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流》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34 黑白片 105分钟
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摄制
制片人兼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编剧:罗伯特·里斯金 摄影:约瑟夫·沃尔克 主要演员:克拉克·盖博(饰彼得·沃恩)克劳黛·考白特(饰埃伦·安德鲁斯)本片获193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五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容颜俏丽、娇嗔任性的富家女埃伦对飞行员金·韦斯特利一见钟情,两人旋即登记结婚。金融巨头亚历山大·安德鲁斯不喜欢这个肤浅的花花公子,一怒之下将爱女软禁在迈阿密的游艇上。埃伦初以绝食相抗,随后又趁其父不备,夺门跳海而逃。安德鲁斯雇佣了大批侦探追寻埃伦,报纸也争相报道埃伦的韵事。
青年记者彼得·沃恩被报馆解雇,心情沮丧。在迈阿密至纽约拥挤的长途汽车上他费尽口舌争来一个座位,不想却被后到的埃伦坐享其成,两人各不相让,最后怒目相对地坐在一起,彼此调侃着对方。不久,埃伦被窃,身上所余无几。入夜,困顿的埃伦靠着彼得睡着了。清晨,彼得从报上认出了埃伦。埃伦允诺,如果他不告发,她将报以重酬。彼得勃然大怒,在他看来,她和她父亲都一钱不值。大雨滂沱的夜晚,桥损路阻,旅客被迫投宿汽车旅店。彼得以夫妻名义租了一间房,埃伦指斥他居心叵测,彼得笑答手头拮据,不能租两间。他还坦言他愿竭尽全力帮她找到金,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则独家头条新闻,他正是为此才紧跟着她。埃伦望着倾盆大雨,踟躇着进入屋内。她惊异地发现彼得在两张单人床间拉起了一根绳子,又搭起一床毛毯,彼得戏谑地称其为耶利戈城墙(圣经故事,以色列人按耶和华的意旨包围了耶利戈城,七天后,在号角声和百姓的呐喊声中城墙坍塌。),埃伦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在熄灯后换上了睡衣,疲惫而又忐忑不安地躺到了床上。“城墙”两边气氛紧张而又微妙,埃伦始终提心吊胆,彼得却不停地讲着笑话,直到埃伦生硬地打断他的话头……
待埃伦睁开眼时天已大亮,彼得早已为她熨好了衣服、买好了早饭,埃伦欣喜地享受着彼得为她所做的一切。忽然,闯来两个侦探,于是两人装成拌嘴的夫妇瞒天过海。安德鲁斯找不着爱女忧心如焚,悬赏10000元,在报上大登埃伦的玉照。一个同车的推销员认出了埃伦,停车休息时,他私下要求和彼得平分赏金。彼得以黑道人物的口吻暗示富家女已被绑架,如果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就最好什么也不知道,唬得那人忙不迭地扭头逃走了。彼得也因此受惊不小,他带着埃伦弃车而去。两人经过长途跋涉,天黑时来到
一条河边,彼得脱下皮鞋,紧抱埃伦的双腿,把她扛在肩上驮过小河。埃伦一阵惊叫之后,又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快意。是夜,两人露宿在一个牧场草堆旁。他们的最后一笔钱已在汽车上被埃伦施舍给一位饿晕了的妇女。埃伦现在饥饿难忍,彼得不声不响地为她找食物去了。埃伦赌气说他如讨厌照料她尽可走开,但当她意识到自己孤身躺在荒野时却又吓得大叫彼得。彼得抱着西瓜跑来,埃伦紧搂着他啜泣不停。夜深了,彼得起身把外衣盖在埃伦身上。两人四目相对,她半是惊恐、半是期待;他几不能自持,但终于还是抵住了诱惑,起身走开。翌晨,埃伦一瘸一拐地难以成行,彼得决定拦顺风车。他翘起大拇指,摆遍了各种姿势,没一辆车理睬他;埃伦自有绝招,她撩起裙子刚一站定,一辆汽车便急刹车停在她身边。他们搭乘这破旧的老爷车来到一辆流动餐车旁,司机用餐去了,两人囊空如洗,只好沿路溜达。汽车忽然开走,彼得不甘行李被劫,奋力追赶。结果不但追回了皮箱,连老爷车也成了“战利品”,只是脸上多了条伤口。经过一天颠簸,天黑时他们开车来到一家旅店。这里距纽约只有3小时的车程,但埃伦执意要在旅店过夜。耶利戈墙又筑起来了,离别在即,两人都心情忧郁。埃伦旁敲侧击,问他爱什么样的姑娘。彼得直抒胸臆,指心上人应能与他共赴南洋海岛,在月夜中与海水融为一体,同享波涛的柔抚。他要和她悲欢与共,愿为她采撷天星……埃伦陶醉了,她穿过耶利戈墙,来到彼得身旁,忘情地要他带她到那令人神往的海国天堂:“我爱你,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快回你床上去,别忘了你结过婚了。”埃伦哽咽着跑回去,她哪知道彼得内心此刻也正翻江倒海,最后的防线即将溃决。当彼得终于下定决心时,埃伦早已泪痕满面地睡着了。彼得连夜开车赶到纽约报馆,用他将与埃伦结婚的独家新闻换得1000元:身无分文的男子汉是不能求婚的。清晨,老板娘发现彼得开车走了,便把埃伦赶出了旅店,走投无路的埃伦只好给父亲打电话。当彼得开着破车往回赶时,接埃伦的车队正好与他擦肩而过。
老安德鲁斯经此巨变,已不再反对女儿的婚事。埃伦也以为彼得鄙视她一家,夜半不辞而别,伤心之余,决定还是嫁给金。盛大的婚礼即将举行,彼得为金钱要与安德鲁斯面谈,埃伦因自己所爱非人而痛苦。银行家等着彼得索要万元酬金,岂料他的清单只有39元6角,这是他为帮助埃伦找丈夫卖衣物的花费。安德鲁斯深为感动,婚礼上他力劝女儿重新考虑。当牧师问新娘是否愿与新郎白头偕老时,埃伦忽然冲出了大厅……
一个似曾相识的汽车旅店,两张单人床间挂起一条毛毯。一只玩具喇叭吹响了,毛毯落到地上,灯光随之熄灭。
耶利戈城墙终于坍塌了。
【鉴赏】
本片是三四十年代美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作之一,透析本片有如窥豹一斑,由此加以推延,我们便能把握美国喜剧电影的一大流派。
从小受到娇宠的富家女埃伦涉世不深却又执拗任性,意气有如行云飘忽不定。交往没几次,便自以为爱上了金,并自作主张与其私定终身。父亲的禁制更激发了她的逆反心理,意气的反弹促使她跳海而逃。在长途汽车上与彼得邂逅这场戏也颇有意蕴。彼得几经努力争得一个座位,不想埃伦进来毫无愧意地便占走了,见面伊始,两位主角就被置于冤家对头的地位,这就为后来两人关系的戏剧性变化增添了喜剧色彩。彼得奔走操劳,埃伦坐享其成,这也非常符合他们的身份、性格,这一格局在随后的旅途中已成为一种定式,然而其蕴涵却迭有变化。在这场戏中,彼得的服务是无意而又被动的。当他认出了埃伦的身份后,为了获得爆炸性的头条新闻(这对他今后找工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又不得不紧跟其后主动照应她。而埃伦这个自小饭来张口的大家闺秀出了家门,若无人照料几乎是寸步难行,她对彼得是又戒备又离不开。到后来两人虽未点明却已是心心相印,彼得俨然是保护神,埃伦也因受其卵翼而倍感愉快。此外,影片对两人感情的微妙变化也进行了细腻、合理、富有层次的刻画。乍一相见,两人因争座而相互嫌恶,随后又因朝夕厮磨、时有所求而渐生友情,但埃伦仍抱持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对彼得若即若离。雨夜留宿旅店是个关键的转折,本片片名《一夜风流》原文为“那发生在一个夜晚”,指的就是这一晚,编导以大量镜头浓墨重彩描绘了这颇有浪漫情趣的夜晚。埃伦最初怒斥彼得是图穷匕见,待弄清原委,又见彼得竖起了耶利戈墙,仍满腹狐疑,大雨和困乏使她无法离去,彼得脱衣的动作又把她赶向另一边的床前。彼得始终诙谐地调侃着紧张万分的埃伦,如以滑稽的口吻哼着“谁害怕大灰狼”的曲子。彼得的轻松自在缓和了气氛,特别是他的行为表明他的确是个谦谦君子。危难时刻见真情,经此一夜,埃伦终于了解了彼得的为人,自此她对彼得的态度幡然转变,友情渐次升华为爱情。彼得对这个“淘气的小猫咪”也不无爱意,但因她已与人定婚而终不越雷池一步。行近纽约,埃伦不愿这浪漫之旅戛然而止,执意要在旅店再过一夜,月明人静之时,她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炽热的感情而任其爆发了。彼得经过理智考虑决定回应,然而这激情与理智撞击所产生的时间差又引起了埃伦的误会,她以为彼得鄙弃阔佬而不接受她抛出的绣球。当彼得向她父亲提出金钱要求时,她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则彼得既不那么清高也不那么猥琐,他只是守着他不卑不亢、不贪不亏的人生信条,10000元的告密费他不取,只要1000元的稿酬,但当他得知他的报导失实又主动退回了稿酬,转而去索取他为护送埃伦所花费的区区几个小钱(这也难怪, 因为那几乎是他的全部家产)。他的人格震撼了安德鲁斯父女,并最终为他带来了幸福。
30年代初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本片在背景及主题方面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影片中的芸芸众生不乏饥寒交迫的失业者,彼得即是他们中的一员。但彼得又与普通失业者不同,他实际上是“新政”时期美国理想人格的载体。一方面,美国是个金钱万能的国度,安德鲁斯腰缠万贯,行事宛如国王:另一方面,美国又崇尚一种基督教的理想,提倡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彼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样一种完人:他世故但不油滑,他深知金钱的力量但又鄙薄富人,他有所追求但又洁身自好,他不希罕倘来之物而宁愿自我奋斗,此外他还倜傥诙谐、颇具绅士风度,于是乎他攫取了埃伦的心并赢得了其父的青睐。越是衰世,越需要某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作精神支柱,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需要钱,但金钱不能买来幸福,即使是在金元帝国,也还要追寻超乎金钱之上的力量。这不仅是本片的要旨,而且也是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经常浮现的主题之一。美国电影的道德说教不像中国电影那样直露、生硬,通常都包裹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通过潜移默化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但从更深一层看,美国电影不断塑造理想化的人物,编织着逃避现实的“美国梦”,实际上起着麻痹人民变革现实的作用。本片有灰姑娘式的成功故事(只是性角色倒置)、有漂亮的男女主人公、妙趣横生的情节、机巧的对白,所有这一切叠加在一起,在那经济暗淡的年代对那些生活暗淡的普罗大众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影片公映后立即在美国产生轰动效应。它囊括了当年奥斯卡奖的主要奖项,并对其后一个时期美国电影的创作走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本片在美国电影史的地位还由于电影史学家们有关乖僻喜剧的争论而格外引人注目。乖僻喜剧30年代在美国曾兴盛一时,甚至七八十年代的某些美英电影也遵循其创作原则。所谓乖僻喜剧(screwball comedy)就是指影片主人公性格乖僻、行为古怪,其行事原则有悖常理,因而生发出种种引人发噱的趣事。乖僻喜剧的讥讽矛头往往直刺“常理”:主人公的行为看似荒谬反常,实则是坚持了人生的某种基本原则,是对“人之常情”、对媚俗行为的挑战和反叛;反倒是“人情之常”不合“人性之本”,是对人之本性的压抑和歪曲,因而才真正是荒谬的。至于乖僻喜剧的具体所指,美国影评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解释,其外延包括人情人性的方方面面,这一派影评家通常奉《一夜风流》为乖僻喜剧之源,视本片导演卡普拉为乖僻喜剧之父。在本片中,大家闺秀埃伦忽而与金一见钟情、私下定婚,拂逆父意、离家出走,忽而又爱上彼得,说是与金结婚、婚礼上却再次逃走,这看似任性乖戾,实际上是表达了埃伦要主宰自己命运、追求纯真爱情的强烈愿望。她不谙世事、与金相识不久便自认爱上了他,其实那只是少女的稚恋,是对异性的好奇引发的一时的兴会,当她和彼得朝夕相处后才真正体尝到什么是爱情。彼得不领悬赏、不趋炎附势、不趁人之危遂私欲,看似傻冒,实则是恪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卡普拉在本片取得巨大成功后,三四十年代继续拍了不少这一类追寻“美国梦”的乖僻喜剧,其中著名的有《富贵浮云》(1936)、《浮生若梦》(1938)、《民主万岁》(1939)、《这是某约翰》(1941)及《奇妙生涯》(1946)等。狭义的解释者仅把“性对抗”看成是乖僻喜剧的主旨,他们认为男性居统治地位的社会是荒谬不合理的,因此乖僻喜剧的女主人公必须以“荒谬”对荒谬,与这种性压迫进行抗争,她们在影片中必须有形或无形地居主导地位,男人必须以某种形式向她们表示臣服。这一派影评家把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二十世纪号快车》(1934)、《育婴奇谭》(1938)及《战时新娘》(1949)等奉为乖僻喜剧的正宗,但他们也不排斥《一夜风流》(埃伦反抗父亲的干涉,其父后来向她让步),只是他们认为本片“性对抗”的意向不鲜明不典型罢了。
上一篇:《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20年后》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万家灯火》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