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寓言故事·自业力活》原文与赏析
昔波斯匿王,于卧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一作是言:“我依王活。”一人答言: “我无所依,自业力活。”王闻此已,情可于彼“依王活”者而欲赏之。即遣直人语夫从言:“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于是寻遣“依王活”者,持己所饮馀残之酒以与夫人。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持酒往与夫人。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还于王前。王见此人,深生怪惑,即便唤彼“依王活”者而问之言: “我使汝去,云何不去?”答言: “我出户外,卒得衄鼻,竟不堪任;即便倩彼,持王残酒以与夫人。”—— 王时叹言: “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
《自业力活》选自 《杂宝藏经》。《杂宝藏经》 旧题 “元魏 · (西域) 吉迦夜共昙曜译”。
《自业力活》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劝人不要与业力抗争,宣扬佛教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 的因果报应。释迦牟尼主张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同样,人的生命和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造因,自己受果、释迦牟尼在他的业报轮回说中宣扬业力是众生所受果报的前因,是众生生死流转的动力。众生的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意志,从本质上说就是业力。“业”,是行动或作为的意思。做一件事先有心理活动,为意业;后发之于口,为口业;表现于身体上的行动,为身业。释加牟尼认为,众生的身、口、意三业往往是由无明即无知决定的。业,体现着力量和作用、功德和过失。释迦牟尼认为业力的影响是不会消除的,众生所作的善业和恶业都引起相应的果报。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波斯匿国王。这位国王听见两个“内官”(即近侍)争论对人生的看法: 一个说: “我依王活。”一个说: “我无所依,自业力活。”说: “依王活”者,对人生的看法不符合佛理,是世俗的看法,这是由于 “无明” 即愚昧无知而造成的。说“自业力活”者,对人生的认识是符合佛理的,是佛教信徒的看法,这是由于 “明”而决定的。两个人的看法,从佛教教义来看,是相对立的。从国王的“我今乃知佛语为实”来看,他是知道佛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 的教诲的,他本应赞同 “自业力活”者对人生的看法。但是由于他“无明”,没有脱离世俗的贪欲,因此赞同那个说 “依王活”者对人生的看法。由于 “情同于彼”,还要赏赐他。赏赐那 “依王活”者,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依赖,合乎自己 “唯我独尊” 的主宰天下的观点,这里主要是表明自己不相信 “业力”,也就是不相信 “自作其业,自受其报”的佛的因果报应。他想凭藉自己的权势与富有,通过对 “依王活”者的赏赐,使 “依王活”者致富,来证明 “依王活”者对人生看法的正确,来否定 “自业力活”者对人生的看法。否定 “自业力活”者,就是否定佛语“自作其业,自受其报”。
国王没有直接把财物赏赐给 “依王活”者,而是让王后做赏赐的事,他想这样做,更能有力否定 “自业活”者对人生的看法,否定佛语“自作其业,自受其果”,肯定 “依王活”者对人生的看法。
国王先“遣直(直:近侍)人”告诉王后说:“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钱财、衣服、璎珞。”跟着就派“依王活”者拿着自己喝剩下的酒给王后送去。故事至此,“依王活”者得到王后厚赏,如果不出意外的波折,已肯定无疑;但偏偏发生了意外:“尔时,此人持酒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会复值彼‘自业活’者,即倩(倩:同“请”)持酒往与夫人。”中途换人,国王不知,王后也不知。王后只知道见到国王派来的人就重赏,不辨来者到底是谁,故“夫人见已,忆王之言,赐其钱财、衣服、璎珞”。国王正在坐等自己的“胜利”,不料回报的不是说“依王活”者,而是说“自业力活”者。国王很奇怪,迷惑不解。立刻叫来“依王活”者,一问才知究竟。故事至此,否定了“依王活”者对人生的看法,也否定了国王对人生的看法;肯定了“自业力活”者对人生的看法。国王在事实面前慨叹地说:“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夺:否定、改变)也。”“自作其业,自受其报”的佛理,是说凡是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事情,如果合乎佛理,就会受到善报;否则就会受到恶报。报的轻重程度由恶业善业的多少决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是佛的因果报应。国王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佛的“业力”的抗争,是不信佛法的行为,因而遭到失败的报应。
宣扬“自作其业,自受其报”的说教故事,在《大庄严论经》卷十五里也有一篇与《自业力活》的故事相似。
由于这则寓言宣扬的宿命论与中国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这个寓言的故事内容也被移植过来,乔妆打扮,成为中国的“名人轶事”。唐人张鷟《朝野佥载》里有:“魏征为仆射,有二典事之。长参时,征方寐,二人窗下平章(平章:品评、议论)。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征闻之,遂作一书,遣‘由此老翁’者送至侍郎处,云:‘与此人一员好官’。其人不知,出门心痛,凭‘由天上’者送去。明日引注,‘由此老翁’者被放,‘由天’者得留。征怪之,问焉。遽以实对。乃叹曰: ‘职料由天,固自不灵。’后代也不乏承袭者,如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主角改成宋仁宗了。此外,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也载有同类事例,写作上的因袭之迹历历可辨。
这则寓言叙事简括,言简意赅,于情节的曲折变化中弘扬佛理,警策世人。但寓言所宣扬的宿命论观点应予扬弃。
上一篇:《小说、戏剧·耆域》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陵》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