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塔·柏林的故事》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24 黑白片(无声) 137分钟
瑞典AB电影工业公司摄制
导演:莫里兹·斯蒂勒 编剧:莫里兹·斯蒂勒 拉格纳尔·希尔登-卡瓦里乌斯(根据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尤里乌斯·詹逊 主要演员:拉尔斯·汉森(饰哥斯塔·柏林)杰尔达·隆德奎斯特(饰玛加勒塔·萨姆泽里乌斯) 奥托·埃尔格-隆贝格(饰萨姆泽里乌斯少校) 托斯登·哈马连(饰亨利克·多纳伯爵) 葛丽泰·嘉宝(饰伊丽莎白) 莫娜·马滕森(饰埃芭)
【剧情简介】
1800年,瑞典中部,美丽的罗封湖畔,艾克白庄园。
青年牧师哥斯塔·柏林才华横溢,深得主教赏识。可是他生性不羁,嗜酒成癖,常与一班酒徒暴饮狂欢,搅得四邻不安。一次酒醉后,昏睡几天未进教堂,教民怨气十足,主教为此对他进行审查,哥斯塔站在圣坛上,一时灵感燃烧,做了一次非常出色的布道。他时而慷慨陈词,时而以教规劝人弃恶从善,态度十分虔诚,教民深深感动。可是他话锋一转,为自己的贪杯辩护,他指责教民不但也爱喝酒,还愚昧无知,其实他们心里只有白兰地而没有上帝。就这样,哥斯塔被主教解除圣职,被上帝和教民抛弃了。
艾克白庄园的女主人玛加勒塔为人慷慨好客,交游甚广。她庄园里长年住着一批食客,而且常有骑士光临,哥斯塔被解职后也成了庄园里的食客。客人们在庄园里肆意行乐,玛加勒塔乐此不疲,可是她的丈夫、萨姆泽里乌斯少校,对此却很感头痛。
哥斯塔四处游荡,百无聊赖,最后来到了富有的包尔日庄园,在老伯爵夫人府上做了家庭教师。他的学生埃芭小姐是老伯爵前妻所生,也是老伯爵财产的法定继承人。按照老伯爵遗嘱规定,只有埃芭不幸夭折或下嫁平民,才意味着她放弃财产继承权。老伯爵夫人亲生儿子亨利克·多纳伯爵眼下在意大利流连忘返,为此,她日夜盘算,苦无计策。不知内情的埃芭小姐为哥斯塔的翩翩风度所倾倒,主动接近他,没过多久,俩人便堕入爱河。老伯爵夫人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一心想促成埃芭小姐这桩婚事,这样,亨利克日后就可成为包尔日庄园的主人了。
亨利克·多纳伯爵带着年轻的妻子伊丽莎白回到了包尔日庄园,伊丽莎白的美丽和善良很快赢得庄园上下的欢心,和埃芭小姐也相处融洽。亨利克傲慢、专横,经常摆出一副贵族的架势。一次,为了一件区区小事,亨利克硬要伊丽莎白向哥斯塔赔礼道歉,伊丽莎白感到十分委屈。伊丽莎白告诉了埃芭小姐有关她婚姻的某些秘密,埃芭一怒之下赶走了哥斯塔,可是伊丽莎白却私下里爱上了这位风流倜傥的家庭教师。
哥斯塔来到朱里安剧院,同亨利克伯爵的表妹玛丽安娜小姐一起演戏,玛丽安娜也爱上了多才多艺的哥斯塔,却遭到她有钱的父亲的反对,在风雪之夜将她赶出家门。她跑到了艾克白庄园,哥斯塔在雪地里找到冻僵了的玛丽安娜,好心的玛加勒塔收留了他们,但不久,一场天花毁了玛丽安娜的容颜。
萨姆泽里乌斯少校和他的母亲不满意玛加勒塔的生活方式,三人争吵起来,玛加勒塔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住到一家小酒店里。哥斯塔和艾克白庄园的一伙“骑士”食客照样狂欢暴饮,激怒了乡民,他们放火烧了艾克白庄园。哥斯塔在烈焰中奋力救出几乎被烧死的玛丽安娜,可是玛丽安娜却就此离开他回到有钱的父亲家里去了。
伊丽莎白和亨利克伯爵的婚姻实际上不符合法律,亨利克迷恋的是伊丽莎白的姿色,他们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深,在一次冲突后,伊丽莎白离开包尔日去寻找哥斯塔。冰天雪地里,伊丽莎白孤独地奔跑着,她跑出包尔日,来到罗封湖畔。面对冰封的湖面,她不禁感慨自己的身世。伊丽莎白又冷又饿,闯进一家小酒店,正巧遇上寄居在那儿的玛加勒塔。玛加勒塔同情伊丽莎白的境遇,收留了她。当哥斯塔再次见到伊丽莎白时,他决定为心爱的人改变
自己过去的生活。哥斯塔驾着雪橇接伊丽莎白去艾克白庄园,一路狂奔。荒郊雪野,狼群在他们背后紧紧追赶,好像要吞噬了这对生灵;寒风凛冽,似乎要冻僵这对爱人。而这对燃烧着生命之火的青年,心中只有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春天又回到艾克白。在重建庄园的喜庆中,玛加勒塔为哥斯塔和伊丽莎白祝福,并把艾克白托赠给哥斯塔,因为玛加勒塔知道,艾克白属于青春和美丽。
【鉴赏】
本片是“瑞典学派”奠基人之一莫里兹·斯蒂勒(1883—1928)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倾倒世界影迷的瑞典女星葛丽泰·嘉宝的成名之作。斯蒂勒和斯约史特洛姆同是瑞典电影在艺术和经济上处于高峰时期(1916—1924)的杰出代表。斯蒂勒被认为不如斯约史特洛姆那样清醒,在受瑞典古典文学的影响和与民族传统的接近方面也不如后者。然而他的杰作《阿尔纳的宝藏》(1919)却是那个时期最为出色的瑞典影片之一,《红花之歌》(1919)和《哥斯塔·柏林的故事》在画面处理和表现风格上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哥斯塔·柏林的故事》是一幅优美的瑞典风情画,它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瓦姆兰的贵族生活,赞美了这个民族热情、豪放的性格。本片与《阿尔纳的宝藏》都是改编自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同名小说,她的作品不受自然主义风格的局限,不拘泥于现实素材,带有唯美主义的倾向。自《阿尔纳的宝藏》起,拉格洛夫就对影片背离她的原作表示不满,到拍摄《哥斯塔·柏林的故事》时,拉格洛夫与导演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斯蒂勒自由地选取了小说中的故事,他删去了原作中的一些情节和事件,按照他自己的标准重新结构了影片。最令原作者气愤的是,他改变了原作故事发生的地点,打乱了原故事情节的顺序,把文学味甚浓的作品改编成有利于运用丰富的电影手段来加以表现,这种作法现在看来实属平常,但在当时则是一种创新和试验。影片完成片是4小时,后来压缩成2小时7分钟,但仅就现在的删节本来看,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史诗般的气魄和艺术上的大胆依然清晰可见。有趣的是,拉格洛夫在看到影片后竟然接受了斯蒂勒的改编方案。
用现代人的观赏价值来衡量,影片显得十分冗长、乏味,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非常戏剧化。但是影片的贡献在于它丰富了电影语言和电影的表现力。拍摄期间,斯蒂勒经常受到他的创造性气质的影响,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场面,其中最典型的是庄园被熊熊大火焚烧以及伊丽莎白坐在哥斯塔驾驶的雪橇上冲过冰湖在雪野上狂奔、后面狼群穷追不舍的场面。影片将北欧的冰雪风光及大自然的天造之美展现无遗,也表现了导演对斯堪的纳维亚人追求美和自由的性格的由衷赞美。斯蒂勒影片的内景场面也具有一种高雅的造型美,令人联想起北欧著名画家维米尔的油画。尽管导演似乎受到唯美主义的影响,对有些外景的运用过于追求完美,显得与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场景不相衔接,但仍不失为大师之作。这部影片能在瑞典国内及国际上引起广泛赞誉,不是没有缘故的。
斯蒂勒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擅于展示斯堪的纳维亚自然风光之美并围绕几个表演极好的演员和富于激情的人物来结构情节,常以完美的造型方法使他的作品蒙上一层高度浓厚的诗意。他比他的老师斯约史特洛姆更善于利用背景,使其成为叙事的积极因素之一。例如在伊丽莎白去寻找哥斯塔的一场戏里,伊丽莎白站在结冰的路面上,面对结冰的罗封湖,茫茫雪野,沓无人迹,以此衬托主人公的孤独无助。这种手法在《阿尔纳的宝藏》里就已经得到充分施展,在这部影片里,风雪、冬景和冻结在冰块里的船只始终占据主要位置。结尾那个送葬的行列在冰上行进的场面在电影史上堪称佳作。六个穿白色衣服的人像塑像般地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死者,面孔露在外面。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穿着黑色丧服的弯弯曲曲的送葬行列。这个场面是由摄影机从上面俯拍的。据电影史家萨杜尔称,“这种感人的造型艺术美以后也启发了弗立茨·朗格,成了他的影片《尼伯龙根》中悲壮送葬行列的蓝本。爱森斯坦在他的影片《伊凡雷帝》的最后场面中显然也受到了斯蒂勒的感染”。在《红花之歌》这部以戏剧性和抒情性相交织的手法叙述工匠和农家女之间的爱情的影片里,斯蒂勒也是广泛采用外景拍摄,通过斯堪的纳维亚夏日的田园风光和小溪的汹涌激流来展示主人公们的依依相恋和壮志豪情。斯蒂勒在处理室内喜剧方面也甚见功力,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色情狂》(1920)就是一部以豪华布景表现上流社会生活的精致喜剧,曾对恩斯特·刘别谦随后发展其“路数”产生过影响。
《哥斯塔·柏林的故事》并不是斯蒂勒最成功的作品,但它却较充分地体现了他上述的两个艺术特色的结合。
斯蒂勒在赫尔辛基接受教育,早年曾干过各种各样的职业。1907年至1910年在赫尔辛基的瑞典剧院工作,随后作为演员和导演定居在斯德哥尔摩。1910年他成了著名的先锋派剧场莉拉剧院的经理兼导演。1912年,加入瑞典比奥电影公司当导演和演员。《哥斯塔·柏林的故事》首映后不久,斯蒂勒接受了好莱坞的片约。斯蒂勒在好莱坞并不成功,他在美国拍摄的几部影片都抹不掉浓郁的瑞典特色,故而不能被好莱坞当时的制片厂制度所接受。1927年,他返回斯德哥尔摩重操舞台旧业,终因抑郁寡欢于次年溘然长逝。斯蒂勒一生共拍了50余部影片,他所表现的两种风格主义倾向,即以北欧严酷的大自然为背景而演出的悲剧以及精致的室内喜剧,为“瑞典学派”在当时世界影坛占据的优势地位锦上添花。他的风格不仅在瑞典电影的演变中成为许多年轻导演所继承和发扬的传统之一,而且他的作品对美、苏、德的几位大导演也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怀疑的。
在《哥斯塔·柏林的故事》中扮演伊丽莎白的女演员葛丽泰-洛维萨·古斯塔夫森是斯蒂勒的学生,《哥斯塔·柏林的故事》是葛丽泰演出的第一部戏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影片。此前她多拍广告片,或是扮演没有什么份量的小角色。斯蒂勒认准了葛丽泰有可造之资,在《哥斯塔·柏林的故事》里大胆地启用了她。拍摄过程中,斯蒂勒耐心传授表演技巧,一招一式严格要求,葛丽泰认真学习,一颦一笑一丝不苟,在当时戏剧表演风格为主宰的银幕上,葛丽泰的表演实属难得。其间,斯蒂勒不仅成了她的良师益友,葛丽泰也因此片一举成名,成了欧洲影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是年她年仅19岁。之后,葛丽泰跟随斯蒂勒去好莱坞闯天下,改名葛丽泰·嘉宝。
与斯蒂勒相反,嘉宝的好莱坞之行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20—40年代,嘉宝一直是米高梅影片公司的看家明星,也是公司的摇钱树,她以其惊人的美貌和出色的演技主演了《肉与魔》、《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等27部脍炙人口的影片。其表演风格含蓄、细腻、逼真、感人,尤以扮演悲剧人物见长,有银幕女神之美称。1941年在主演《两面女人》之后,嘉宝激流勇退。在此后隐居的近半个世纪里从未露面,但始终为世界亿万影迷所怀念。
嘉宝曾三次获影艺学院提名,但始终与金像无缘。1954年获美国影艺学院授予的在银幕上给人以难忘演技的荣誉奖。1990年4月16日,葛丽泰·嘉宝以85岁高龄与世长辞,她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连同她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将永垂电影青史。
上一篇:《告别昨天》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喜宴》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