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招焉。止生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
潭上者,有灵应,观之。冈合陂陀,木杪之水坠于潭,清凉一带,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口口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复得路,登登之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是时残阳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犹红洲边,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赪,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乎。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
作者曾与友人三次游览南京清凉山的乌龙潭。第一次,只是在岸边的轩阁上眺望;第二次,乘木筏游潭,遇大风雨,中流折返。两次均未能尽兴,因此有这第三次之游。
文章开头,追述初游、再游所见景物,因已有两篇游记,这里只一笔带过。随之写潭周“冈合陂陀”,“丛灌其后”,下雨时,雨水从树梢和屋檐上注入潭中,冬夏一样的深泓。作者与友人这次游览,已是七夕之后五天,正是初秋季节,莲叶未败,深绿处清香四溢,而隔岸林木之中,隐映朱垣,深翠与深红相映成趣。接着写泊筏上岸,登登之冈,观赏“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的景致。此刻,友人说这里“頫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是可以久居养老之地。发出“老此无憾”的慨叹。这样写,对下文中所写的夕阳晚霞、月夜垂柳等景致,显然是铺垫和衬托。
描写晚霞的一段,文笔优美,宛然如画。当夕阳将落未落之际,明月却已升空,晚霞四起,红光四射,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色也不断变换,霞光从洲边红起,然后在潭左方红,莲叶下红,终于全潭红遍,而且明霞作底,杂以五彩。这是多么绚丽的一幅夕阳晚照图,色彩是如此鲜明,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随着暮色的深沉,渐显出夜月之美,潭中月浮波际,放射出数十道金光,如“七夕电影”,而岸边柳丝摇曳,如垂垂拜月,清景无限,幽美动人,又别有一番情趣。
这两小段文字,是本文中着重写景的美章佳句,很能反映出作者刻划山水的文采和情思。面对夜月清景,作者在赏爱之中,忽而想到第二次游潭时遭受风雨的狼狈情状,两次游览,两番景象,更加觉得此夜清景难得,故而“相与上阁,周望不去”,在流连中,又恰好看到点点渔灯,在荟蔚丛绿中闪烁,与天光水光相映,良多趣味,殊为可爱,更增添了夜游乌龙潭的兴致。
纵观作者游乌龙潭的三篇游记,以本篇最为佳美。在作者如锦似绣的描绘之下,生动地再现出乌龙潭暮色、月色之美,创造出清出新奇的意境,令人把玩不绝,陶然其中。
上一篇: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