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戏剧《李寿卿》鉴赏
《伍员吹箫》全名《说鱄诸伍员吹箫》, 主要写春秋时楚国三保大将军樊城太守伍员,父兄被奸臣费无忌和昏君楚平公杀害后,避祸借兵,经历曲折,最后终于领吴兵十万破楚,生擒费无忌,亲鞭平王尸,并报答在他避祸中给予饮食帮助的浣沙女之母和闾丘亮之子。颂扬伍子胥一饭不忘、片言必报的品德。伍员因临潼斗宝会而闻名于世。秦穆公曾在临潼设一会名曰斗宝,驱十七国诸候都来赴会,伍员在会上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拳打蒯瞆,脚踢卞庄。秦穆公赐他白金宝剑,称为盟府。他戏举千斤之鼎,手劫秦王,亲送关外,保十七国公子无事回还,楚平公加他为三太保大将军,仍兼樊城太守。他兵将雄壮,镇守南方; 他兴学校、劝农桑、清案犊、恤流亡、宽税敛、聚糇粮; 他武管军,文抚民,并非“为臣子好出众人先,则待要(而是要)佐君王稳坐在诸候上,长享着万邦玉帛,永保着千里金汤” 。他功高名显,却不恃功欺君,而是尽忠为君。可是奸臣少傅费无忌却妄奏平公,杀死伍员父亲太傅伍奢、兄长伍尚,并三百口家属; 又派儿子费得雄去樊城假传平公之命,宣伍员入朝加官赐赏,趁机将他杀死,以便“翦草除根,萌芽不发” 。楚公子芊建得知此情,抱着孩儿芊胜,为救贤臣,先奔樊城,告知伍员。伍员为父兄之丧而痛,为父兄之仇而怒,想起临潼会上,面对秦国虎狼之威,保十七国公子无事而还; 如今自己又“竭忠贞辅一人,扫烽烟定八方” ,反而不如“无仁无无义无谦让”、“说不尽瞒天谎”的费无忌,落得个“全家丧”的下场,真是“做元戎的 (领兵打仗的)不气长”(不吃香) 。费得雄诈传平公之命,胡说伍员父母兴旺,伍员听了,“按不住心上恼,口中气,有不腾腾三千丈” ,把费得雄痛打一顿,大骂费无忌“狠心肠” ,誓为父兄报仇雪恨。费得雄狼狈逃离之后,他便和公子芊建相约去郑国借兵。
伍员离樊城时,公子芊建不知去向,他一人携着芊胜,跚马而行。这时费无忌派中大夫、穿杨神射养由基领五千军马赶到,要发箭将他射死。养由基不满费无忌谗佞,同情伍员是忠臣良将,为了不担万代骂名,咬去箭头,连发三箭,射伍员不死,伍员得以抱芊胜逃跑。到了郑国,楚公子芊建已先在郑,无奈郑子产不但不借兵,反而欲加害伍员,讨好楚平公。伍员揣知其意,一把火烧了驿亭,公子芊建死于乱军之中,他抱芊胜投吴借兵,因吴公子姬光曾受他活命之恩。他一路奔波,“泪沾洒四野征尘,气吁成半天毒雾” ,叹息命苦,饥锇难熬。正行之间,遇见一浣沙女手提两个瓦罐,要去给耕田的哥哥送饭,见他讨要饭吃,便将两罐饭都给他和芊胜吃了。末了他再三叮咛浣沙女“残浆勿漏” ,以免被追军抓捕。浣沙女为了让他去得放心,抱石投江而亡。浣沙女生长在野水荒村,“又不曾读甚古人书” ,但她却肯为英雄,宁愿牺牲青春生命。伍员如不说明自己的身份,担心要不到饭吃; 说明自己的身份,又怕事泄被捉。浣沙女的牺牲使他绝了后顾之忧,他发誓异日得志,在水上为浣沙女修盖祠堂,表扬贞烈,报答一饭之恩。他来到江边,正愁无船可渡,远远见一渔舟,唤来渔翁,急切求渡。渔翁名叫闾丘亮,曾为楚国上大夫之职,因见楚平公无道,弃职辞朝,隐于江湖之上,打鱼为生。他得知伍子胥之冤,特在江边等候,渡其过江,并拿来一壶浊酒、一瓯鱼羹、一盂大米饭,与伍盟府充饥食用。伍员要用秦穆公在临潼斗宝会上所赠白金宝剑作船资给闾丘亮。其时楚国有令,得伍员者赏黄金万两,爵至执圭,闾丘亮对此不贪,甘冒风险,专等伍员相渡,不图一剑之报,只愿伍员带剑而去,与父兄报仇。伍员感恩不尽,临别再三叮咛老人“残浆勿漏” 。老人为使他去得放心,借来白金宝剑,自刎而亡。伍员面对死去的“忠臣烈士” ,“掩面嗟吁” 。拔出腰间宝剑,砍倒芦苇,把老人尸体遮护,待灭楚之后再拜这“没半面的恩烈丈夫。”
伍员到了吴国,几次借兵,吴王有事不允,流落吹箫度日。他青春离故国,“无端岁月如驰” ,一十八年过去,如今“白发滞他乡” ,西归无期。吴地人“傲穷民,趋富汉” ,经常戏弄他这吹箫乞食客。这一年丹阳县村疃人家祭赛牛王社,他又象往年一样,要去吹一曲讨碗酒吃,却被老社长与里正命后生们赶他出去。正在这时,一个醉汉上来打散众人,使他免受人欺; 他又发现此男子汉被一拿柱杖穿老太婆衣服的妇女摄伏,向妇人下跪,承认惹事打人之过,并乖乖地回过背来让妇人打了三十下,服服贴贴地跟妇人回家。伍员本来以为他是个好男子,现在才发现此人“元来是怕媳妇的” ,“吓良民的泼皮” ,与他相识不如不相识。但为了问个究竟,便跟了上去。那妇人到了家里,脱了衣服,放下柱杖,向男子下跪解释。伍员感到跷蹊, 叩门进去相问。原来这个男子名叫鱄诸,平生性子燥暴,路见不平,便与人厮打,常常惹事。他母亲临亡遗言,如他惹事,着他妻子身穿母衣,手拿柱杖,鱄诸只见了这两件东西,就如看见母亲一般,因此害怕。伍员一看此人对自己报父兄之仇有用,便想方设法要他助自己一臂之力。伍员先向鱄诸下拜,要求和鱄诸做个朋友,所谓“拜德不拜寿” 、“四海皆兄弟” 。接着说明自己是临潼斗宝会上闻名的伍员伍盟府,因父兄被害,流落于此,欲寻几个贤士报仇,可惜无有贤士可寻; 走离樊城时遇见浣沙女和闾丘亮,一个女中贞烈,一个当仁不避, 皆为义气而亡。鱄诸听到此,说道: “则我便是贤士” , 提出愿与伍员同报楚仇, “万死不避” 。鱄诸向妻子说: “此人乃是楚将伍员,和我拜做弟兄,他有父兄之仇未报,说我这丹阳县无有贤士。我百岁死有何迟,三岁死有何早! 则怕死而无名。”妻子听说他要与伍员同去破楚,又要拿出那两件东西来威慑, 鱄诸回心转意, 言说“家有贤妻,男儿不遭横事” 。伍员见他“番悔” ,责怪他言而无信,“贪生怕死无仁义”, “媳妇跟前受制” , “佯孝顺假慈悲” 。鱄诸受他激发,坚意随他去报仇。其妻也是个深明大义之人,说道:“既做了贤士,怎还做得孝子?” 为使鱄诸去得放心,取剑自刎。鱄诸见此, 发誓不破楚誓不还吴。伍员更是为父兄仇急的肝肠碎,恨不得拿住费无忌“摘胆剜心” 以祭父兄。时吴公子姬光即位,伍员借吴十万兵,打败楚兵,孟诸活捉了正要逃走的费无忌。伍员领兵杀入郢城,掘开平公坟墓,亲鞭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此剧不只写了伍员为报仇除奸所承受的羞辱和磨难以表现其报仇的决心和恒心,又写了他说鱄诸同去灭楚以表现其识人的眼力和服人的智谋,同时又写了他报父兄之仇后报答在他困境时慷慨相助的恩人——浣沙女之母和闾丘亮之子。伍员本来要出兵攻打郑国,以报郑子产加害之仇,闾丘亮的儿子村厮儿撕下郑子产悬赏退兵榜文,前来替郑讨饶。伍员本待不听,村厮儿以死相阻,他于心不忍,收兵罢战,以报闾丘亮之恩。浣沙女为伍员“显的十分忠” ,伍员替她在浣婆婆跟前 “尽些儿孝” ,老人下半世衣食由他供给,让贤女之母“丰衣足食快活到老” 。芊胜被送还都, 鱄诸如例爵赏。有恩的报了恩, 有仇的报了仇,伍员英名传后世。
《伍员吹箫》和《赵氏孤儿》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是因为君王昏暗无道、奸臣使计弄权,使忠良遭到残害,结成冤案;前者为报仇牺牲了两女一男,后者为报仇死去八名义士。不同的是,前者个人恩怨的印记特别突出,后者则为一国小儿免遭残害而牺牲自己小孩的崇高精神得到了强烈的表现。从戏剧气氛上看,后者比前者更紧张更悲壮,更激动人心,艺术感染力更强。
上一篇:元戏剧《康进之》鉴赏
下一篇:元戏剧《贾仲名·玉梳记》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