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贻小尼师》原文与赏析
王 建
新剃青头发,生来未画眉。
身轻礼拜稳,心慢记经迟。
唤起犹侵晓,催斋已过时。
春晴阶下立,私地弄花枝。
佛教称出家男僧为比丘,出家女僧为比丘尼。比丘尼俗称尼姑、尼师。在唐代除了个别皇帝反佛外,大部分皇帝都支持佛教,致使佛教日盛,到处建寺,度僧。从统治阶级来说,是企图借佛教以麻痹人民的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从人民来说,有的是为了逃避赋役,所以 “度人不休,免租庸者数十万”(《旧唐书》卷101 《辛替否传》); 有的仕途失意,人生坎坷,借此求得精神寄托。因此当时许多人,甚至纨绔子弟都把做官与“成佛”作为自己的理想。这首诗就是用白描的手法生动揭示了一位小尼姑的神情和心态。
开头两句 “新剃青头发,生来未画眉”。剃头发、胡须,穿着染衣,是为了破除骄慢自持心。青头发,即乌黑头发。画眉,用黛色描饰眉毛。两句意为: 新近才剃去乌黑的头发,有生以来还没有描饰过眉毛。“新”字,点出其刚入佛门,尚未失去其幼嫩的稚气;“未”字,点出其还保持自然的本性,未失天真的童心。起笔就抓住了这位初入空门为尼姑的少女外形相貌的主要特征,展现给读者。
“身轻” 二句,意谓小尼姑年少身体敏捷,而向佛致礼时却是那么虔诚稳重。但由于心性不太灵巧,记诵经文又是那么迟慢。“轻”说明其年少故而手脚敏捷; “稳”说明其稚气听话,对师傅的教导诚心力行。“慢”揭示其毕竟嫩稚,尚有轻忽的一面,故而“迟”——显示出记性的迟纯。作者以 “轻”而 “稳”、“慢” 而 “迟” 的搭配,使本属于抽象的年华、心性,顿时产生了形象感,使人如见其形,能悟其意。这就是作者善于“炼字”之功,以 “炼字” 求得 “诗眼”,以“诗眼” 点话诗境。
“唤起”二句,意思是:在天刚朦朦亮时就叫唤她起床,催她去寺厨做饭 (斋,本佛家语,即 “中食”,此指寺厨),可是她却迟迟不起,结果耽误了时间。这是从行动反应上,透露了这位小尼姑虽然在庄严的佛堂上循规蹈矩,而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表现出懒散贪睡之习。正因为她是刚剃度的 “小尼”,不是久居空门的 “老尼”,如此表现她就更真实地展示其年少幼稚的本性。
上面六句,已经写出了小尼姑既虔诚礼佛的一面,又透露其仍不失凡俗少女心性的一面。到最后两句,可以说是画龙点睛: “春晴阶下立”五字,写出时间、地点、动作——在晴朗的春天,一个人独立阶下。这里是“阶下”而不是 “院中”、“堂上”,可知是不为人见的偏僻之处。因为出家人是不许有怀春之情的。“私地弄花枝”——暗地里在抚弄着手中的花枝。“阶下”与 “私地”构成一个特定的空间; “春晴”与 “花枝”构成一个特定的时间; “立”与 “弄”构成一个特定的动作,以形传神,使少女那颗默默的怀春之心,神情毕露,所谓 “丝中传意绪,花里见春情”是也 (南齐王融 《咏琵琶》诗,见 《玉台新咏》)。这结束全篇的末二句,真可谓神来之笔,出神入化,意味无穷; 少女那既皈依佛门之诚,又未脱却尘俗之常的微妙复杂心理,生动感人地活现在读者眼前。
上一篇:《域外诗词·贺云山老人剃发》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赠东林总长老》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