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蒙塔莱
又译蒙塔里。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抒情诗人,“隐逸派”诗歌的主要代表。
蒙塔莱出生在热那亚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酷爱音乐和古典文学,向往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就读于大学文学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中缀学业、应召入伍。在军队服役的两年中,他参加过第一线的战斗。退伍后,从事新闻工作,并埋头写作诗歌。在进步思想的感召下,他同当地一些反法西斯青年知识分子一起合编进步刊物,抒发政治理想。1925年,处女作《乌贼骨》问世,轰动文坛,使他成为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抒情诗人。1938年,他因拒绝加入法西斯党,而被解除佛罗伦萨图书馆馆长的职务。40年代初,他离开法西斯统治的意大利,流亡瑞士。在反法西斯运动高涨的年代里,他积极参加抵抗运动。除了从事诗歌创作,还当过记者、编辑、音乐评论家。1967年,意大利总统授予他“终身参议员”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蒙塔莱的主要作品有:《乌贼骨》(1925)、《意境》(1939)、《暴风雨和其他》 (1956) 、《萨图拉》 (1971)、《迪拉特的蝴蝶》 (1956)、《离家》 (1969)。此外,他还著有散文集、游记和翻译作品多部。
作为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代表,蒙塔莱有“生活之恶的歌手”之称。他在诗歌中全神贯注于自我,刻意反映人的个性的危机,表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徘徊和苦闷。诗作多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选取景象,加以艺术的提炼,吟咏人生的飘忽、荒谬,幸福的不可捉摸,青春、友谊的昙花一现,未来的朦胧、茫然。诗中现实和幻觉、现今和往昔、景物和回忆,每每跌宕重迭,反映了意大利中小资产阶级对战后社会现实的“生活之恶”和法西斯统治轻蔑、厌恶,丧失慰藉而又不甘同流合污,因而逃循于自我的情绪的写照。
在艺术上,蒙塔莱的诗作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的特点。在形象的提炼上,他注重象征、隐喻,以突出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他讲究诗句的韵律和乐感,喜欢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有时甚至从方言中去寻找合适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诗歌语言,这使他的诗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此外,诗人力图避免语言上的累赘,以最确切的词藻描写景和物,从而把相当复杂的思想感情归纳在一个词里。由于他的诗具有交响乐的韵味,因而被评论家称作“纯诗歌”。
1925年蒙塔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乌贼骨》。它体现了隐逸派诗歌的主要特点。诗中作者通过对故乡利古里亚海滨景物的描绘,表现周围现实世界和自然的美,诗中采用象征主义的隐喻手法,抒写生活中抽象的和超阶级的邪恶。把宇宙描写成不可幸免的失败的象征,痛苦则是人生永恒的伤痕。《乌贼骨》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为蒙塔莱的整个诗歌创作奠定了基调。随后发表的诗集《意境》丢弃伤感的情调,渲染象征主义的色彩; 同时把目光从大自然的风光移向对往事的追忆,描写迷路之人在徘徊中朦胧见到的一线光明,隐喻人生道路的不可捉摸的痛苦,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限的惆怅。1956年发表的 《暴风雨和其他》描写人在痛苦中挣扎、意识到不可逆转的结局的悲哀; 表现人的惊慌不安,个性遭到暴力的践踏。此外,蒙塔莱还写了一些摆脱主观主义的艺术探索的诗篇。诗中表达为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斗争的人的情感。
除诗作外,蒙塔莱还写了一些诗章,或记叙日常生活,或献给他的亡妻 《萨图拉》; 《诗钞:1971——1972》。他还著有论文集《在我们的时代》(1973)。
蒙塔莱以其诗作风格的独树一帜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并于1975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篇:西方文学·残酷戏剧
下一篇:西方文学·霍普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