是那不勒斯还是马赛?米尔斯和美国人在一起打过两次仗,他坐的吉普车由一个黑人开得飞快。有一次,吉普车翻了个大跟头,米尔斯在钢铁的撞击声中昏了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块麦田里。他很平静地呼吸着,来重新习惯尚未失去的生命。他无法动弹,只觉得有一股使他既讨厌又好奇的气味,他意识到是血腥味。在一块蓝得发白的意大利天空下,麦穗在他头上轻轻地摆动,他把手移到眼睛上遮住阳光。手下面的眼皮,睫毛上面的手掌,突然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他,米尔斯,还活着。他又一次晕了过去。
人们没法把他送走,就把他抬到一个初看起来挺脏的农庄里。他的两腿很疼,恐怕再也不能走路了,不能象以前那样打网球和高尔夫球了。他不停地对军医说:“您想想,我是中学里第一流的高尔夫球手!”那时米尔斯才二十二岁。别人把他安置在一个阁楼里,留下一卷石膏绷带就走了。一扇天窗正对着田野、寂静的平原和天空,米尔斯害怕起来。
照顾他的两个意大利女人几乎不会讲英语,米尔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注意到那个年轻的女人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金黄色的皮肤,稍微有点胖。她大概有三十岁,或许还不到。她的丈夫在跟美国人打仗,老妈妈说他是被强征入伍的,说着就哭了起来,抓挠自己的头发,把手绢都扯破了。这些表白使米尔斯十分窘困,他觉得这是不应该的,可是为了使她高兴,他就对老妈妈说这算不了什么,她的儿子不会长期当俘虏,再说现在谁都是晕头转向的。年轻女人一言不发,只是微笑。她牙齿洁白,不象他认识的姑娘们那样跟他快活地谈她的中学。然而他和她之间却有点儿什么使他慌乱和拘束,这也是不应该的:这些缄默、浅笑和避开的目光。不过对她,他从来不说自己是晕头转向的。
那一天,也就是他到这里后的第十天,她坐在他身边织毛衣,不时地问问他想不想喝点儿什么,因为天气太热了,他却总是拒绝。两条腿疼得钻心,他思量着恐怕永远不能和格拉蒂丝以及别的人打网球了。他有点焦躁地把住了年轻女人的毛线团,她迅速地绕着,垂着眼皮,米尔斯马上注意到她的睫毛挺长。接着忧郁的念头又出现了:一个残废人,在他的俱乐部里还能干些什么呢?
“格拉齐(1)?”她用一种哀求的声调问。
他赶紧抬起了下垂的手臂,说了句含糊不清的话表示歉意,她就朝他笑了,他也对她微笑了一下,然后把眼睛转了过去。格拉蒂丝会说……不过他没能去想格拉蒂丝。看到手腕之间这团毛线越来越少,他模糊地想象着缠完线之后,她就不会再这样半倚着他,她上衣的颜色是多么鲜艳。他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动作,手腕也不听使唤了。最后他抓住线头,把线绕在指头上,一面隐隐约约地想着:
“一个小玩笑,一个小玩笑。”
线快缠完的时候,她抬起了眼睛。米尔斯感觉到自己目光里的犹疑,不自然地憨笑着。为了不断线,她缠得十分小心。于是逐渐挨紧了闭着眼睛的米尔斯。她一边把线从他手指上取下来,一边象抱孩子似地慢慢地抱住了他。米尔斯任凭她摆布,心中洋溢着无比的欢乐和柔情。他的眼睛刚一睁开,红色女衫上的阳光就立刻又使它们闭上了。年轻女人用手托着他的头,象意大利人喝酒时托着草编的瓶套一样。
米尔斯独自呆在阁楼里,他第一次感到幸福,和这个阳光强烈的国家这么贴近。他侧身躺着,凝视着田野里的麦子和橄榄,嘴唇上印着年轻女人湿润的亲吻,似乎在这个国家里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现在,年轻女人整天和他呆在一起了,老人不再上来。米尔斯的腿开始见好。他吃的是喷香的小块羊干酪,吕吉亚还在他床头挂了一个葡萄酒瓶,只要把瓶子倾斜一点,暗红辛辣的酒那流到他的嘴里。阁楼里充满了阳光。他常常整个下午拥抱着吕吉亚,头靠在她的红色女衫上,什么都不想,连格拉蒂丝和俱乐部的朋友们也不想了。
有一天军医坐着吉普车来了。他按军纪办事,察看了米尔斯的双腿,除掉了石膏绷带,让米尔斯走了几步,就说第二天可以出发了。他让米尔斯去找部队,并关照不要忘了向这个意大利家庭表示谢意。
米尔斯一个人呆在阁楼里。他想,既然他以后可以打网球、高尔夫球,跟奥利维埃先生去打猎,和格拉蒂丝或另一个女人跳英国的华尔兹舞,能够大步地走遍伦敦和格拉斯哥了,他应该感到十分满意才对。然而田野上的阳光,他头上的空葡萄酒瓶,一切都使他感到莫名的惆怅。毕竟到出发的时间了!再说,吕吉亚的丈夫也快要回来了。他跟她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只不过是一些亲吻……他忽然想到今天夜里,他既然已经痊愈,解除了绷带的束缚,那么除了她的嘴和柔情之外,他还能更多地了解吕吉亚。
她回到阁楼里,看到他晃晃悠悠地站着就笑了起来。接着笑声消失了,她象个孩子似地焦急地看望他。米尔斯犹疑了一阵,终于回头作了一个肯定的表示:
“我明天要走了,吕吉亚。”他说。
为了使她明白,他把这句话慢慢地重复了两三遍。他看到她的眼睛转了过去,深感自己笨得出奇。吕吉亚重又看着他,然后默默地脱去了红麻布上衣,她的肩膀融没在阳光里,融没在米尔斯床上甜蜜的黑暗之中。
第二天米尔斯出发时,吕吉亚哭了起来。他坐在吉普车里,看着这个哭泣的年轻女人,她身后是他在床上久久地凝视过的田野和树林。米尔斯说着“再见,再见”,同时却已经在回想着阁楼里熟悉的气味,和用细绳吊在床上的葡萄酒瓶。他绝望地注视着她,喊着他永远不会忘记她,可是她听不懂。
以后就是那不勒斯的女人,其中也有些叫吕吉亚。接着到了法国南方。那时候米尔斯所有的同伴都急得发疯,坐第一艘船回到了伦敦。他却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边界的阳光下流连了一个月,不敢再回去看吕吉亚。她的丈夫如果回来了,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即使不在那里,他,米尔斯,能够抗拒那阳光普照的田野、古老的农庄和吕吉亚的亲吻吗?在伊顿长大的他,能够在一块意大利平原上当个农民了却一生吗?米尔斯在地中海边不停地徘徊,躺在沙滩上,喝着白兰地。
他回来之后一切都成了过去,再说格拉蒂丝也已经嫁给了约翰。米尔斯的网球打得不如从前了。为了继承父业,他有许多事要做。玛尔格蕾是可爱的、忠实的、有教养的,说到底,非常高贵……
米尔斯睁开眼睛,抓起酒瓶,对着瓶嘴喝了一大口。长年喝酒使他脸色发红,人也很消瘦。今天早晨,他看到左眼下面一根小血管爆裂了。吕吉亚现在该很胖了吧。青春消逝,阁楼没人住了,葡萄酒也不会再有同样的味道。他只能跟从前一样继续下去:办公室、早餐、报纸上的新政策,您怎么想的,锡德尼(2)?办公室、汽车、哈罗、玛尔格蕾、和西密斯脱夫妇或乔纳斯夫妇到乡下过星期天、比赛十五分,苏打水?阴雨连绵。谢天谢地,还有白兰地。
酒瓶空了,米尔斯扔掉它,艰难地站了起来。再回到别人面前去真有点不好意思,为什么要离开?不该这样!这是违反尊严的。他忽然想起隔着马路互相辱骂的意大利人,拼命诅咒着,用死亡威胁对方,自己却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他放声大笑,却又停住了。为什么他要在自己的草地上,独自对着自己的小屋笑呢?
他就要回去坐在他的藤椅上,带着冷漠的神情说“很抱歉”。西密斯脱先生也会腼腆地回答“没什么,老朋友”,接下去就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他永远不能对任何人讲起意大利的天空、吕吉亚的亲吻、还有自己衰弱地躺在一所异国房子里的乐趣,战争结束已经十年,他确实也不那么漂亮和年轻了。他步履缓慢地向其他人走去,他们很有分寸地装作没注意到他曾经离开,和颜悦色地跟他闲聊起来。米尔斯同西密斯脱谈到汽车,认为“雅加尔”牌在速度方面首屈一指,不愧是运动员用的好车子。澳大利亚人到底有运气,总能夺得达利斯奖杯。但是他暗地里却在想着放在他柜子里的金黄色的、温暖的白兰地酒瓶。西密斯脱夫妇要和玛尔格蕾一起去看城里最后一场演出的时候,他还在独自对着一连串沐浴着阳光的、温柔的回忆微笑。他假装有事,等他们在路上一消失,他就要去打开酒柜的门,在里面重见意大利。
【鉴赏】:
在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方兴未艾的五十年代,法国文坛上升起了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十九岁的女大学生弗朗索瓦·萨冈。她一反现代派作家的手法,以法国传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写出了一系列情节简洁、语言明晰的通俗小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法国战后文学的主题,大都是反映人生和世界的荒诞。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都描写生活的残酷、揭露人间的不平,以激起读者的共鸣:现代派作家则往往采用颠倒时空、破坏句法等手段改变传统的文体,给人以扑朔迷离的印象,让读者自己去体味这种荒诞之感。萨冈的表现手法却与众不同,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撩开笼罩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面纱,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主人公孤独、寂莫的心灵,显示出他们和世界之间的鸿沟。
萨冈的小说都篇幅不长,人物很少,短篇小说自然更为简洁。她擅长描写的正是这种二人或三人世界之间的感情波澜,她的主人公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狂热爱情。这种爱情不为社会所允许,因此只能成为主人公心底的秘密;但是它决非人们所说的三角恋爱或情场艳遇,而是由特殊的境遇孕育起来的真挚爱情;唯其真挚,才能永远活在主人公的心里,才会引起读者深深的同情。
《意大利的天空》就是这样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法国人米尔斯在意大利作战时身负重伤,得到了年轻的农妇吕吉亚的悉心照料,她的丈夫也已被征入伍,生死未卜,他们自然而然地相爱了。伤愈后他奉命归队,战后回到了法国。他有了自己的家,和别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表面上他也在上班、打球、说说笑笑,然而吕吉亚始终占据着他的心。他只能把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痛苦埋在内心深处,终年借酒浇愁,醉了就躺在地上,似乎闻到了随风飘来的意大利土地的芳香。
一个经历了这种感情波澜、又只能靠回忆来排遣情思的人,无论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弥补不了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这类主人公和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的欢乐掩盖着无法安慰的痛苦,他们的笑容包含着莫可名状的悲哀。凄凉的幸福、苦涩的柔情,是萨冈的人物所特有的心境。
萨冈并未大声疾呼制止战争,也没有渲染战争的残酷场面,而是用一个娓娓动听的爱情故事,来唤起人们对战争造成的这种特殊境遇的同情。当然,她小说里的主人公和情节并不雷同,但是我们可以说,萨冈作品的感人之处,正在于抒发了人们在颠沛流离之后痛定思痛的感叹,从而表现了西方社会里人们对命运的焦虑和不安,反映了他们精神上的忧愁和苦闷。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战后的冷战局面,使作家们丧失了对社会安定的信心,因而也失去了创作以描绘历史和社会为己任的长河小说的勇气;另一方面,现代派文学虽然气势逼人,但主要还是限于学者和知识分子的范围,难以获得最广大的读者,因此五十年代通俗小说的繁荣是势在必然。遗憾的是这些通俗小说或追求惊险,或流于平庸,相形之下,萨冈的作品是难得的佳作。她既不象现代派作家那样置身于作品之外,也不象现实主义作家那样感情外露,而是用她优美的文笔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常常只有两三个人物,却是战后西方社会的缩影,因为主宰这个世界的是孤独,这正是西方社会里人们共同的感受。
萨冈有意模仿古典主义的风格,注意语言的明晰,因此她的文笔特别简洁。她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来描绘人们熟悉的感情,自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然而她的作品不仅仅是通俗,更是通俗文学中的精品,她的风格——简洁、明晰、平静而又动人,会令人想起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读起来不啻是一种艺术享受。
上一篇:巴金译 卜卫《快乐王子》短篇小说名著鉴赏
下一篇:叶新愉译 刘崇中《我发疯的弟弟》短篇小说名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