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
东晋·陶渊明
【题解】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良。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因厌恶官场黑暗,退隐乡里,成为着名的田园诗人。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后的作品,文中重点讲述了作者归隐后所感受到的田园乐趣,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志趣、不苟于世俗的情操,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任随自然,乐知天命”的消极思想。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注释】
[23]胡:何,为什么。
[24]追:补救,挽回。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迫于生活而失去自由,为什么还要胸怀惆怅独自悲哀呢?我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而未来的事还可以及时弥补;实际上我走错的路还不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所做正确而昨天是错误了。
【原文】
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5]。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27]。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28],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29],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0],抚孤松而盘桓。
【注释】
[25]熹微:晨光微弱,朦胧。
[26]眄:闲散地观看。柯:树枝。
[27]审:知晓、明白。容膝:形容屋小只能容下双膝。
[28]策:持,拿着。流憩:到了哪里就到哪里休息。
[29]出岫:谓云彩从山间飘出。岫。峰峦。
[30]翳翳:昏暗的样子。
【译文】
船儿在水中轻轻地摇荡,清风在徐徐地吹拂着我的衣服。向行人探询前去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朦胧不明。一看到我那简陋的房子,我高兴得往前奔跑起来。童仆们出来欢迎我,幼儿在门口等候我。院中的小路长满了荒草,只有松树和菊花还是原样。我拉着幼儿的手进入内室,屋里摆着已装满了酒的酒樽。我端起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中碧绿的松枝我非常开心。倚靠在南面的窗子上寄托自己的志向,心想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安心。尽管房门常常是关闭的,但每天在园内散步也是兴味无穷啊。我拄着拐杖悠闲地散步,走到哪里随时可以休息,还不时地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漂浮而出,而飞累了的鸟儿也知道飞回山林休息。日光渐渐暗了下来,太阳也快要落山了,我抚摸着孤松,徘徊着不愿意离开。
【原文】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3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32],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33]。
【注释】
[31]息交:停止与世交往。
[32]巾车:有帷幕的车子。
[33]行休:即将结束。
【译文】
回去吧,我要谢绝和世俗之人交往。既然世俗与我的志趣不同,我还驾车出去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跟亲戚故人谈谈心里话是何等快乐,弹琴和读书也能使我忘掉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了,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耕耘。有时驾着小舟,有时划着小船。有时沿着蜿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沿着崎岖的小路经过小山。只见树木欣欣向荣,只见细细的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的一生即将结束。
【原文】
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4]?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35],登东皋以舒啸[36],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34]委心:随心如意。
[35]植杖:把拐杖插在田边。耘:除草。
[36]皋:水边高地。舒啸:舒气长啸。
【译文】
还是算了吧!人寄生在世上还有多久呢,为什么不将心放下来顺其自然呢?为什么还要心神不宁地想要到什么地方呢?富贵并不是我所求,也没有升入仙界的愿望。我只盼望有一个好时光独自出去游览,要么扶杖除草助苗长,要么登上东面的高岗放声长啸,要么面对清清的溪流吟唱诗歌。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疑虑的呢!
【评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小赋,记述了诗人归隐后的心理感受以及生活情趣,表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传达出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文章先交代这首辞的背景,写为何出仕,说出仕是生活所迫,他做官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然后写为何归隐,有三方面的反思:一是喜爱田园生活,不忍心看到田地荒芜;二是自己以前为了温饱,才勉强做官;三是觉悟到过去做官是错误的,而今归隐才是正确的。还描写了作者回乡路上的舒畅心情、回乡见到亲人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和山川景物的赞美和热爱,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最后感慨人生短促,应该乐天安命,尽享山林之趣。
作者笔下的田园农耕生活是朴素自然的,犹如一幅精美舒雅的水墨画,把归隐后的生活图景意趣横生地表现出来。全文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意境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上一篇:《古文观止·应科目时与人书》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古文观止·待漏院记》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