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序 郦道元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测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管窥天,历筩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大传》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枉渚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夥。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漾,固难辩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
〔注释〕天以一生水:“一”可理解为道也可解释为一元,指天在形成之时的状态。届:至,到。精薄肤寸:意为浑然无间地融为一体。崇:通“终”,崇朝:一个早晨,形容时间短暂。泽:雨露。合:全,满。灵宇:宇宙,天下。冲:深。渊冲:深厚。鸿:浩大,洪大。周:包罗广泛。备:详尽。都:优美的。赋:一种韵文。裁:体裁,这里意为由于赋的体裁的限制。粗缀津绪:大体上理出了河流的源流。阙:通“缺”。旁通:(材料的)融会贯通。宣导:疏导。赜(zé):这里指旧迹。达其津照:对照有关材料踏勘河流。屏(bīnɡ)营:惶恐的样子,这里表示无所适从。深经:深奥的经典。道:这里指个人的思想文化修养。沦:没落,这里表示缺乏。要博:指专精渊博的学问。机:机敏。观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表示类推。捐丧:散失。历:通过。筩(tǒng):“筒”的异体字。时昭:意为有时看得清楚。躔(chán):野兽的足迹,这里指经历过的地方。绵古:远古。芒:通“茫”。芒昧:模糊不清。华:华夏民族。戎:少数民族。华戎代袭:指华戎各族王朝的相互更替。郭邑:城邑。空倾:荒废。戕(qiānɡ)改:改道。书图自负:地理书籍中的舆图标示很不一致。乱流而摄诡号:河流交错,名称也发生变乱。直绝而生通称:河流直穿而过而产生通称。渚(zhǔ):水中沙洲。枉渚:指水湾。交奇:曲折交错。决澓(fù):奔泻回转。躔络枝烦:形容河网错综复杂。系夥(huǒ):形容源流纷繁如麻。十二经:指儒家经典。通:通晓。轻流细漾(yànɡ):小溪细流。径见之心:谦语,犹言肤浅之见,一得之见。舆徒:地理学家。阙如:略而不论。撰证:撰文验证。寻省:查阅。
(施忠连)
〔鉴赏〕河流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农业灌溉、水灾的预防与治理、交通运输、地方的旅游业关系极大,许多河流又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联系,因此研究河流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对于国计民生,以及在学术研究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具有重视研究河流水系的悠久传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术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其中享誉极高的一部。
《水经》据清朝全祖望的研究,产生于东汉初年,但戴震认为它是三国时的著作,作者不明。此书记述了我国河流水道137条,但文字十分简约。《水经注》就是为之作注的。它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达1252条,注文多于《水经》12倍,共四十卷。《水经注》以水道为纲,进而描述与之相关的、不断变化的地理情况,并且记录了河流两岸和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演变。此书引用的书籍多达437种,而且辑录汉、魏碑刻350种,对北魏以前的水道、水利设施、土地物产、建置沿革、聚落兴衰、人物掌故、灾害以及种种相关自然现象,无不详细记载。北魏以前的故事传记,也因注文而保存了梗概。注文还涉及印度、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语言绚丽生动,行文跌宕多姿,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古代山水散文的集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郦道元(?—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曾任颍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刺史中尉等,北魏末为奸人设计害死于奉使关中的路途中。
作者在这篇自序中首先盛赞水的功用和力量的伟大,说明博学多闻的人也不能探测它的深浅,洞察它的浩大、奥秘,旨在强调难以穷究它的流径走向。然后文章概述前人的地理著作的优缺点,主要是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作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指出了河流地理学研究中的问题或困难。从主观方面看,有的地理学家不愿对有关材料加以对比研究,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各自按照自己的看法著述;也有一些学者重视材料,他们按图索骥,寻访旧迹,听到了许多关于州郡疆域的谈论,却不能实地察看,去伪存真;而另外一些人喜欢游历九州四海,但很少比照相关材料踏勘河流。这样,他们自然不能提供准确、完备的地理知识。而从客观上说,河流地理的历史与现实的状况十分复杂,考察起来相当艰难。作者指出,远古留下来的材料很少,那时情况不易弄清;各个民族的政权相互更替,其间城邑有不少荒废了,河流改道的事经常发生;各个时代又常常改换地名水名;河渠有显有隐,这使地理书籍的记载不一致;有的河流交错而多有变名,有的直穿而过产生通称;加之水湾萦纡交错,流水急湍回溯,河网错综复杂,源流纷繁如麻,即使精通了经典文献,也是很难弄明白这些情况的。
显然,这些就是郦道元在从事他的伟大工程时清楚地看到的问题和困难,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郦道元所承担的事业是多么的艰难和繁重。然而,他以无畏的理论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克服了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不仅深入研究、广泛查阅各个领域的书籍和材料,而且不辞劳苦,亲自跋涉于荒郊野外。他利用任职和其他各种机会,周游了我国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区域,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江苏和安徽。所到之处,他寻访古迹,考察河道,追溯源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有趣的是,他还注意搜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可以说《水经注》是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果。
历经艰辛的科学研究和细致的社会调查,郦道元掌握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增补以往著述之未备,订正前人记录之讹误,从而使《水经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即以《水经注》对河流的调查研究为例,它详细记录了干流、支流、发源处、合流处、某段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以及沿河所经伏流、瀑布、湖泊。他考察的湖泊、沼泽有五百多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三百处。郦道元还描述了各地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所记洞穴多达七十余处。
由上可见,郦道元不仅是一个正直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兼具科学精神和艺术气质,并把这两方面完美地结合于一身。
上一篇:杨泉《物理论(节选)》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下一篇:灵枢·本藏·《黄帝内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