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林登》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5 彩色片 187分钟
英国霍克/佩里格林影片公司摄制
编导:斯坦利·库布里克(根据W.M.萨克雷小说《巴里·林登的遭遇》改编) 摄影:约翰·奥尔科特 主要演员:瑞安·奥尼尔(饰巴里·林登) 马里萨·贝伦森(饰林登夫人) 帕特里克·马吉(饰巴利巴里骑士) 哈代·克鲁格(饰波茨多夫上尉)
本片获1975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奖,美国影艺学院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爱尔兰青年雷德蒙·巴里因父亲在一场决斗中丧生,家道中落。他与母亲不时需要舅舅的保护与接济。在一座庄园里,他的表妹诺拉卖弄风情,让他在胸口里寻找丝巾。不久,英国受到法国入侵的威胁,贵族绅士们开始筹组军队,抵御来敌。诺拉·布雷迪所在的小城也卷入了抗战的气氛之中。风流的诺拉很快就爱上了在那里招兵并培训新兵的约翰·奎因上尉。布雷迪全家都巴不得能攀上这门亲事,因为亲事意味着全家一年多了1500镑的收入,布雷迪先生所负的4000镑债务也将随之得以偿清……可是,就在婚礼的酒席上,仍然痴恋着诺拉的巴里借“祝酒”之机,把杯子砸向奎因。此事导致双方决斗。奎因倒地身亡,巴里被迫出走以躲避法警的追捕。在前往首都柏林的途中两个强盗洗劫了他的全部钱财外加其快骑。走投无路之中他受雇成了英王乔治的盖尔步兵团中的一名新兵。
巴里在团队受训,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一次他在部队里又意外地碰上了那场决斗的帮手格罗根上尉。上尉这才向他透露:奎因在决斗中并没有丧命。原来布雷迪一家为了让奎因和诺拉成婚,早已作了巧妙安排,击中奎因的那颗子弹只是颗他们用绳子拧成的圆弹,如今诺拉也早已成了奎因夫人。
在一次进攻中,英军死伤甚多,格罗根上尉也在战斗中阵亡。巴里在军中呆了六年,对战争渐感厌倦,一心想脱离军队。他窃得一名去不来梅执行任务的军官的制服和证件,从英军占领区迅速进入普鲁士盟军占领区,并企图从那里经荷兰转回老家。但是他的伪装很快就被普鲁士的波茨多夫上尉识破。这样除了被送交法办外,他就只有一条出路,即“志愿入伍”,因为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当时同样不惜手段要给他的部队补充炮灰。巴里作为一名下士、在普鲁士军队忍受着残酷的虐待,可是不久在一次抵挡法国人的进攻中救护了波茨多夫,从而得到了全团的嘉奖。
战争结束了,巴里所在团来到了首都柏林驻守。深得波茨多夫信任的巴里被调到他当公安部长的叔叔冯·波茨多夫那里,接受一项特殊任务:投到一个自称为“巴利巴里骑士”的爱尔兰人——他的同乡——门下,弄清他是否是替奥地利女皇效劳的间谍分子。
当巴里见到这位骑士时,骑士的潇洒和风采以及一股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使巴里将自己的身世和特殊使命如实地作了交待。巴里凭借他的巧妙掩饰和伪装本领,在骑士密切配合下骗过了波茨多夫,继续受到他们的信任。在一场赌博引起的风波中,公安部决定把骑士驱逐出国。两人又利用了这个机会:巴里乔装成骑士被押送出境,而真骑士也提前携款,离开了这个国家。
两人成功地来到法国经营赌场,并受到欧洲各皇室的欢迎。巴里决心混迹上流社会,并找一位有财产有身份的女人结婚。在比利时斯巴的一家旅馆里,他遇上了理想目标,这就是林登夫人。她的丈夫查尔斯·林登爵士曾作为外交使节在欧洲的若干宫廷任职,现因痛风和其他疾病缠身,只能坐轮椅活动。当他得知夫人和巴里的风流韵事后心脏病猝发,终于饮恨去世。
一年后雷德蒙·巴里与林登夫人结为夫妻,并易名巴里·林登。
又一年后,林登夫人为巴里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布赖恩。
夫人与前夫的儿子布林登勋爵一直反对母亲这门婚事。他认为巴里根本不爱他的母亲。果然,巴里对夫人渐渐冷淡,并且到处寻花问柳。一次布林登勋爵因不认巴里这个父亲而遭受巴里的笞打。
巴里已经生活在荣华之中,他母亲老巴里太太劝他为自己搞一个勋爵的衔头,否则财务上他仍将受控于夫人和他的继子。巴里一掷千金,贿赂上层,在国王亲信的帮助下,终于达到了目的。
然而巴里的厄运也就随之而来。他被纷乱的事务弄得狼狈不堪,同布林登勋爵的关系也日趋恶化,终致后者离家出走。舆论对巴里的蛮横行径开始谴责。债权人的联合行动使他陷入窘境,也使林登夫人的收入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祸不单行,他的爱子布赖恩急于试骑父亲赠送的生日礼物——马,从马背上摔下,不幸夭折。巴里深陷丧子的悲痛之中,酗酒度日,夫人受到重重打击,精神崩溃,企图服毒自尽。这引起了离家乡多年的布林登勋爵的干预。为报昔日之仇,他在伦敦的一家下流娱乐场里找到了巴里,要和他决斗。决斗中,布林登虚发了第一枪,巴里则故意向地面开了一枪。但布林登不肯罢休,结果巴里中弹,失去了一条腿。孤独、悲伤,加上债台高筑和声名狼藉,巴里只好接受布林登勋爵的最后条件:他必须永远离开林登夫人,但可以领取向他提供的500畿尼的年金,终身有效。巴里先是同他母亲回老家爱尔兰疗养,后来又到欧洲大陆重操赌博旧业,但终不像原先那般走运。他再也没有见到林登夫人。
林登夫人在儿子布林登的严密监视下签署付给雷德蒙·巴里先生的年金汇票,她动作迟疑,目光茫然若失。
【鉴赏】
本片根据英国19世纪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巴里·林登的遭遇》改编。它以18世纪欧洲七年战争(1756—1763)为历史背景,叙述了一个爱尔兰人如何靠行骗和冒险混入上层社会,最后又落魄潦倒的故事。本片的制片、导演和编剧均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兼任。它是库布里克执导的第10部故事片,是在他艺术上已入佳境的时期完成的;它展示了库布里克在电影编导和摄影、特技运用等多方面的才能。
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涉及重要历史题材的影片。库布里克把握了这一特点,使影片不局限于表现作品主人公的个人行为和浮沉,而更关注于主人公与他所生活的历史时期、与他所生活的社会的关系。导演在再现当时欧洲的社会风尚、时代特征、国际环境等方面颇下功夫;其目的就是使观众得以在18世纪的欧洲历史环境中去衡量、评价巴里·林登这一人物。他为了向上爬而不择手段,固然可憎,但他最后的可悲下场说明他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牺牲者。
不少评论家忽视了导演的这一匠心,仅把影片视为一部画面优美、服装和布景讲究的作品。实际上影片的上述主题思想是贯穿全片的。如片中不时出现赌博的场景,这充分说明赌博之风当时已深入上层社会、深入宫廷。片首、片中和片尾都有决斗的场面。它们同样表明,在当时的社会准则和信条之下,任何个人的意志和努力,都显得十分微弱和渺小。在林登和奎因的决斗场景中,摄影机向后移动,决斗者在画面整体中的相对形象愈来愈小,编导的上述思想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摄影手法——先是拍摄人物的特写,随后逐渐将镜头拉远,使人物变小,周围的环境和场面变得十分突出——还被广泛地运用于表现爱情和战争,从而成为该片在摄影语言方面的一大特色。意识到这点观众就不难看出,前景中的人物与决定他们一切行为的背景之间的反复交替和对比在影片中俯拾皆是:情人的幽会与公开的决斗,私下的阴谋与赌场上公然的欺诈,秘密的策划与毫无掩饰的伪装。在这样一个天地里,社会的准则和信条原本是不允许巴里·林登这类人物发迹,他向上爬的每一步几乎都是以牺牲个人的准则和信条(以适应社会)为代价的。他的伪装和钻营之一时得逞,显然是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原因。他的悲剧也在于此。他和布林登决斗时,心发慈悲空放一枪,以为可以息事宁人,即他企图以个人的信条(对人性的肯定)来代替社会的准则(决斗的残酷蕴涵)。但正是这种“慈悲”使他最终自食苦果。
为使观众理解这一故事的社会历史意义,影片还运用了一种独特的画外解说方式:解说人不时预告即将发生的事件并直抒已见。例如在格罗根向巴里透露当年决斗时他并未击毙奎因后,就有这样几段解说和剧情:
画面上一条船正渡过英吉利海峡。
解说:“要讲清欧洲七年战争的原因可能需要一位大历史学家。简言之,英国和普鲁士是盟国,它们和……”
格罗根率领巴里的团队扑向严阵以待的法军。
解说继续:“……法国、瑞典、俄国和奥地利作战。巴里的首次沙场经验是同担任后卫的法军交锋。虽然这一回合名不见经传,但对参战者来说却是难以忘却的经历。”
英军死伤甚多。格罗根受了重伤。巴里把他拖到一条树木掩护下的壕沟里。
格罗根:我只能给你剩下的一百几尼了,其余的被我输掉了。吻我一下吧,咱们永别了。
巴里吻了格罗根,在他死去时兀自啜泣着。
夜间,军营里。巴里凝视着一堆篝火。
解说:“在舒适的安乐椅里想象战争的荣耀当然不错,但亲眼目睹战争可就不同。朋友死后,巴里的思想就从战争的荣耀转到脱离军队这一方面来了。”
士兵们在乡村掠夺,巴里也在其中。
解说继续:“君子们好谈骑士风尚,不过不要忘记他们带领下的那些村夫、偷猎者和扒手。伟大的国君们正是利用这些可悲的工具干着杀人勾当。”
影片最后对此作了总结:
上述人物的生活年代与发生纠纷的年代乃乔治三世在位期间。不论是好是坏,是美是丑,或是富是贫,他们现在都是彼此彼此。
在编导的心目中,虽然具体的过程和变化有其偶然的因素,但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遭遇在整体上似乎是可以预料的和有其必然性的。这种既要让观众对事件(包括未来发生的事件)的发展产生强烈兴趣,又要他们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看待今人的用意,应该说是相当可取的。
这是一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人评述这是一部在20世纪拍摄的关于19世纪对18世纪历史的看法的影片。萨克雷以其重要作品《名利场》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叙事手法是:永远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同自己的主人公保持一定的距离,巧妙而幽默地陈述故事,操纵人物,采用既愉快又活泼的对话,以优雅的讽刺来描述景物和揭露社会的各种丑态。这些在影片中(尤其是通过影片的视觉形象)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和表达。本片的画面组合和摄影技巧展示了库布里克深厚的艺术功力,影片构图精美,场饰豪华,色彩、布光、造型无一不求其精,整部影片就像是一幅幅出自名家的18世纪油画杰作,极为赏心悦目。该片的很多场景,如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讲究照明、富有“罗曼谛克情调”的室内场景,已被西方影评界奉为电影摄影方面的典范。然而这种唯美的摄影风格恰恰体现了编导的反讽意图:景色越美,照明愈是讲究,就愈显示出原作所反映的历史笑剧的无情教训。
上一篇:《岸》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幕间节目》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