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节选) 杨泉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
儒家立浑天以追天形,从车轮焉。周髀立盖天,言天气循边而行,从磨石焉。斗极,天之中也。言天者必拟之人。故自脐以下,人之阴也;自极以北,天之阴也。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天者,君也。夫地有形而天无体,譬如灰焉,烟在上,灰在下也。浑天说天,言天如车轮,而日月旦从上过,夜从下过,故得出卯入酉;或以斗极难之,故作盖天,言天左转,日月不行,皆缘边为道。就浑天之说,则斗极不正;若用盖天,则日月出入不定。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
天者,旋也,均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大仰。
日者,太阳之精也。夏则阳盛阴衰,故昼长夜短;冬则阴盛阳衰,故昼短夜长;气之引也。行阴阳之道长,故出入卯酉之北;行阴阳之道短,故出入卯酉之南;春秋阴阳等,故日行中平,昼夜等也。
月,水之精。潮有大小,月有盈亏。
星者,元气之英也;汉,水之精也。气发而升,精华上浮,宛转随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汉,众星出焉。
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太阴则无光,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极也。
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故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熛以怒,怒风也;秋风劲,其风清以直,清风也;冬气□,其风惨以烈,固风也;此四正之风也。又有四维之风东北明庶,庶物出幽入明也;东南融风,以道以长也,西南清和,万物备成也;西北不周,方潜藏也。此八风者,方土异气,疾徐不同,和平则顺,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下之性,自然之理也。
地者,其神曰祇,祇,成也,百生万物备成也。其卦为坤,其德曰母。地形有高下,气有刚柔,物有巨细,味有甘苦。镇之以五岳,积之以丘陵,播之以四渎,流之以四川,盖气自然之体也。地发黄泉,周伏回转,以生万物。地者,天之根本也,形西北高而东南下,东西长,南北短,其尽四海者也。
夫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龟龙体,有麟凤儿,有弓弩势,有斗石象,有张舒形,有塞闭容。有隐真之安,有累卵之危,有膏英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四形者,气势之始终,阴阳之所极也。
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
游浊为土,土气合和,而庶物自生。
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死,犹澌也,灭也。譬如火焉,薪尽而火灭,则无光矣。故灭火之余,无遗炎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
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于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
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
稼,借耕也;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农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少,穑欲多;耨欲缓,收欲速:此良农之务。
夫工匠经涉河海,为以浮大渊,皆成乎手,出乎圣意。
夫蜘蛛之罗网,蜂之作巢,其巧妙矣,而况于人乎!故工匠之方圆规矩出乎心,巧成于手。非睿敏精密,孰能著勋形、成器用哉?
夫五经则四海也,传记则四渎也,诸子则泾渭也。至于百川沟洫畎浍,苟能通阴阳之气,达水泉之流,以四海为归者,皆溢也。
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
〔注释〕皓天:皓通“昊”,皓天即昊天。从:依照。斗极:北斗星。脐:肚脐。经:分布。大仰:崇仰。熛:火花纷飞状。巨细:大小。渎:河流。隐真:隐通“稳”,隐真即稳定镇静。膏英:土地肥沃。塉埆(jīquè):土地贫瘠。游浊:指混浊之气。澌:灭尽。谷气:食物之气。耨:除草。鹑麽(gōulù):巨船。勋形:事物具体形态。沟洫:水渠。畎浍:水田间的小沟。聒耳:声音嘈杂。
(夏广兴)
〔鉴赏〕三国时吴国“处士”杨泉所撰写的《物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探讨并阐发了“自然之体”和“自然之理”,同时还论证了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其间蕴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物理论》在南宋时已散佚,清人有辑本。
杨泉的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是在于坚持了关于世界本原的“元气”自然本体论。这是他在继承我国先秦至汉代关于“气”是天地万物本原的思想基础上,又比较研究了已有的各种宇宙天体结构学说,通过理论总结提出的。据《晋书·天文志》载,当时的天文学,主要分为盖天、浑天、宣夜三家之说,其中以宣夜说较为科学,杨泉就是此派学者。宣夜说的基础是元气无限论,它论证了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充满了气体,从而构成各种星球乃至无限的宇宙。杨泉认为,浑天说与盖天说都解释不清日月列星的运动问题,他指出:“夫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这里的“元气”,主要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概念。这是很有见地的结论,现代宇宙科学,也证明星际空间充满着尘埃云。可见,杨泉等宣夜说学者对于气的物质性是有其初步的感性认识的。
在天体结构问题上,杨泉否定了自古以来坚硬的固体天穹的假设,以宣夜说论证浩然无边的太虚只是唯气而已,从而打破了盖天说与浑天说以为宇宙是一个有形的物体的局限,进而依据宣夜说的理论论证了自然观上的宇宙物质性和无限性。仅就此观之,似乎杨泉讲的是气一元论,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说,“所以立天地者,水也”。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天地立在水中,好像张衡在《浑天仪》中所说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杨泉又说:“夫水,地之本也,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皆由水而兴。”照这个说法,水是地之根本,天地元气、日月星辰,都是从水产生出来的。由此可知,杨泉的宇宙发生论,不是气一元论,而是水一元论,即认为自然界的本原是水。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为土;水变为蒸汽,上升为天。“土气合和而庶类自生”。这个气就是天,土就是地,在天地和合的情况下,万物皆自然发生。就是说这里用不着上帝,用不着造物者,毋需外物的推动,事物本身阴阳两气的相互作用便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关于形、神问题,杨泉也从其唯物自然观出发加以说明,指出人也是物质性的水之气的产物:“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他继承桓谭、王充的神灭论思想,以薪火来比喻形神关系,人死如火灭,而火灭无光炎,故人死也无灵魂存在。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杨泉强调人力可以胜天的理论。既然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运动变化是“气积自然”、“阴阳激发”的“自然之理”,“非有使之者也”,人便完全可以掌握万物变化规律的客观性,利用和改造自然,在自己的活动中做到“事物之宜,法天之常,既合利用,得到之方”(《织机赋》)。在发挥人力方面,杨泉极力称赞机械的作用,用热情的语言赞美和歌颂了手工工艺的巧手慧心,特别是他把工匠们的智慧誉为“圣意”,这在历史上的确是很不寻常的。
杨泉是一位以研究自然科学为基础而阐发唯物论的思想家,在魏晋时代,其《物理论》能够傲然自持,未受到当时清谈浮华的玄学之风及正与玄学合流的佛家学说的影响,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上一篇:刘熙《释名·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郦道元《水经注·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