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咏禅思道人并序》原文与赏析
支 遁
孙长乐作道士之像,并而赞之。可谓因俯对以寄诚心。求参焉于衡轭,图岩林之绝势,想伊人之在兹,余精其制作,美其嘉文,不能默已。聊著诗一首,以继于左,其辞曰:
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
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
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
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
自强敏天行,弱志欲无欲。
玉质凌风霜,凄凄厉清趣。
指心契寒松,绸缪谅岁暮。
会衷两息间,绵绵进禅务。
投一灭官知,摄二由神遇。
承蜩累危丸,累十亦凝注。
悬想元气地,研几革粗虑。
冥怀夷震惊,怕然肆幽度。
曾筌攀六净,空同浪七住。
逝虚乘有来,永为有待驭。
诗前小序道明了写作本诗的原由。作者见到 “孙长乐作道士坐禅像”和赞文后,可能由于心相印,情相系,不由得来 “参焉于衡轭”,在这高山峻岭之中,想象那僧人就在这里,使作者首先感到的是佛像制作的精美,赞文写得绝妙,这就诱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于是 “聊著诗一首”,置于其后,这段小序表达了作者对于塑像精美制作的叹服,同时,亦想借此来表白一下自己的宿愿与希求。
诗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写景,即禅像坐落的环境,后一部分是抒发自己对禅师的崇仰之情。
诗文开篇气度不凡,“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高山耸立天际,神奇的山峰直落地面,给人以从天而降之感。走进里面更是幽,奇神往,“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这真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了。在这出神入化的仙境里“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作者在禅像出现前大量写景,这为后面的禅像展现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以山景的清奇幽雅,来烘托禅像的高洁清奇。观景令人留恋忘返,瞻像使人敬仰不已。接下来作者高度地称颂冲希子的行止和功德:“自强敏天行,弱志欲无欲。玉盾凌风霜,凄凄厉清趣。” 自强好学、进取,少年立志无欲,人品高洁,虽风霜而不敢加,几经磨砺而一心向佛,清德之心如刀刻木,虔诚向佛终年不止。由于这样,所以对世无欲无求,而对佛则 “摄二由神遇”,并且达到了“绵绵进禅房” 的境地。由于 “承蜩”,而达到 “凝住”。来已空,去亦空,造化成天地之元气,大师坐禅尽去“粗虑”,得到无限自在。“冥怀夷震惊,怕然肆幽度。曾筌攀六净,空同浪七住。逝虚乘有来,永为有待驭。”情切切,意绵绵,作者由衷地表达了对禅师的崇教之情,和自己的宿愿,自己也要登上 “六净”之境,禅师的“逝虚”,或可是 “有来”,作为仰慕的人一我将会永远成为你的“待驭”。
有一点需说明,即诗题与序文中所言“道人”、“道士”,其实皆指佛教禅师,而不是指信奉道教的道士。这在支遁的其它文章中可以得到印证。如支遁的《八关斋诗序》曰:“间与何骠骑(何充)期,当为合八关斋。以十月二十二日,集同意者在吴县土山墓下,三日清晨的斋始,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清和肃穆,莫不静畅,至四日朝,众贤各去。”八关斋,即佛教所持八戒之斋戒礼仪。文中所指与此斋礼的“道士”,自然为佛教僧人无疑。据此可知,《咏禅思道人》所谓“道人”、“道士,”即是指佛教僧人。
这首五言古诗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写景与抒情相兼的路数。这种手法虽属传统技法,但在应用上,因人而异,有的出神入化,有的拙手笨脚,在这首诗里,作者做到了恰到好处。写景应与情相融,才能愈见情深,景美。诗中的景不见一笔姹紫嫣红,但仍有令人神往之处,原因何在?这首诗不是踏青游春之作,也不是登高览秋之吟,而是咏禅思道人。所以不能写花红柳绿。展现在面前的是:“云岑竦太荒,落落英岊布”,深与广的结合,宏与静一体。处之于此令人肃穆。“回壑伫兰泉,秀岭攒嘉树。蔚荟微游禽,峥嵘绝蹊路。”这又为谈者勾勒出恬静,幽雅的美景。尽管这里有“兰泉”、“秀岭”、“嘉树”、“蔚荟”和“游禽”,但并不给人留下俗艳之感,因为这里“中有冲希子,端坐摹太素。”景物的描写为神像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陪衬。景与像融于一体,更显现出像的崇高与肃穆。接下来小叙了冲希子的行止,这种记叙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为下文中表述自己心愿起到了搭桥过河的作用。也就是说若无高尚行止,何能使人敬仰!正是由于对他“自强敏天行,弱志欲无欲”的钦敬,才会发出“逝虚乘有来,永为有待驭”,的宠愿。诗作者将写景、叙事、表情三者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得是那样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同时又将自己对禅师的崇敬之情寓于写景与叙事之中,使读者体会到作者“求参焉于衡轭”的目的和“不能默己”的原因。
这首诗在语言上吸收了汉乐府诗的优点,流畅自然,尤其表现在写景与叙事上,不给人以雕琢做作之感,有的诗句近乎口语,例如“投一灭官知,摄二由神遇”等,听来使人有亲切之感。
上一篇:《诗词曲赋文·咏怀诗(其三)》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咏龙阳观清泉》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