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塔兰特号驳船》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34 黑白片 89分钟
法国阿尔吉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让·维果 编剧:让·维果 阿尔贝特·里埃拉(根据让·几内原作改编) 摄影:鲍里斯·考夫曼 路易·贝格尔 主要演员:米歇尔·西蒙(饰朱尔老爹) 让·达斯戴(饰让) 迪塔·帕尔洛(饰朱莉埃特) 吉尔·马加里梯斯(饰小贩)
【剧情简介】
亚塔兰特号驳船的年轻的船长让,带着刚与他在教堂完婚的新娘朱莉埃特,告别前来贺喜的亲友,兴冲冲地向码头走去。他们的蜜月,要在载货远航的驳船上度过。朱莉埃特是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姑娘。当她与新婚的丈夫匆匆走过小镇的街巷时,她并不留恋故土的一切;她只盼望早早登船启航,好去见识远方大城市的世面。
驳船上还有两名伙计:朱尔老爹和路易。朱尔老爹是阅历丰富的老水手,开朗善良,但由于是老单身汉,多少有些怪僻。路易则是年轻的听差,在船上当见习水手。新娘是船上唯一的女性,做饭、洗衣之类的家务自然就由她来承担。驳船在塞纳河上航行,经过一个个市镇;岸上的居民、河边的家畜家禽以及远远近近的房舍、屋宇,仿佛都属于另一个世界。只有行走在河上的这条驳船,以及船上的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才是他们的世界;男人们忙于航务,孤单的新娘不免感到十分寂寞,这同她当初答应随夫远航时的期望相去太远,久而久之烦闷转化为埋怨,小夫妻不免龃龉频频。阅历丰富的朱尔老爹对新娘很友好,总算给她一些安慰。出于好奇,朱莉埃特来到朱尔老爹的舱房,她惊讶地发现那里有许多古怪的东西,据朱尔老爹说,每一件东西都是纪念品,都是他人生经验的证物。除了纪念品之外,朱尔老爹还养了好几只婉约可人的猫,足见他虽外表粗鲁,内心却很温柔和细腻。甚至在他的手臂和前胸上刺绘的纹身,都像一首首美丽而残忍诗篇记载下了他不平凡的感情经历……
船到巴黎,新郎理所当然要陪新娘去游览市容。但是朱尔说他早与医生有约。新郎只好留在船上,朱莉埃特见世面的期望又不得不延迟一天。翌日,新郎陪新娘登岸。朱莉埃特欣喜万分。他们到一家小酒馆吃饭,在那里遇到一个轻佻的商人,向朱莉埃特大献殷勤,一再缠住她跳舞。新郎醋劲大发,把朱莉埃特拉回驳船,让她一人留在船上,自己同两个伙伴进城玩耍去了。在酒馆遇到的那个商人找到驳船,绘色绘声地给新娘描述巴黎繁华的市容,说得朱莉埃特更向往那个尚未见识的花花世界。这时,新郎回来,见状大怒,赶走了商人,吓得朱莉埃特不敢出声。
生气的新郎不搭理新娘,朱莉埃特却无法遏制内心的冲动,她太想去看看巴黎市容了。同情她的路易帮她伺机溜下驳船……当新郎发觉朱莉埃特只身离船,气得几乎疯了;他阴沉着脸下令马上开船。待朱莉埃特忐忑不安地寻回码头时,发觉船已驶去,惊惶不知所措。她想乘车赶往驳船下一站停靠的地方,不幸她的钱包被小偷窃去。这举目无亲的农村姑娘,身无分文,流落在陌生而繁华的都市,简直如陷绝境……只好打工度日。
新郎狠心抛下新娘,不久便开始悔恨。但是,人海茫茫,到哪里才能找回朱莉埃特呢?这时,影片出现一组天各一方的新婚夫妇彼此思念的平行蒙太奇段落。他们各自凄凄惶惶,夜不能寐。失魂落魄的船长竟至于无法指挥航行。朱尔老爹也惦记着单纯的朱莉埃特,况且,他知道倘若找不回新娘,新郎将丧失继续担任船长的能力。所以,他一方面尽量稳住让的情绪,一方面不顾船长的禁令,设法寻找朱莉埃特。驳船每停靠一站,他都要下船去寻问。新郎让仿佛记得,朱莉埃特曾这样说过:“你若在水中睁开眼睛,便能看到你的心上人。”他虽恨妻子不辞而别,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跳入水中,圆睁双眼,想借此寻觅妻子的倩影……
船到勒阿弗尔,朱莉埃特仍无消息。有一次朱尔老爹在一家出售唱片的商店,注意到了一双正在拨动东西的手,这双手他觉得似曾相识,抬头一看,竟是朱莉埃特!原来朱莉埃特历尽艰辛,已流落到勒阿弗尔,总算在这家唱片商店找到工作。这意外的重逢使她和朱尔老爹都惊喜得难以名状。朱尔老爹把朱莉埃特带回驳船,一对各自都经历了感情风霜的夫妻终于重逢。驳船又继续航行。一切如归,但昔日的幸福还会重来吗?……
【鉴赏】
这是让·维果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影片上映不久,这位才华横溢的“先锋派”导演就不幸早逝了。让·维果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只拍摄了四部影片。前三部影片除《游泳冠军达里斯》(1931)之外,《话说尼斯》(1930)和《操行零分》(1933)都有强烈的批判意识,甚至明显的颠覆倾向,虽然《亚塔兰特号驳船》的政治思想含义,仿佛趋向于模糊,但我们并不能认为这是让·维果思想的倒退,相反,这部影片标志了他思想的成熟。《话说尼斯》是一个感情纯洁的孩子从社会外部观察社会的腐败;《操行零分》是一个被拘禁于社会中的孩子从社会内部揭示它的荒诞,并幻想颠覆那个社会;《亚塔兰特号驳船》则构建了一个有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立的具体的世界。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可能性是令人生疑的。驳船毕竟不是一个孤立的世界。既然不能得到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人们只好暂且与那个社会共处。从这方面说,《亚塔兰特号驳船》可以说是让·维果临终前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他不再是愤世嫉俗的孩子,已是学会思考的成人了。可惜他的生命太短暂,我们本来可以期望他为电影艺术作出更多的贡献。
《操行零分》的被禁,给让·维果在社会上造成了意外的轰动效应。这反倒促成制片人愿意为他提供更多的资金;他们估计,只要他不再拍摄颠覆主题的影片,也许会产生有票房价值的另一次轰动。然而让·维果手头的《亚塔兰特号驳船》的剧本却很差劲,只是一个陈旧的爱情故事。让·维果得设法使这个陈旧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这样故事只成了一个塑造性格的借口。让·维果在为影片改写镜头剧本时,精力主要放在性格塑造方面。幸而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充足的摄制费用,可以聘请著名的演员来扮演影片中的角色。影片中朱尔老爹是个关键的角色,让·维果聘请因主演雷诺阿导演的影片《娼妇》而蜚声影坛的表演艺术家米歇尔·西蒙来扮演。朱莉埃特这个角色有一个性格发展的过程,她先是天真而爱虚荣的乡村姑娘,后来成为饱经沧桑的少妇,感情和性格起落之大,不是一般无经验的演员所能胜任的。让·维果聘请了当时著名的国际影星迪塔·帕尔洛扮演这个角色。船长让,是由《操行零分》中扮演于盖老师的让·达斯戴扮演的;见习水手则由《操行零分》中扮演带头闹事的淘气鬼郭萨的路易·勒费弗尔扮演。事实证明,他们都胜任各自的角色。尤其是米歇尔·西蒙,他扮演朱尔老爹时,心目中有个生活原型,那就是他的老朋友伊萨克老爹。那人阅历丰富,与众不同。他的言谈举止就成了米歇尔·西蒙为朱尔老爹设计动作的现实根据。雷诺阿对米歇尔·西蒙的演技推崇备至,他说:“米歇尔·西蒙的出现,使我们拍摄杰出影片有了可靠的保障。”
除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下功夫之外,让·维果还在画面上精益求精。这当然主要得益于杰出的摄影师鲍里斯·考夫曼。鲍里斯·考夫曼原籍俄国,是苏联电影家维尔托夫的胞弟。30年代,他寓居法国,成为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后期的积极参与者。让·维果的每一部影片都由他担任摄影。后来鲍里斯·考夫曼侨居美国,成为美国著名导演卡赞的摄影师。在好莱坞,考夫曼仍念念不忘与让·维果良好的合作关系,他称那些日子为“失去的天堂”;他说让·维果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善于利用阳光、月光、雪花和夜色;对于不利的自然条件,让·维果不是设法克服,而是设法利用。正是由于让·维果具有对大自然异常敏感的诗人气质,他才能从各种自然条件中发现创造美的途径。在拍摄《亚塔兰特号驳船》的过程中,让·维果的这种诗人气质使他即兴地从自然景色中捕捉住了许多美的画面。让·维果曾回忆道:我们在巴黎的河网地区拍摄外景,“美不胜收的景色使我们陶醉,我们把剧情置于河闸、陡峭的河岸、荒野和小酒店这样的背景中去展开。”让·维果的助理里埃拉给这个回忆加了如下的注解:“让·维果的汹涌如潮的想象力,使他能得心应手地即兴发挥。给他灵感的不是剧本里的对白,而是人的面貌,周围的东西以及景色。”影片《亚塔兰特号驳船》正是这样的一部影像艺术的杰作。
影片中充满美的、诗意盎然的画面。影片开始时,新婚夫妇走出教堂,手挽手地走过市镇的街巷,穿过田野,向驳船停靠的码头走去。他们俩默默无语,像在梦境中一样。朱尔老爹向朱莉埃特展示他所收藏的纪念品的场面也令人惊诧,使观众像阅读一首现代派诗作一样,时时遇到意想不到的形象。当镜头推向一只瓷罐时,我们看到里面竟然装了一双从人体上切割下来的手!朱尔老爹解释说,这是他的一位故友留下的遗物。这样一个令人惊讶不已的细节,能启发观众对于朱尔老爹这个人物产生许多联想。船长潜入水中寻找妻子倩影的场面,更是超现实主义的影象精品,是光和影描绘出来的想象世界。当写实不足以表现让·维果的内心想象时,他就用这种类似梦幻的超现实手法向观众传递活生生的人物的难以言传的情愫。
就这样,让·维果把一部平庸的剧作,拍摄成一部充满诗意、回荡着激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影片,每一个画面负载着关于社会、关于这个社会中的人的众多信息。可惜的是,这样的一部影片自问世以来,命运相当可悲。1934年4月25日,影片为电影院主、发行商和电影公司的代表们作内部放映。虽然评论界给以如潮的赞誉,发行放映商们却认为它毫无商业价值。发行该片的高蒙公司为了保证票房收入,把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驳船驶过》硬加进了影片,破坏了影片原有的音乐的完整性(影片音乐由著名的作曲家若贝尔创作,与影片的格调十分贴切),甚至还把片名改为《驳船驶过》,野蛮地删去了许多被认为是多余的画面。发行商的愚蠢的删改不仅没有提高票房收入,反而招来观众不满的嘘声。让·维果在影片横遭删改和票房彻底失败的惨境中因病于当年10月5日去世。5年之后,也就是1940年10月30日,影片终于以原片名再度上映,若贝尔的音乐和删去的一些画面也得到恢复,但离原影片仍有不小的差距。直到1950年,电影资料专家和电影史家才根据原始素材重新剪接了一个据称相当接近原作的新版本。
美学史家艾里·富尔看过影片《亚塔兰特号驳船》后说:“这部影片凝聚了让·维果全部作品的精髓,”“它是一部最强烈、最痛苦、最热忱的影片,其中沸腾着意念和汹涌的想象,沸腾着激烈、甚至狂烈的浪漫情调,同时又洋溢着人情味。”确实,它证明了让·维果具有一种难得的天赋,能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名副其实的诗意,创造出撼人心灵的诗篇。
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天才,法国于1952年起设以让·维果的名字命名的年奖,专门奖掖有独创精神的优秀电影新人。法国当代电影大师戈达尔和夏布罗尔正是以获得让·维果奖作为他们光辉电影生涯的起点的。让·维果奖为法国新浪潮鸣锣开道,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也把让·维果视作他们的精神导师。为新浪潮打响第一炮的特吕弗的影片《四百下》,不是吞吐着让·维果当年的呼吸吗?
上一篇:《乡音》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人·鬼·情》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