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学·《圣经·旧约》·开天辟地》原文与赏析
《旧约·创世记》第1、2章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水是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上帝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空气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说:“地要长出青草,结种子的菜蔬,和结果子的树木,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上有了青草,结种子的菜蔬,和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上帝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了两个大光体,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上帝看着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上帝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的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上帝说:“地要生出活物来,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上帝造出野兽、牲畜,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说:“我要照着我的形象,按着我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行动的活物。”上帝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的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作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圣经》的首篇《创世纪》所要回答的是那些萦绕在人们脑际而不能得到满意解释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高度哲理思辨的色彩,例如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世界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样一些从宏观到微观带有宇宙本源的问题,也就是“创世”问题。
上帝是什么 《创世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上帝(God)是基督教新教借用中国原有词语(《书·立政》:“吁俊尊上帝”)对其所信奉之神的译称。天主教译为“天主”。不论是基督教新教还是天主教,都相信他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对人世赏善罚恶。在《旧约》中,上帝的名叫耶和华(Jehovah或Yenevah),不过据近代学者考证,耶和华应读作雅赫维,雅赫维的意思大约是“永存者”,它在希伯来文中写作JHWH,因希伯来文仅记辅音,不记元音,此读法失传。还有人认为,雅赫维的写法也不对,正确的写法是“亚卫”。上帝还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即主、圣父、造物主等等,和圣子、神子、圣婴、基督、耶稣都是指同一概念一样,他们的区别是作用不同。犹太人和基督徒虔诚尊信上帝,不能直呼直名,故称之为“主”;对基督教“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位格来讲,他就是“圣父”;从上帝创造万物的角度上说,他又是“造物主”。
这只是名称上的上帝,实质上的上帝到底是什么呢?犹太教奉上帝为“唯一真神”,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而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的概念被大大地发展了。世界上所有一切完美属性无不为上帝所具有,他全能、全善、全知、全在和全备。他超越于万物又内在于万物,他是超越时空的,具有无限单纯和独一的特质,他永恒存在、永远存在。神学上的不可知论认为: 人们不能说明上帝 “是”什么,而只能说上帝 “不是”什么。“上帝的本质是人类、以至天使无从知道的。在某种意义上,他甚至连他自己也无从知道: ‘上帝自身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因为他不是一个什么;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于他自己和对每一个智者都是不可理解的。’ 在诸事物的存在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存在; 在诸事物的秩序中看到他的智慧; 在诸事物的运动中看到他的生命。他的存在是圣父,他的智慧是圣子,他的生命是圣灵。”(转引自《西方哲学史》,罗素著,第495页)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上帝的理解只能依靠信仰了,用信仰来感觉上帝的存在和理解上帝的本质,用信仰代替理智和思考。
上帝的灵 《创世记》写道: “地是空虚混沌,水是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圣经》描绘了一幅世纪初的原始景象:世上一切都混沌未开,黑暗是这里的主宰,只有上帝的灵悠然地游荡。上帝的灵是什么?这牵扯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宗教概念。有人认为,上帝的灵一词在古希伯来人的文字里,更正确的翻译是上帝的呼吸。早期基督教曾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其中尤以斯多葛学派为甚。斯多葛学派认为,在一切物体中,最根本最原始的是火焰的气息。他们把它叫作“逻各斯”(即宇宙理性,中文翻译成“道”),或者叫作神。物体和理性 (或者说物质与精神),世界和神都是同一个东西。亚历山大的犹太哲学家斐洛融合犹太神学、柏拉图斯多葛学派的学说,把上帝看成是不可名状的、无从界说的、超越一切时间观念的神,并在上帝和他所创造的世界之间,安置了一位神性的 “逻各斯”,他称之为 “上帝之子”,“第二位神”。他提出了 “逻各斯”即神的理性的主张,把“逻各斯”解释成上帝的一种作为,是上帝与万物之间的中介,并用它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种思想被后来的基督徒们所发展,在《新约》中,耶稣就是上帝的使者,他“道成肉身”,降临人世,以自己的牺牲拯救人类脱离苦难。
因此可以说,“上帝的灵”就是 “逻各斯”,就是 “道”,而它既是上帝与万物之间的中介,又是上帝本身,它们有区别,又是同一体,在 《新约 ·约翰福音》 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声音洪亮的开场白: “宇宙被造以前,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就是 《新约》对道与上帝关系的最明白无误的解说。再以后,公元4世纪的 《尼西亚信经》中规定了三位一体说,将“道成肉身”的耶稣定为第二位格,更加明确地阐述了圣父、圣子、圣灵既互相区别,不容混淆,又同性同体,无大小尊卑的信条。
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这是一个宇宙起源的问题。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天地间的唯一的神,这是一神教的最基本的概念。正是他,创造了天地万物。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可以看出,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分开昼夜晨昏; 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和苍穹; 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海洋,还有青草、菜蔬、树木、果实。第四天创造了太阳、月亮和众星,据此有了年、月、日; 第五天创造了水中的鱼类、天空中的鸟类;第六天功劳最大,先创造了地上的牲畜、昆虫、野兽,又照着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泥土造人,造了男人又造女人,并赐福给他们,让他们繁衍众多的子孙,治理土地、海洋和天空,赐给人和鸟兽食物。第七天,上帝造物的工程完毕了,他也累了,所以定这天为安息日。
在《圣经》中,“起初上帝创造天地”的天地就是指万物,它包括天地、万物和人。因此说“创造天地 ”就等于说“创造万物”。由于《圣经》文字简约,我们不能知道上帝究竟如何创造了天地万物?是从已有的材料创造了万物,还是连材料也是上帝造的?根据基督教神学家的发挥,认为在世界被创造之前,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只有唯一的上帝存在。上帝不是从自身分化,从自身创造出世界,也不是借助材料创造出世界,而是从无中创造出世界。这些说法并经不起严格的推敲,“起初上帝创造世界”,“起初”是什么时候?“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在上帝创世之前就已经有水了吗?“地是空虚混沌,水是黑暗”,“混沌”、“黑暗”不也是一种状态,一种存在吗?但宗教中没有理性的地位,它只要求用盲目的信仰来代替理性的思索。
然而,依据《圣经》的说法,上帝辛勤劳作了六天,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的确也是功高盖世了。
上帝创造人 这是一个人类起源的问题。上帝在“创世”的最后一天创造了人,从人最后来到这个世界这一点上,倒是颇符合生物进化原理,上帝先创造了大自然,再创造了植物,然后创造了动物,最后轮到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它们相隔的时间只有几天,然而在上帝那里,可能是:山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吧。
上帝是如何造人的?按《创世记》第一章的说法:“上帝说‘我要照着我的形象,按照我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但在《创世记》第二章里,又这样写道:“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上帝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章里,上帝已经按照他自己的形象造好了男人和女人,在第二章里又说上帝用尘土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这两种说法显然并不一致,使人感到上帝好像两次创造了人类。
《创世记》的宗教价值 《创世记》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基督教思想家看来,创世是一个永远的过程:一切有限事物的实体都是上帝。被造物并不是一个与上帝有区别的存在,被造物存在于上帝之中,而上帝以一种不可言喻的方式在被造物中显示他的存在。
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在《创世记》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创世记》是基督教神学的源头。这表现在一、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上帝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上唯一的主宰。二、上帝创造人类,人是被创造者,人的行为必须对上帝负责。三、上帝执行赏善罚恶的使命,他是严厉的,同时也是仁慈的:凡服伺他的,按照他的教导和意志办事的,他予以褒奖;凡违反他的意志,犯下恶行的,他予以惩罚。四、“原罪”概念。由于不听上帝的话,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上帝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上帝惩罚。他们的子孙生来就是有罪的,必须通过敬奉上帝来赎救,才能免除苦难。五、挪亚得救。由于人的罪恶很大,上帝降洪水使人类毁灭,只有敬奉上帝的“义人”挪亚在上帝的引导下建造方舟幸免于难,为人类保存了生命的种子。这些概念加上《旧约》中上帝的选民的概念、弥赛亚(救主)的概念和天国的概念,以及《新约》中圣母玛利亚童贞怀孕的神迹和耶稣“复活”概念,构成了基督教神学中的基础。后世的基督教神学家们把这些概念阐述得更加明晰、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对人们“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新约·提摩太后书》第三章)
《创世记》的时间观念 《创世记》所描绘的是两种诞生,即宇宙的诞生和时间的诞生。上帝在六日之内完成了宇宙天地万物的诞生,与此同时,时间也诞生了。因为在“创世”之前(六日以前)时间是不存在的,“上帝的灵”一开始就置身于时间空间之外它超越一切“运行在水面上”。有时间概念的第一日就是上帝 “创世” 的第一日。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认为,世界为什么没有被更早地创造呢? 因为不存在所谓 ‘更早’ 的问题。时间是与创世的同时被创造出来的。上帝,在超时间的意义上来说,是永恒的; 在上帝里面,没有所谓以前或以后,只有永远的现在。上帝的永恒性是脱离时间关系的;对上帝来说一切时间都是现在。他并不先于他自己所创造的时间,因为这样就意味着他存在于时间之中了,而实际上,上帝是永远站在时间的洪流之外的。因此,对于奥古斯丁来说,如果没有被创造物(天地、日月、植物、动物和人),也就不可能有时间,因而谈论创造以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的概念中,时间纯粹是某种精神的产物,而不是脱离精神的存在。
《创世记》的美学观念 《创世记》所包含的美学观念大致有一、上帝是美的。上帝的具体形象如何,没有描绘,但上帝“照着我的形象,按着我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赋予人类如此大的管理权限,并且赋予人类一种全新的面貌,他“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必然对自己的形象是满意的。上帝的美还表现在精神上,他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人间天上一切事物美丑善恶的最后仲裁者,也就是说,他所理解的美就是美,他所理解的善就是善。在《圣经》 中,虽然他对人类有非常严厉的惩罚,但那是人类不敬奉他,是咎由自取; 而当人们敬奉他时,他又很善,显出种种神迹,帮助人类脱离苦难。这种善行就是美德,在《旧约》 时代,善和美是很难区分的。
二、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也是美的。《创世记》 中有多处这样的记载: “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看着所造的一切都甚好。这些话也可以这样理解: “上帝看着他所创造的一切,感到都是美的。在 《旧约 ·传道书》中,也有这样的字句: “上帝各按其时所创造的一切都很美。”上帝辛勤劳作六天,创造出天地、日月、草木、飞禽走兽和人类,对这些成果,他有理由感到满意。虽然上帝说: “要有光”,就有了光; 上帝说: “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就按他的意思办成了,但这艰苦的 “创世”劳动仍然持续了六天。世界是美的,因为它是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世界是美的,也来自上帝心灵上的愉悦。
三、创造产生美。或者说美产生于创造之中。世界之所以美是由于它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的美产生于上帝创造世界时是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一样来创造,它是上帝有意识的产物。上帝创造世界时,“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有生命的灵投入这空虚混沌之中,从此世界创造、秩序和生命产生,这种创造不是一种无意识无人格的创造,而是上帝的意志的表现。这种创造暗示了不论是创造世界还是创造艺术,都不是对旧有存在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一种全新事物的诞生。这种诞生物由于是世界万物而尤其显得壮丽辉煌。这种创造不服从任何先在的理论和原则,只服从创造者的目的,是一种自由想象的结果。对于全新的创造来说,它无所谓美丑,也就是说它必然是美的,而后来的复制、模仿、整理、加工、甚至革新都以最初的创造物为参照。
《创世记》的写作特点 《创世记》的写作特点主要表现为:1. 文字质朴、语言简洁。从 《创世记》 的第一章、第二章来看,《圣经》 的文章可以说自成一种风格。它言简意赅、字斟句酌,没有过多的形容词,语言结构也比较精练,短句多,长短交错,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六天的创造,每天都在创造工程结束时,说上一句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 (以下每段各是第二、三、四、五、六日)。这给作品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好像是歌词的副歌:“夜晚来了,早晨来了,这是第一天。”每天的创世工程之后,都要咏唱一段。
2. 内容丰富、涵义广博。“开天辟地”仅用《创世记》第一章31节、第二章3节就描绘上帝创造的一个崭新世界的诞生。大而言之,它包罗宏富,其中有太初混沌状态,上帝的思想,创世的过程;还有宇宙万物具体的创造时间。小而言之,它又非常具体细微,如第三日上帝说:“‘地上要长出青草,结种子的菜蔬,和结着果子的树,果子都包着核。’事情就这样成了。”在第三天的创造物中,地上要有草,也要有菜蔬,菜蔬要能结种子,果树要结果,果里还有核。上帝想得的确周到,不光要有植物,还要让植物能够通过种子和果核繁衍,生生不息,为鸟兽虫鱼和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3.叙事有序,有条不紊。仔细研究“开天辟地”这一段文字,可以发现上帝在创造世界时是井然有序的。上帝创造世界,共分有八大类,即创造光明(分开昼夜)、水和空气(天)、分开水陆(地)、创造植物、日月众星、水中的鱼类和天空的鸟类、陆上的动物和人。其中鱼类、鸟类和动物算作一类。到上帝休息时为止。它们排成七天一礼拜的期限。其中六天的创造分成两段。每段三天,前三日是准备日,后三日是完成日。第一日创造了光明,第三日创造了发光的众星;第二日有了水和空气,第五日创造了水中的鱼类和天空中的鸟类;第三日有了陆地和植物,第六日创造了陆栖动物和人。两两成对,有条不紊。这种对应观照的写法令人惊讶,虽然创造工作本身是繁重艰辛的,但世界的创造的过程却是如此宁静和谐。
4.叙事风格庄重肃穆。《创世记》的叙事风格自成一体,由于文字质朴、语言简洁而又内容丰富、涵义广博,构成一种宗教式的庄重肃穆。
在天地万物造齐之后,上帝在第七天歇了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这就是犹太教节日安息日的由来。
《创世记》的不同版本 对于宇宙本源,世界初始的“创世”问题《旧约·创世记》以它自己的宗教观点作了回答。世界上许多其他民族也有其风格各异的表述。在新西兰的阿马里民族,在非洲的不同部落,在马达加斯加的沙卡拉瓦部落,在伊朗的“圣经”《阿维斯塔》中,在芬兰人的传说里,在《古兰经》和佛经的记载中,都有种种不同的“创世”神话和传说。由于考古的成果和楔形文字的破译,可以说,美索不达米亚人——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和亚述人中流传的《巴比伦史诗》和《吉尔伽美什史诗》对世界起源的看法直接影响了《圣经》中“创世”概念的形成。
中国也并不缺少“创世”文化。中国“创世”文化的创始者是盘古。传说他生于天地混沌之中,后来天地开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极低。所有的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都是他死后,由他身体的各部分变成的。通过盘古的传说,人们试图解释宇宙起源的“创世”问题,而且将宏观宇宙与微观人身相类比。这一方面表达了中华民族整体把握的思维特征,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神话观念中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有机联系。
中国少数民族中“创世”文化尤其丰富,其中纳西族、瑶族、白族流传有不同的《创世记》,彝族的《梅葛》、《阿细人的歌》,以及《苗族古歌》等,都属于反映“人类社会的童年”的创世史诗。纳西族《创世记》写最初天地混沌未分,是神的九兄弟和七姊妹在“东边竖起海螺柱,南边竖起松石柱,西边竖起宝石柱,北边竖起黄金柱,中央竖起一根撑天大铁柱”,天地才得以撑开。《苗族古歌》说云雾相交,生出两只大鸟科啼和乐啼,这两个巨鸟相交才生了天和地,然后用斧子劈开,用锅煮圆,用篙枝撑住,天地才分开。对人类的起源,纳西族《创世记》说人类始祖恨依恨仁是从海蛋里孵化出来的。《苗族古歌》认为枫木是万物之种,人也是枫木生的。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少数民族史诗,是中国“创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折地反映出各民族人民对宇宙本源的认识。
如果我们将天文学的最新理论 “宇宙历”理论和上帝创世的说法进行比较,那将是很耐人寻味的。“宇宙历”是假设宇宙发生了大爆炸,以此为起点研究宇宙发展过程的早期、中期、晚期各个阶段的时间。宇宙年一年是150亿个地球年,宇宙年的一天,相当于4000万个地球年。宇宙历的简明的形式表达了宇宙发展史中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按照宇宙历的时间序列排列,11月1日宇宙发生了大爆炸,5月1 日银河系形成,9月9日太阳系产生,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5日地球上生命诞生,12月19日,脊椎动物出现,21日,动物从海中登陆。24日,恐龙兴起,28日,恐龙灭绝。29日,灵长类动物诞生,30日,类人猿出现,31日晚10时30分,原始人类出现。11时46分,北京猿人学会了用火,11时59分50秒,地球上出现了古代文明,人类开始迈入文明的大门。
宇宙历把漫长历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压缩在一个宇宙年中,不仅清楚地揭示了宇宙事件的先后发生,而且揭示出生物进化、文明发展的加速度性质。宇宙历的概念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在 《伊甸园的飞龙》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这种最新科学假设将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压缩为一年的时间,而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只用了6天的时间,我们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与宗教的分野。
上一篇:《诗词曲赋文·庐山记》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少数民族宗教传说·开洞》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