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外国道人》原文与赏析
荀 氏
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自说其所受术,即白衣,非沙门也。尝行,见一人担担,上有小笼子,可受升余。语担人云:“吾步行疲极,欲寄君担。”担人甚怪之,虑是狂人,便语之云:“自可尔耳,君欲何许自厝耶?”其人答云:“君若见许,正欲入君此笼子中。”担人愈怪其奇:“君能入笼,便是神人也。”乃下担,即入笼中;笼不更大,其人亦不更小,担之亦不觉重于先。
既行数十里,树下住食。担人呼共食。云我自有食,不肯出。止住笼中,饮食器物罗列,肴膳丰腆亦办,反呼担人食,未半,语担人:“我欲与妇共食。”即复口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许,衣裳容貌甚美。二人便共食。食欲竟,其夫便卧。妇语担人:“我有外夫,欲来共食;夫觉,君勿道之!”妇便口中出一年少丈夫,共食。笼中便有三人,宽急之事,亦复不异。有顷,其夫动,如欲觉,妇便以外夫纳口中。夫起,语担人曰:“可去。”即以妇纳口中,次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国中,有一家大富贵,财巨富,而性悭吝,不行仁义。语担人云:“吾试为君破奴悭囊。”即至其家。有一好马,甚珍之,系在柱下;忽失去,寻索不知处。明日,见马在五升罂中,终不可破取,不知何方得取之。便往语言:“君作百人厨,以周一方穷乏,马当得出耳。”主人即狼狈作之,毕,马还在柱下。明旦,其父母老在堂上,忽复不见。举家惶怖,不知所在。开妆器,忽然见父母在泽壶中,不知何由得出。复往请之。其人云:“君当更作千人饮食,以饴百姓穷者,乃当得出。”既作,其父母自在床上也。
在荀氏生活的东晋隆安、义熙年间,发生几件对佛学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隆安三年(399)名僧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赴印度求经,在义熙八年(412)航海回国。第二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写成《佛国记》一书。隆安五年 (401),后秦攻打后凉。当时鸠摩罗什回国途中客寓姑藏,被后秦迎到长安,开始广为聚僧授经、译经。身为同时代的人,荀氏不可能不有所闻。而且当时举国崇佛,佛教经义已然深入人心,荀氏自然难于远离这股思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为: “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这是对荀氏生活时代及其创作《外国道人》 的背景所作的剀切之论。
这篇小说,以外国道人的奇能异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分为两个部分。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叙述道人来国途中的灵异变化之事。“道人”,就是道术之人,魏晋期间,泛指僧道。“外国道人”就是外国僧侣(和尚)。但这个道人的道术却是从“白衣”那儿学到的。白衣,俗人的别称。《涅槃经疏》说:“西域俗尚穿白,故曰白衣。”这位道人修行得道,身秉异术,“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能求寄于不满升余的笼子中,“笼不更(变) 大,其人亦不更小,担之亦不觉重于先”。尤为令人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吞吐女人,丰饶的肴馔和饮食器皿。而那个女子又能吞吐其他男子。小说这种幻中设幻的构思,突出了道人出凡不群的奇异之能,同时又为下文显技惩恶作了充足的铺垫。
如果说小说前半部分道人的神异之术,仅能眩人耳目,令人惊叹的话; 那么,小说后半部分对道人惩治富而不仁的大富而略施小技的详细描述,简直大快人心。道人入国 (都城) 后,他先把大富珍爱的好马,神不知鬼不觉地从 “柱干”放入 “终不可破取”的 “五升罂”(一种瓦器) 中,逼着大富“作百人厨,以周穷乏”。这不过是牛刀小试。其后道人故技重演,把大富的父母从 “堂上”藏匿于”不知何由得出”的 “泽壶”(一种装润发及润面油膏的壶) 中。而当大富从道人言,“作千人饮食,以饴百姓穷者” 时,大富父母已 “自在床上” 了。这才是道人“破奴(指大富)悭囊”的手段所在。透过小说这种神乎其神的描述,人们似乎可以看到道人胜券在握,用道术以行 “仁义” 的从容身姿; 也可以看到大富心痛不舍而又不得不听命破财的狼狈举止。幽默含蓄的笔调令人品玩不已。本文的后半部分,从它的结构分布来看,似乎不如前一部分占得比例大。但从小说的结构功能来看,后半部分是全文的重心所在。文章前一部分铺叙、渲染得越是有力,道人的奇行异能表现得越是充分,后半部分道人对大富的惩罚来得也就越自然,越有 “水到渠成” 的妙用。小说前一部分为后文起到充分取势、尽情烘托的功用。
这篇小说想象丰富,题材新颖独特,人物行止饶有趣旨,无疑是释氏辅教志怪书中的佼佼者。小说取得如此成就,与印度佛经传说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本文前一部分的思维构架,基本上是衍袭 “梵志吐壶”这一佛经传说的。释氏《旧杂譬喻经》卷上云:
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至于道人入笼中而笼中宽急轻重不变事,鲁迅认为,它又本诸 《观佛三昧海经》卷一所记的佛白毫毛内有百亿光,其中现化菩萨,“毛亦不大”。而道人所谓 “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不过是汉代以来百戏幻术中 “吞刀”、“吐火” 之术的横移。
这篇小说行世后,梁朝吴均也作有相近题材的 《阳羡书生》。《阳羡书生》取 “梵志吐壶》和 《外国道人》 的前半部分,但在情节上摇曳多变,已有一定的丰富、发展。而且小说人物已“蜕化为国有”。但它少了 《外国道人》显技惩恶这一部分,虽说两文各得其旨,各得其妙,《阳羡书生》在内容上总显得单薄一些,不如 《外国道人》 主旨深沉。
上一篇:《小说、戏剧·哪叱太子》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大卫恩待米非波设》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