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像条狗》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5 彩色片 101分钟
瑞典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拉瑟·霍尔斯特洛姆 编剧:拉瑟·霍尔斯特洛姆 雷达尔·延松 布拉瑟·布兰斯洛姆 波·伯格兰德(根据雷达尔·延松的小说改编) 摄影:约尔根·伯松 罗尔夫·林德斯特洛姆 主要演员:安东·格兰塞利厄斯(饰英格玛·约汉松) 曼弗雷德·塞尔内尔(饰埃里克·约汉松) 安奇·利登(饰妈妈) 托马斯·冯·布劳姆森(饰居恩纳尔叔叔) 梅林达·钦纳曼(饰萨加)
【剧情简介】
英格玛·约汉松是个12岁的小男孩。近些日子来,他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沉思并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要是仔细想一想的话,事情还不算糟糕。要是想一想美国的那个家伙,我的境遇恐怕还不是最坏的。那个可怜的家伙在波士顿换了一个新肾,所有的报纸上都登了他的名字,可到头来他还是死了……”
小英格玛的这些奇怪的联想不是没道理的。他父亲远在热带工作,只有妈妈和哥哥跟他生活在一起。他喜欢妈妈。她原先是个摄影师,读过那么多的书,又非常有幽默感。妈妈也喜欢听他讲自己的那些事情。可是现在妈妈病了,经常卧床不起;尤其是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起来。只要小英格玛一淘气,她就会大发雷霆。而哥哥又总是喜欢想出点恶作剧来戏弄他。他给一群孩子讲婴儿是怎么生出来的,竟让小英格玛做示范;他还一大早就拿着支很大的玩具枪对着英格玛射击,把他吓醒……而到头来常常又是惹得妈妈勃然大怒。这一来,弄得小英格玛总是感到很紧张。他有时会突然拿不住杯子,把牛奶泼到自己的脸上。至于这是由于他过于紧张,还是一种“恶意”的发泄,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
总之,小英格玛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使他非常伤心。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常想一想那些比他的命运还要悲惨的人或事情,以宽慰自己幼小的心灵。除了“波士顿的那个家伙”外,他经常想起的还有一只名叫莱卡的俄国小狗。它被关进宇宙飞船送进了太空,在杳无人烟的宇宙里飞行了5个月,最后饿死了。他自己也有一条小狗,名叫西坎,他非常喜欢它,经常和它在一起度过那些孤寂的时光。
妈妈的病渐渐地恶化了。一天,小英格玛看到哥哥正用玩具枪瞄准他那只心爱的小狗射击,便一头扑了过去。两个人打得家里天翻地覆,仿佛遭了劫一般,气得妈妈趴在床上失声痛哭。看来,有这两个孩子在身边,对她的病是有害无益。于是,妈妈委托她的一个老朋友桑德伯格先生把哥哥送到了他奶奶那儿,小英格玛被送到住在乡下的叔叔家,小狗西坎则被送进了一家养狗场。
英格玛虽然离开了他心爱的小狗,但性情温和、幽默,又显得有些古怪的叔叔居恩纳尔和村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居民却使他着了迷。叔叔的村里有一家足以使英格玛大开眼界的小玻璃作坊。他在村里还认识了一个性格倔强、长得十分漂亮的“小男孩”萨加。“他”是那儿的足球和拳击明星。但很快,英格玛就发现萨加原来是个女孩!不过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此外,英格玛还认识了不少有趣的大人。像婶婶的父母阿尔威德松先生和太太,以及那个整天趴在屋顶上为别人修房子的弗兰松先生。还有一个长得十分漂亮、名叫贝丽特的姑娘,她也十分喜欢小英格玛。有一次,村里的一个长着大胡子的雕塑家想要创作一个母亲举起新生婴儿的雕塑,请贝丽特去做模特,小英格玛便煞有介事地陪同前往,以免发生不测。不过,后来由于居恩纳尔叔叔不断地向他打听贝丽特当模特时的一些细节,而英格玛实际上只是等在门外的过道里,没有看到那些;于是,第二次再去时,他便爬上屋顶,想从顶上的天窗里看个究竟,结果他一下子压碎了天窗上的玻璃,从屋顶上掉了下来,正好跌落在赤裸着身体的贝丽特身旁……
乡下的生活是惬意的。在这期间,小英格玛只给妈妈打过一次电话。但不久,就有人通知叔叔把英格玛送回家里,哥哥埃里克也回来了,小狗西坎却不知去向。妈妈的病显然是加重了。她很快就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小英格玛和哥哥由桑德伯格先生带着去医院探望妈妈,他决心要用自己的钱给妈妈买一件圣诞礼物。然而,当他左挑右选,最后终于抱着一只烤面包的小炉子回到桑德伯格先生家时,才知道妈妈已经去世了。
已经到了大雪纷飞的冬天。无家可归的英格玛又回到了居恩纳尔叔叔的家。但此番的情景已有所不同。叔叔家的房子是属那个小玻璃作坊所有的。他现在必须按照作坊的要求,腾出楼下的房间给一家移民到这里的希腊工人居住。这样一来,家里就没有英格玛住的地方了。他只好去和阿尔威德松太太一起住到别的房子里。当然,这里依然是英格玛的家。叔叔还向他保证帮他打电话去询问小狗西坎的情况。叔叔在屋外盖起的那间火箭似的夏日纳凉的小屋也依然是英格玛常常游玩的地方。但英格玛仍然觉得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他和好朋友萨加再次相遇了,这时,她已是一副姑娘的打扮。萨加确实很喜欢英格玛,但那种喜欢有时反让英格玛有点受不了。在一位女同学家举行的晚会上,当萨加看到英格玛和那个女同学呆在一起时,便愤怒地走上来要把英格玛拉走,并和那个女同学扭打起来。小英格玛内心积郁已久的那种说不清的痛苦突然发作了。他像小狗一样趴在地上,抱住萨加的腿狂叫不已。萨加也被激怒了。于是,两个昔日的好朋友终于反目为仇,在小作坊的阁楼上展开了一场“决斗”。最后,萨加一记重拳,把英格玛打倒在地板上。望着躺在地上的英格玛,萨加突然悔恨地惊叫起来。小英格玛却一言不发,他爬起身,跑回到叔叔家,把自己关在那座火箭型的小屋里,独自一人默默地咀嚼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不论叔叔怎么劝说,都不肯走出小屋一步。他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次日,那个整天为别人修理屋顶的老弗兰松不知怎么跑进湖上的冰窟窿里去了,全村的人都跑去救他。小英格玛也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来到湖边。那种全村人团结一致的情景使小英格玛忘记了自己的烦恼和不幸,他和萨加又重新和好,一起坐着安妮的爸爸发明的那个像吊篮似的“飞船”,在街道上空滑行。
这时,收音机里开始转播一场一个与小英格玛同名的瑞典选手与一位外国选手的拳击比赛,全村的人都跑回家去收听比赛的实况。收音机里的那个英格玛终于获胜了,村民们兴奋地奔出家门,为瑞典的胜利而欢呼。而此时,小英格玛已经和萨加互相依偎在她家的沙发上睡熟了……
【鉴赏】
《我的生活像条狗》是瑞典青年导演拉瑟·霍尔斯特洛姆拍摄的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它以悲喜剧交织的手法,动人而又颇具深度地描绘了小主人公英格玛生活中的欢乐与不幸,以及围绕着他的那个形形色色的成人的世界。影片发行后,不但在瑞典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的故乡,也同样激起了盛况空前的反响。该片曾在第一届华盛顿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式上作为压轴节目放映,继而又成为1987年美国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它的成就不仅在于影片表现了瑞典电影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出,在当代电影万花筒般的探索与实践中,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所可能达到的艺术品位及魅力。
影片是以小主人公英格玛的不幸经历为开端把观众带入一个交织着悲伤与欢乐的故事中的。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活泼、好动,但内心中总是充满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实际上没有父亲(根据影片的交待,他的父亲在遥远的热带工作,似乎永远没有回来的可能),唯一爱他的母亲又得了重病,无法再给他以关心和爱护,他的哥哥则不断地弄出些恶作剧来捉弄他。在家中,他只能时常牵着他那只心爱的小狗西坎和邻居家的小姑娘一起徘徊在街头,甚或在旷野里游荡。但是,就连这种生活也没能维持多久。不久,他就失去了心爱的小狗,接着又失去了母亲,还差一点失去了他在居恩纳尔叔叔那儿的家以及他新结识的好朋友萨加……这一连串的悲剧性情节已足以使导演霍尔斯特洛姆构筑出一个令观众掬出无数眼泪来的故事。然而,霍尔斯特洛姆却以一种欧洲电影的风范,使镜头不断穿越影片的情节,展示出小英格玛孤寂和独特的心灵的世界。
事实上,霍尔斯特洛姆差不多始终是把故事圈围在小英格玛心理世界的框架里。影片开始,是一段小英格玛与母亲在海滩上愉快地嬉戏的闪回镜头。随后,画面转黑,变为幽深的星空,接着传来了小英格玛那令人悲伤的独白:“……要是仔细想一想的话,事情还不算糟糕……”这段闪回和独白构成了影片真正的支点:小英格玛在生活的不幸中,努力为自己寻找着一个心理的支撑,这就是他的那种“比较法”。他总是把自己的遭遇与那些更加不幸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霍尔斯特洛姆对小英格玛的这一心理内容采取了一种简洁、明晰的表达方法。他不断把影片从那些悲伤的,或快乐的生活场景中拉回到小英格玛那孤寂的心声。它有时成为小主人公不幸经历的一种情绪的延续,有时又与他暂时的快乐形成一种反差极大的对比,从而使观众在故事的进展中始终阅读着小英格玛那颗充满了忧伤的心灵。在此期间,片头那段闪回镜头也间或重复出现。它所展现的小英格玛与健康时的母亲在一起的欢快场面是如此短暂,以致更加强了小英格玛所感受到的现实里的不幸。不过,霍尔斯特洛姆并不仅仅是以直接的内心独白或心理的闪回来展示小主人公的心理,随着这一心理进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他同时也在以一系列同样明晰的意象为小英格玛的内心世界建立起一种隐喻式的表达。其中,一个明显的形象就是居恩纳尔叔叔家那幢如一颗即将发射的火箭似的小屋。这间小屋实际上已成为小英格玛心灵世界一个隐喻和缩影。当小英格玛心灵受到伤害时,他便把自己关在这间小屋内,独自一人默默咀嚼着心中的痛苦。小屋那火箭似的外形,显然使他和我们都联想到他常常记起的那只载着可怜的小狗莱卡飞向太空的飞船。它在这里已成为小英格玛在内心中对自己命运的一种表述。另一个始终伴随着影片的隐喻式的形象自然就是英格玛那只心爱的小狗西坎。它就像小英格玛至少是内心中对自己命运的感受一样,终遭遗弃。这当然是再一次使小英格玛与它以及与那只俄国小狗莱卡产生了心理认同。于是,当小英格玛与萨加发生冲突,他的愤怒和伤心达到顶点时,我们看到了影片中的一个最令人震惊的场面:小英格玛突然趴在地上,像只小狗一样狂叫不已。可以说,这一场景集中了他的全部的悲伤的感受,即他的“像条狗生活”。
从霍尔斯特洛姆对小英格玛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另一个颇具意味的事实,即随着作为影片开端的小英格玛的内心独白和回忆及对其不断的重复,影片实际已成为小英格玛和导演霍尔斯特洛姆共同讲述的故事。随之而来的则是影片视点的一种“游离”,或一种双重视点的建立:我们不但在随着导演的视线体察着小英格玛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同时也在通过他的眼睛和心灵来观看和感受着那个环绕在其周围的成人的世界。它交织着爱与忧愁,也流淌着欢乐与悲哀。而令我们感到尴尬的是,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与在小英格玛的眼中一样,同样是充满矛盾和带有几分神秘,甚至是不可解的(其典型的例证当然就是居恩纳尔叔叔家所在的小乡村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居民——也包括他本人在内)。它使观众与小英格玛处于一种近乎平等的地位,共同去获得一种对于生活的感受。它也因此而使影片得以摆脱了仅仅围绕或提出某一社会问题的困扰,而达到某种具有哲理性的层次。同时,通过小英格玛的经历和目光,霍尔斯特洛姆使影片的场景从较为写实的小英格玛与母亲和哥哥同住的家渐次转向了居恩纳尔叔叔家的那个带有几分神奇色彩的“绿野仙踪”似的乡村世界,从而别具一格地把一种真实的日常生活的描绘、对小主人公心理内容的刻画和一种儿童电影传统中的冒险和传奇色彩出色地结合起来,构造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幻想的银幕世界。它无疑给影片带来了一种丰富性和生趣。
与此相关联,影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悲喜剧手法的融合以及霍尔斯特洛姆对于悲剧与喜剧之间微妙界限的出色把握。小英格玛的经历既是不幸的,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好动而淘气的“祸害”。影片通过悲喜剧的手法始终在充满生趣的形象和对小主人公的同情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在影片中,悲剧与喜剧常常是紧密连接,甚至糅合在同一动作之中,使人同时进发出欢笑和眼泪。如小英格玛一次“闯祸”之后,由于担心回到家里引起妈妈发怒,便一个人牵着小狗在郊外游荡,此时,他那时充满稚气的脸和孤独的身影不禁令人黯然神伤。可是当他为了不使他那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狗冻坏,试图在一片垃圾场上燃起一堆火取暖时,却引起一片熊熊大火,弄得他手足无措。悲剧性的场面立刻转换成了一种喜剧性的情节。霍尔斯特洛姆的这种悲喜剧手法在展示着小英格玛内心的悲伤时也赋予了他一种充满儿童生趣的性格。他那种不断把自己的遭遇与其它不幸者的命运加以对比的“比较法”,既使人悲伤,又有着一种富于儿童情趣的喜剧感。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身遭不幸而又千方百计在心理上逃避悲伤的儿童形象。而这种富于幽默色彩的喜剧手法使霍尔斯特洛姆终于可以不露痕迹地给了小英格玛一种令人宽慰的结局。失去父母的小英格玛最后不但从村民们的行动中领悟到了生活中的爱,而且终于从对片中另一个喜剧式的人物居恩纳尔叔叔的“认识”中完成了对周围世界的认同。那个幽默、滑稽的居恩纳尔叔叔在自己的家庭中同样属于一种“灾难”,他经常搞出许多恶作剧而弄得妻子几欲“发疯”。这使他与小英格玛具有着一种“平行”的位置。而他经常播放的那些歌则使小英格玛在他与自己的父亲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通过对他的“认识”,小英格玛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远在热带的父亲;他终于又有了一个使他能够产生安全感的家。
瑞典电影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曾几度辉煌,占有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其儿童片创作更是有着相当久远的传统。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瑞典就出现了一批以调皮捣蛋的孩子为主角的长故事片。到40年代,当欧洲一些主要电影国家的儿童片刚刚开始起步之时,瑞典的儿童电影已形成了一股颇具潜力的发展潮流、并于50年代开始赢得国际性声誉。在此期间,瑞典影坛涌现出了如罗尔夫·赫斯搏格、阿尔内·萨克斯多尔夫、奥利·海尔鲍姆等一些在儿童电影创作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导演。其中萨克斯多尔夫曾以其短片摘取过奥斯卡金像奖的桂冠,而海尔鲍姆则是继伯格曼之后在国际上最为知名的瑞典导演。瑞典儿童电影的发展得益于其文化传统中对儿童生活、儿童文化及儿童心理的关注,也得益于其长期奉行的国际中立政策和高福利社会所造成的和平、安定和优裕的生活环境,这自然使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下一代的成长。当然,它也来自瑞典电影艺术家对儿童片的不懈探索。儿童电影一般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专门为孩子们拍摄的“儿童娱乐片”,如儿童幻想片、儿童侦探片、儿童冒险片等,另一类则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而实际上是给成年人观看的影片。它们多以儿童的成长、儿童的生存环境及其所关联的社会问题为内容。《我的生活像条狗》即属此类。这类影片在瑞典的儿童电影创作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特别是进入80年代之后,一直佳作不断,屡有创新。本片导演拉瑟·霍尔斯特洛姆是瑞典当代喜剧电影中一位较有影响的导演,主要作品有《男孩遇见女孩》(1975)、《初为人父》(1979)、《我们的快乐》(1983)等。本片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次新的突破,即开始在其以往的喜剧风格中溶入了一种动人的悲剧的格调。它也被认为是80年代瑞典儿童电影的代表之作。
上一篇:《我的回忆》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战争游戏》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