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赵泰》原文与赏析
王 琰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祖父京兆太守。泰,郡举孝廉,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有誉乡里,当晚乃膺仕,终于中散大夫。泰年三十五时,尝猝心痛,须臾而死。下尸于地,心暖不已,屈伸随人。留尸十日。平旦,喉中有声如雨,俄而苏活。
说初死之时,梦有一人,来近心下。复有二人,乘黄马,从者二人,夹扶泰腋,径将东行,不知可几里。至一大城,崔嵬高峻,城色青黑,状锡。将泰向城门入。经两重门,有瓦屋可数千间,男女大小,亦数千人,行列而立。吏著皂衣,有五六人,条疏姓字,云当以科呈府君。泰名在三十。须臾,将泰与数千人男女,一时俱进。府君西向坐,简视名簿讫,复遣泰南入黑门。有人着绛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所事:“作何孽罪,行何福善?谛汝等辞以实言也。此恒遣六部使者,常在人间,疏记善恶,具有条状,不可得虚。”泰答:“父兄仕宦皆二千石。我少在家修学而已,无所事也,亦不犯恶。”乃遣泰为水官监作使,将二千人运沙裨岸,昼夜勤苦。后转泰水官都督,知诸狱事。给泰马兵,令案行地狱。
所至诸狱,楚毒各殊。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或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有持大仗,从后催促。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赴即焦烂,寻复还生。或炎炉巨镬,焚煮罪人,身首碎堕,随沸翻转。有鬼持叉,倚于其侧。有三四百人,立于一面,次当入镬,相抱悲泣。或剑树高广,不知限量,根茎枝叶,皆剑为之。人众相訾,自登自攀,若有欣意,而身首割截,尺寸离断。泰见祖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相见涕泣。
泰出狱门,见有二人赍文书来,语狱吏,言有三人,其家为其于塔寺中悬幡烧香,解救其罪,可出福舍。俄见三人,自狱而出,已有自然衣服,完整在身。南诣一门,云名“开光大舍”,有三重门,朱彩照发。见此三人即入舍中,泰亦随入。前有大殿,珍宝周饰,精光耀目,金玉为床。见一神人,姿容伟异,殊好非常,坐此座上。边有沙门立侍,甚众。见府君来恭敬作礼。泰问: “此是何人,府君致敬?”吏曰: “号名世尊,度人之师。有愿令恶道中人皆出听经。时云有百万九千人,皆出地狱,入百里城。在此到者,奉法众生也。行虽亏殆,尚当得度,故开经法,七日之中,随本城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
泰未出之顷,已见十人升虚而去。出此舍,复见一城,方二百余里,名为“受变形城”。地狱考治已毕者,当于此城,更受变报。泰入其城,见有土瓦屋数千区。各有坊巷。正中有瓦屋高壮,阑槛采饰。有数百局吏,对校文书。云: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暮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麋;两舌者作鸱枭、鸺鹠;捍债者为驴、骡、牛、马。泰案行毕,还水官处。主者语泰:“卿是长者子,以何罪过,而来在此?”泰答:“祖父兄弟,皆二千石。我举孝廉,公府辟,不行。修志念善,不染众恶。”主者曰:“卿无罪过,故相使为水官都督;不尔,与地狱中人无以异也。泰问主者曰:“人有何行,死得乐报?”主者惟言:“奉法弟子,精进持戒,得乐报,无有谪罚也。”泰复问曰:“人未事法时,所行罪过,事法之后,得以除不?”答曰:“皆除也。”语毕,主者开滕箧,检泰年纪,尚有余算三十年在,乃遣泰还。临别,主者曰:“已见地狱罪报如是,当告世人,皆令作善,善恶随人,其犹影响,可不慎乎?”
时亲表内外候视泰者,五六十人,同闻泰说。泰自书记,以示时人。时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也。乃为祖父母二弟延请僧众,大设福会。皆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时人闻泰死而复生,多见罪福,互来访闻。时有太中大夫武城孙丰、关内侯常山郝伯平等十人,同集泰舍,款曲寻问,莫不惧然,皆即奉法也。
本小说出自《冥祥记》,作者王琰。
王琰,史书无传。据《隋书·经籍志》、《高僧传序》《万岁通天帖》等书记载,王琰为太原人,曾为齐太子舍人、梁吴兴令,约卒于梁。王琰为佛弟子,幼时以贤法师受五戒,曾得一躯观音金像,据说此像常显神异,因而作者“循复其事,有感深怀,沿此征觌,缀成斯记”。书中皆记佛事,是典型的“释氏辅教之书”。然文笔生动,描写细腻,叙述有致,对后世多有影响。是书佚于南宋,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冥祥记》遗文131条和自序一篇。
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中国文学开始出现大量的与佛教有关的作品。这在南北朝志怪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此类作品为“释氏辅教之书”,其中提到梁代王琰所作的《冥祥记》。佛教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教义、观念都在该书中得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小说《赵泰》即是一例。
《赵泰》这篇小说,描写晋赵泰其人游历地狱,死而复生的奇特故事,通过历述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佛教宣扬的阴森恐怖的地狱世界。地狱,梵语为:“那落迦”,又称“不乐”、“可厌”,“苦具”等等。《大乘义章》八曰:“言地狱者,如杂心释,不可乐,故名地狱。”《俱舍论》阐释地狱有“八大地狱(又叫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等种类,《三界义》又说地狱共有136之多。地狱是佛教所说的“六道”(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之一,为罪恶众生死后所生之道途,即六道轮回之一道,其中有一套完整的统治制度和刑罚制度。入地狱者皆因前世犯有罪恶,在那里依罪恶程度分而处之,遭受种种苦刑,以赎其罪。佛教制造地狱之说,是为了宣扬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教义,要人们皈依佛门,寻求解脱。《赵泰》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就是形象化地宣扬这种教义。小说中赵泰本不是一个佛徒,因入地狱历见种种报应,幡然悔悟,复生后改意事佛、延及子孙。小说表现的主题和观念是极其明显的,思想上没有可取之处。
但从艺术角度来审视,小说却具有一定的价值。从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看,《幽明录》、《冥详记》等志怪小说,具体细致地描写地狱故事,开辟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崭新领域。这种取材于佛教的独特幻想情节和幻想形式,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唐太宗入冥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闹地府、《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等作品都描绘了地狱。可以说,佛教的地狱观念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形成一种小说母题——地狱故事。小说《赵泰》在这一点上,对后世小说无疑有着艺术启迪作用。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志怪小说的文学性。《赵泰》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错落有致,从容不迫,极尽渲染之能事。作者在传统史传体写法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倒叙和自述的手法,详尽地描写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泰三十五岁时“突心痛而死”,但尚“心暖不已”,“喉中有声如雨”,文笔突兀,令人惊奇,造成悬念,自然引起下文。接着作者运用倒叙手法,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讲述了地狱中所见所闻: 入地狱、见府君、睹酷刑,拜世尊,然后受教生还。使用倒叙手法,自然地衔接起各个情节,主人公自述的形式,无疑又增加了故事本身的可信性。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多次使用描写、对话等手法,绘景状物,铺陈事件,渲染周围环境,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初写泰入地狱,文笔摇曳,笔调轻松,“复有二人乘黄马,从者二人夹泰掖,经将东行,不知可几里,至一大城……”把人带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接着是场景描写,写泰受审。审问者高声厉喝:作何罪?行何善?谛汝辞,以实言也……不可得虚!”言语中有警告,有威吓。寥寥数语,活脱脱刻画出地狱审问者的威严和气势。最为恐怖的是地狱受刑一节。行文至此,作者笔调陡转,不惜笔墨,极力夸张,种种刑械,万般惨象,罗列于前,读之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更有意味的是,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在阴森可怕的地狱世界之中,穿插描写开光大舍一节。这里,祥光瑞气一扫诸狱之中的恐怖气氛: 大殿是珍宝周饰,精光耀眼,更有神人 “姿容伟异、殊好非常”,乃度人之师,可以超度人们脱离苦海。泰在此少项即见有十人升虚而去。作者这段描写的用意是极其明显的。地狱世界是那么可怕,令人绝望、窒息,但只要虔心事佛,便会逢凶化吉。正反对比,从而大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小说洋洋洒洒一千一百余言,如此篇幅,在当时志怪小说中是罕见的。《赵泰》故事又载于 《幽明录》 中,凡九百余言己觉不同寻常,与此篇相比则不免逊色。
上一篇:《小说、戏剧·费长房(三则)》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还山贻湛法师》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