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0 黑白片 90分钟
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摄制
导演:黑泽明 编剧:桥本忍 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原作《筱竹丛中》改编) 摄影:宫川一夫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真知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武弘)
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简介】
大雨滂沱中的古老的罗生门。这个罗生门本是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大城圈的正南门,附近人烟稀少,年久失修,多有倾圮之处。行脚僧、卖柴的和打杂儿的三个人在这里避雨。卖柴人自言自语地说:“不懂……简直不懂!”
话一出口,便引起了打杂儿的注意。闲得无聊,索性凑过来问卖柴人:究竟不懂什么,何妨说说,好在这里有位见多识广的大和尚。僧人却说,这样离奇古怪的事,恐怕最有名而且见多识广的清水寺光仁上人也没听说过。卖柴人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行脚僧也知道此事。和尚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可怕。照方才这宗事儿看起来,世道人心,简直就没办法让人相信。这可比什么强盗,什么瘟疫,什么荒年、火灾、兵灾都更可怕!”说完,望着两脚,沉默不语。打杂儿的好奇心胜,再三央告卖柴人,让他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于是卖柴人慢慢地讲了起来。据他说,三天之前他进山打柴,走进山里,第一个使他吃惊的是看到灌木枝上挂着一个女人戴的斗笠。其次是离此不远的地方有一把女人用的精致木梳。第三是木梳附近有一武士尸体。于是他飞跑去报了官。第三天他被传到公堂上。过堂的情况是这样的:
卖柴人讲了他看到的情况。证人行脚僧说,被杀者就是他曾经看见过的那个武士,那一天,他化缘归来,路上曾遇到那武士牵马步行,马上坐着一位妇人。
押着被擒的大盗多襄丸的捕快说,是大盗多襄丸杀了那武士,鸾羽大箭和长弓、桃花马全是被杀者的东西。多襄丸被他抢来的马摔了下来,所以被擒归案。
多襄丸则供称,他不是败在捕快手下而被擒的。大概有毒蛇死在泉水里,他喝了那泉水而肚子疼的要命,便下了马趴在石桥上。至于杀死武士的原因,则是因为想夺那武士美貌的妻子。据他说,那天他看见武士护送他的妻子从山间驿道上走来,便迎上前去,并递给他一把大刀看。诡称山里有座古坟,坟里有不少这么好的长刀、短刀、古镜,如果你喜欢,任何一件都以最便宜价钱卖给你。武士动了心,便跟他去看宝,结果那武士上了当而被绑在树上。然后他又骗那女人,谎称她丈夫被毒蛇咬了。武士妻子信以为真,随他跑进树林,于是当着武士的面强奸了武士的妻子。他说,他本来并不想杀死那武士,原因是不杀他就可以把他女人弄到手,何必杀人。但是那女人不答应,硬逼他和她丈夫决斗,说是“两个男人不管哪一个,得给我死一个,让我跟随活下来的那一个!”据他说,他很佩服那武士,因为普天之下,没有人能和他斗20回合的,但是那武士是在第23回合上被他砍倒的。
据武士的妻子真砂说,她丈夫非常卑视她,她扑到她丈夫的怀里诉说委屈,晕了过去,等她醒来才看到,她丈夫被她手里那把短刀误刺胸部而死。
武士的灵魂被女巫招来,武弘的灵魂借女巫之口诉说道:他的妻子曾经唆使多襄丸把他杀死,她说:“你给我杀了他,他不死我不能跟你在一块儿!”连多襄丸听了这话都吃惊,便用刀割断绑绳,然后扬长而去。他感到十分羞耻,便拾起掉在地上的真砂那把短刀刺进自己的胸膛。
卖柴人说,他们说的都不对。理由是这场面是他亲眼所见的。据他说,他在公堂上说看到那条汉子的尸首是编造的,原因是怕说真话吃挂络。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多襄丸伏在真砂面前赔不是,要真砂给他做浑家。真砂不同意,拾起草丛那把短刀把她丈夫的绑绳割断。多襄丸认为这是真砂让他俩决斗,但武弘却说,犯不上为这样的女人拼命。真砂哈哈大笑,说武弘才真正没出息。如果是个大丈夫,为什么不杀了侮辱自己女人的多襄丸?她又责备多襄丸,说他不过是个小小的滑头而已,只会骗人家汉子上当再欺侮他的女人。多襄丸和武弘在真砂的挑唆之下才交手的。两人的武艺也并不像多襄丸自吹自擂那样高超,而是稀松平常,最后武弘被多襄丸刺中而死。
雨小了,罗生门后传来婴儿的哭声。原来,那打杂儿的正在剥那弃婴的衣服。卖柴人大怒,把他推开,僧人连忙把孩子抱过来。卖柴人骂打杂儿的是恶鬼,自私自利到了极点。打杂儿的反唇相讥,他说:你也是自私自利。那真砂的短刀和梳子难道不是你拿走的吗?都一样,你也没说实话!卖柴人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雨住了。打杂儿的踏着积水扬长而去。卖柴人伸手想从行脚僧手里接过那弃婴,行脚僧以为他要剥孩子衣服,直往后退,连说:“你不能,你不能!”卖柴人说,他是抱回家去养着。这样,行脚僧才把孩子交给了他。卖柴人说,他家里已经有六个孩子,养六个和养七个,辛苦是一样的。
雨过天晴,夕阳余晖仿佛爱抚似地照着卖柴人走去的背影。
【鉴赏】
《罗生门》为日本电影登上世界影坛和进入国际市场,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是日本电影史上很值得纪念的作品。
《罗生门》的剧本是电影剧作家桥本忍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改编的,然而取了芥川的另一作品《罗生门》作为题名。原作《筱竹丛中》是芥川从成书于永保元年(1081)的《今昔物语》中一个小故事得到启示而写成的。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武士带着妻子远行,途中被一个强盗骗进树林给绑在树上,妻子遭到强盗污辱。强盗逃走之后,妻子给武士松了绑,并严厉责骂他:身为武士,连妻子都保护不了,甚至自己也被绑在树上,纯粹是个废物!
很明显,这是对日本封建王朝支柱的武士阶级辛辣的讽刺。芥川根据这个故事写的《筱竹丛中》,内容就与此大不相同了。原来讽刺武士阶级的目的,变成了表现怀疑主义的手段。武士不是没有死,而是被杀了。它用五个人在公堂上的供词和行脚僧、卖柴人、打杂儿的避雨中闲聊的形式,表现了这几个人对武士被杀这一事件的经过作出的不同的结论:
强盗多襄丸说,他没有杀那武士,是武士和他决斗战败而被砍倒的,斗败而死,与他何干?同时夸耀那武士武艺高强,借以衬托自己武艺超群。
死去的武士武弘借女巫之口说,他是用妻子那把短刀自杀的。将死未死之际,插在胸口上的那把短刀被人拔走时才气绝的。
武士的妻子真砂则说是她手拿短刀扑到丈夫的怀里时,由于神经错乱,丈夫被她误伤而死的。
卖柴人则说真砂挑起丈夫与多襄丸决斗而被多襄丸砍死的,但两人的武艺都稀松平常,决不像多襄丸吹嘘的那样。这样就掩盖了他把武士胸口上那把刀拔走的事实。
至于多襄丸的被擒,他本人的陈述和捕快说的也不一致。捕快说多襄丸是从马上摔下来而被他擒拿归案的。多襄丸却说,他是喝了泡过毒蛇的泉水,中毒之后被捕快抓住的。
总之,他们的话都是从利己主义出发,各人说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或者不说,或者用谎言掩盖。影片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人都是自私自利,不可信赖。
对于影片《罗生门》的中心思想,有的意见认为,影片最终的企图是告诉人们: 对人不可信赖和绝望;真理不可信。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因为,第一,黑泽明在拍《罗生门》之前不久完成的《平静的决斗》、《野狗》、《丑闻》等作品中,一直强调人的可信性,赞颂了人道主义的胜利,以及道德的崇高。在这部作品里一反常态是不可能的;在这以后他也没有拍过这样的作品。第二,黑泽明于1952年曾对影评家清水千代太明确说过:“所谓近代的怀疑精神……我是不会舒舒服服习惯于它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卖柴人这个人物,原作《筱竹丛中》根本没有。影片结尾这场戏里,卖柴人看出行脚僧也把他当作打杂儿的那种人,也要剥婴儿衣服之后和行脚僧的对话,就更能说明问题。这一段,影片是这样描写的:
卖柴人:不能怪你,……如今的世界,凡是人都不能不怀疑他呀,……惭愧的是我,……我自己就摸不清自己的心眼儿。
行脚僧:啊,你作了件好事。……亏得你,我还是相信人了。
我认为,《罗生门》的中心思想是:
第一,鞭挞人的自私自利思想。芥川的原作的确宣扬了人的不可信赖,客观真理不可信等等。但黑泽明用芥川的原作揭露了原作所诟病的利己思想,使人们承认现实社会中的确存在丑恶,但同时也告诉人们,人,毕竟是可以信赖的。客观真理是可信的。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增加卖柴人这个人物了。既然改编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保持与原作精神一致,那又何必增加一个卖柴人?影片中五个人在公堂上所作各对自己有利的供词,的确表明了人的自私,使人难分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固然都值得怀疑,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人的自私,而不是教唆凡是人都应该怀疑。揭露人的自私性并不等于说人是不可信的。
第二,宣扬了人道主义永存的观念。芥川的原作中,行脚僧是作为第一个见证人出场的。他回答时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说:他昨天路上遇见被杀的武士和他的妻子。第二句说:武士今天丧命可见人生无常。原作中行脚僧的慨叹,纯粹是出家人消极的慨叹。然而最后一场戏里,他表示的却是对人生的积极见解。他反驳那打杂儿的说:“要是任何人都不能相信,那么,这个世界就成地狱了。”打杂儿的十分肯定地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地狱。他却说:“不,……我相信人!我不想把世界看成地狱!”
卖柴人对打杂儿的剥弃婴衣服的卑劣行径十分憎恶,说明人道主义精神在他身上的存在与迸发。尽管他有六个孩子,却仍要收养这个弃婴。说养六个和七个是一般辛苦。如此表白,使行脚僧得出结论:“亏得你,我还是相信人了!”黑泽明确信人世存在自私自利的严酷现实,因而予以鞭挞;同时也庄严地宣告,同自私自利对立的人道主义也是永恒的。
第三,黑泽明以《筱竹丛中》为内容,却以《罗生门》为题名,也是有深刻寓意的。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大城的罗生门一带,是个贫困荒凉的地方,常常是盗贼与乞丐的巢窟。人们自私自利和愚昧的卑微精神境界,源于文化教养之缺乏,而文化教养缺乏的起因,尽管不是唯一的然而却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影片出场人物大多属于当时的下层人物,便说明了这个问题。
扮演强盗多襄丸的演员三船敏郎和扮演真砂的演员京真知子,演技极为出色。特别是三船,在山坡疾驰,迅捷的跳跃式动作,旁若无人的纵声大笑,把个自恃武艺高强、狡狯残忍的山贼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仰角摇拍的树梢和天空,太阳透过树叶洒下来的光斑,浓密的树荫等等,这些镜头运用得极其巧妙。尤其山林里的许多戏,透过树梢拍摄耀眼的阳光,一向被行家赞许为匠心独运的创造。
剧本写了56场戏,但实拍时删掉(实际上与其前后场合并)了三场。这53场戏,共用417个镜头。这么多的镜头,组接得极其细致绵密。有的舒缓有致,有的只是一闪而过,使整部戏明快利落,剧情紧张,篇幅紧凑,人物的动作迅捷,完美地构筑了整部戏。
《罗生门》的戏只集中在四个地方:罗生门、山林、纠察使署、河滩。但重场戏却在山林。417个镜头中,仅仅山林就占293个,占去将近全部镜头的四分之三。特别是灌木丛中高速度地跟拍强盗多襄丸奔跑的镜头,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最具特色的是它使观众感觉不出摄影机的存在,而是观众的眼睛跟踪而去。黑泽明曾经说过:“摄影师的工作,要让观众感觉不到摄影机的存在。……一个人向前走,摄影机要紧跟在后面。人停下来,摄影机也必须马上停下来。如果发现行人站住了,摄影机还在移动,我就马上停止拍摄。”
多襄丸和卖柴人在灌木丛中狂奔的跟拍镜头是怎么拍摄的呢?对我说来一直是个谜。1988年本片摄影师82岁高龄的宫川一夫访华,座谈会后我请教他,他说,大家绞尽脑汁之后想出一个办法:把摄影机架高,固定不动,让两行人各持树枝以均衡的速度向摄影机跑来,枝叶从摄影机前一掠而过,分向两边闪去,这样就创造出灌木丛林中跟拍的效果。
有限的四处场景,屈指可数的七八名出场人物,单线条的剧情,但影片却有声有色,内涵极其丰富,耐人咀嚼,堪称黑泽明的不朽之作。
相比之下,美国导演马丁·里特导演的《暴行》就远远逊色于此片。《暴行》完全是《罗生门》的翻版,只是把事件的发生地点搬到美国,换了人名和年代而已,但它是极其平庸之作,乏味到看不下去的程度。
上一篇:《绿光》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下一篇:《罗马,不设防城市》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