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童话《[德国]埃·拉斯伯·吹牛大王奇游记(节选)》鉴赏
[德国]埃·拉斯伯
第一个晚上
拉着辫子跳出泥潭
“亲爱的先生们,朋友们和猎友们!”冯·明希豪森男爵总是搓着双手,习惯地用这种称呼开头。然后他拿起一只古色古香的酒杯,杯里注满了他爱喝的纯醇的劳思泰勒陈酒。他沉思地看了一下杯里的酒,喝了一小口,随后满意地吐了一口气,把杯子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他以审视的眼光向四周扫了一遍,微笑地继续说:“当然,我又要讲我的往事啦!——那时候,我的确是一个年轻而结实的小伙子,坚决果断,力大过人。这方面,我可以举个例子给你们听听。”
于是,明希豪森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一天黄昏,艳阳正要下山,我已经打了几小时猎,感到非常疲倦,所以回家时骑在我那匹黑马上快要睡着了。一路上我迷迷糊糊,根本不注意走什么路,直到我的爱马阿亚克斯在一个很大的泥潭前突然停住了脚步,我才从半睡中醒来。我抬头一望,发现路到这里已经中断,只是在泥潭的那边才继续有路。此刻我突然记起,几星期以前我曾接到过一份报告,说这儿的桥被一场暴雨冲垮了。我非常后悔,由于我想亲自到现场观察,所以没有立即下令把桥重新修好。现在倒好,我可有机会来观察观察啦。
但是我又怎么回家呢?转回头,去另找一条路吗?那我可不干!我毫不犹豫地用马刺一踢黑马,勇敢的阿亚克斯后腿一蹬,一秒钟后,我们就已经飘游在半空中了。这时我猛然想到,阿亚克斯今天下午已经够疲乏的了——我们追猎捕获了大约二十五到三十只兔子(因为我后来没有数下去)——如果它起跳前不作助跑动作,恐怕难以跳过这样大的距离。我当机立断地在空中调转马头,回到起跳的地方。
先生们!为了给马有一小段助跑的距离,我拍一下马脖子,往后退了一段路,然后重新策马跑向泥潭。这次我及时地用马刺和呼喊给了阿亚克斯帮助,它应声跳跃,腾空而起。
这块沼泽地,根据我原来的估计,大概有二十来步宽。但是当我发现它实际上还要宽六步的时候,我赶紧再踢了一下马肚子,阿亚克斯又向前来了一个急冲。但是这也无济于事了!我们还是没有到达对岸,骏马和骑士都陷进了黏稠的泥浆。……已经陷过臀部,只有我的上半身、马的脖子和脑袋还露在外面,眼看就要有灭顶之灾而毫无希望了。
在这种时候,朋友们,是多么需要有急智啊!
我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骏马,再用空着的右手一把抓住自己的辫子,连人带马拉向空中。出了泥浆后,我们轻松地一路快跑,继续朝家里走去。怎么样,现在你们不再怀疑我那时候惊人的力量了吧!
“但是那些猎狗和猎物呢,男爵先生?”听众们提醒明希豪森。
我们抄近路回家时,我已打发他们走大道回家了。他们比我晚一小时到家,马夫交出的兔子确实数是二十九只,尽管据说他私下藏起了一只,不过,猎获数字和我估计的还是相符的。
第四个晚上
一拳打进狼的内脏
我紧接着上面讲吧。
第二天我骑着伯爵刚送给我的骏马作了一次长途骑行。在回家的路上,我在花园附近,紧挨楼房的地方,发现一头很大的野兽。这时,天已黄昏,而且又是从旁疾驰而过,所以我没有看清究竟是什么野兽。为了弄清楚这是狗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我一下马就回头朝花园走去。我刚拐上两边树木还是光秃秃的林荫道,那只不能肯定是什么的野兽张着大嘴,向我迎面扑来。尽管天色越来越暗,我还是从它那扑人的姿势上认出,在我面前的不是狗,而是一条狼。
怎么办?我身边没带武器,甚至连手枪也让我的马夫插在鞍袋里了,可是现在这头猛兽在一秒钟、一秒钟地向我逼近。想逃走看来是没有希望了,而且临危脱逃不是我们家族的传统。我不由自主地捏紧拳头,捅进那张着的狼嘴。不言而喻,我为了安全起见,把手臂全部伸进去,直到它肩膀的地方。
但是现在情况怎么样呢?我不能说,形势对我很有利。你们只要想一想,我是面对面同一只恶狼在肉搏啊!野兽的双眼凶光毕露,我清楚地看出它那罪恶的打算:只要我一抽出手来,它就会猛扑上来,把我撕成碎片的。在这危急关头,我沉着镇定,用力揪住它的内脏。这一下,穆斯耶·伊泽格利姆①痛得高声嚎叫起来,再也别想咬人了。这时,我像翻手套那样地把它整个儿翻了个“里朝外”,然后把它扔在地上就回去了。第二天早上,园丁发现了这只奇怪的狼。这个惊险故事后来由园丁传播开来,我当然对此只字也不提。
第六个晚上
登月取银斧
亲爱的先生们,朋友们和猎友们!遵照我的诺言,我今天要给你们讲讲我被俘后的境遇。
土耳其人没有用我去向俄军换回一个重要的土耳其军官,而是把我解到君士坦丁堡②,派我在苏丹③的花园里做养蜂人。显然,这对一个勇敢的骠骑兵上校来说,有些不太礼貌。不过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久我便熟悉了我大多数的“养子”。每天早晨,我把它们驱进草地,一整天看护在那儿,晚上又得照料蜂群全部回到蜂窠。
一天傍晚,我发现少掉两只心爱的蜜蜂,心里十分惆怅。我四处张望着,突然看见两只大狗熊为了蜂蜜,正想把这两只蜜蜂撕碎呢!
这时,我身边没有其他武器,只有一把作为苏丹园丁标记的银斧。我一急,就把它朝黑熊掷去。尽管我没有命中目标,两只狗熊却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可惜,那把银质小斧被我这么用力一掷,从两只熊脑袋之间穿过,竟滴溜溜地向上飞去,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最后一直飞到月亮上,并且留在那上面了。
现在我该用什么办法把它再拿回来呢?哪儿去找这样长的梯子,从地球爬上月亮去取斧子呢?——我苦苦思索着。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一位花园老监工给我一粒土耳其豆,它不是来自巴格达,就是来自先知的墓地上。我毫不迟缓地把它种在地上,一边却在怀疑老奥玛本·卡泽姆的话。他说,这种土耳其豆长起来速度惊人。
但是,奇迹真的发生了!
我几乎刚把豆投进花园里花坛的土里,它就开始发芽,才几小时功夫,豆蔓就在我眼前往上长得绕住了月亮的下端。
我充满信心地循着豆蔓向月亮爬去,经过几小时艰难的攀登,终于平安地踏上月亮。
现在我面临的再一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是,要在这一片银光闪闪的地方找到那把小银斧。我找了几个小时,总算找到了失物。
可是糟糕的是,就在我找斧子的时候,炽热的太阳晒枯了我的豆藤梯子。我束手无策地跌坐在月亮上。幸亏斧子落在一堆糠秕和干草上,因此我就用干草搓一根尽量长的草绳。我把草绳绑在月亮的一个角上,然后顺着草绳往下滑去。我左手拉住绳子,右手握着小斧。每滑下一段,就把上面多余的那段绳子砍下,重新接在下面。就这样我往下滑了很长一段路。谁知道,我这样一砍一接,一接一砍,绳子已经不结实了。当我离地面大约几英里远,还在天上云间的时候,草绳断了,我重重地跌到地球上,昏了过去。
过了很长时间我才苏醒过来,发现我在撞击地面时至少陷入地面达九拓④之深。
有这样一种情况,转述我经历的人都喜欢吹牛,比如讲到上面这件事时,有人会说我硬是用指甲掘出级级土阶,然后从深坑里爬出来。其实我也没蠢到这种地步,手里的斧子满可以帮我轻松地完成这件工作,我不用,而去用指甲掘出几百级台阶!我不想同你们讲,我是多么厌恶那些违背事实,甚至根本不可能有的加油添醋。特别是对这些人来说,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吹牛,他们只需如实地叙述我的冒险故事就足以扣人心弦的了。
(刘浩译)
注释:
① 穆斯耶·伊译格利姆: 动物故事中的狼名。
② 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今称伊斯坦布尔。
③ 苏丹: 昔日土耳其皇帝的称号。
④ 九拓: 相当于五十多英尺。
《吹牛大王奇游记》原名《明希豪森奇游记》。明希豪森实有其人,他是18世纪的一个德国贵族,曾在俄国军队里服役,到过许多地方,与土耳其人打过仗。回到德国他自己的领地后,这位口若悬河的男爵就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幻想和夸张,编造出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同胞的兴趣。这些故事有的以口头文学的方式流传着,有的经人整理后作为短篇滑稽故事在刊物上发表。明希豪森的同时代人、德国作家弗·埃·拉斯伯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再创作,于1785年在伦敦出了英文版《明希豪森男爵奇游和俄国战役的故事》。此书被人回译为德文,并增加了十三个故事。以后德国又出现不少改写本和重述本。这部本不是专为儿童所写的故事集很快就成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著作,拉斯伯的名字也随同这本书响彻世界文坛。
这部“吹牛”的书,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也许可以说,它的最大贡献,是在文学中肯定了一种儿童式的思维。
我们知道,儿童大多爱“吹牛”。这是因为,作为思维主体,他们还很不成熟,他们往往不能确定真与假、事实与想象、可能性与现实性、真实的记忆与幻觉的记忆之间的种种边界,他们也不能确定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边界,更不会压抑自己的创造欲的冲动(于是这种冲动常常以幼稚的、自我夸张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吹牛”正是他们天性的表现。
明希豪森的吹牛,所运用的,正是儿童的思维方式。只要细加辨析,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这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大体是按照三种方式编成的:
一、 无边界延伸法。
事物的发展延伸,总是有边界的;可是在儿童眼中,这种边界是不存在的。儿童在受到一点启示之后,常常会将这一启示延伸到各种毫不相干的范围中去,他们无拘无束地任凭思想自由飞翔,每每达到成人们不可思议的地步。在《吹牛大王奇游记》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方法。且看全书开篇的第一个故事《拉着辫子跳出泥潭》。明希豪森打猎归来,疲倦已极,人和马都快要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忽然发现前面一个大泥潭挡住了去路。作者完全以儿童的心理和口吻,编织了下面的故事:
……骏马和骑士都陷进了黏稠的泥浆。……已经陷过臀部,只有我的上半身、马的脖子和脑袋还露在外面,眼看就要有灭顶之灾而毫无希望了。在这种时候,朋友们,是多么需要有急智啊!我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骏马,再用空着的右手一把抓住自己的辫子,连人带马拉向空中。出了泥浆后,我们轻松地一路快跑,继续朝家里走去。怎么样,现在你们不再怀疑我那时候惊人的力量了吧!
对这类充满童趣的“吹牛”,成人读者自会哑然失笑而又兴味不减;儿童则不仅感到有趣,还会感到一种深入心田的亲切,因为他们曾经或至今仍有着与此相像的无边界的联想。
二、 自我夸大法。
儿童永远是弱小的,但他们总是在想象中将自己描绘得无比强大,这是因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爱体面,爱成功,而不喜欢遭受狼狈的挫败(这种倒霉的挫败感在他们生活中实在太多了)。这种自小形成的对于体面和成功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追求,正是整个人类得以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的推力。所以,儿童们只有在想象中将自己的力量无限夸大了,大获全胜了,内心的压抑才会缓解,他们才会觉得好受。同时,内在的创造欲的冲动又总是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发挥自由联想的功能。“第四个晚上”所说的用拳头打狼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这天明希豪森没带武器,一头恶狼忽然向他扑来,怎么办呢?明希豪森眉飞色舞地说道:
想逃走看来是没有希望了,而且临危脱逃不是我们家族的传统。我不由自主地捏紧拳头,捅进那张着的狼嘴。不言而喻,我为了安全起见,把手臂全部伸进去,直到它肩膀的地方。……野兽的双眼凶光毕露,我清楚地看出它那罪恶的打算:只要我一抽出手来,它就会猛扑上来,把我撕成碎片的。在这危急关头,我沉着镇定,用力揪住它的内脏……像翻手套那样地把它整个儿翻了个“里朝外”,然后把它扔在地上就回去了。第二天早上,园丁发现了这只奇怪的狼。这个惊险故事后来由园丁传播开来,我当然对此只字也不提。
三、 巧遇外援法。
儿童一方面在想象中把自己的力量无限夸大,同时又总是渴盼着能有突如其来的神奇的外援,帮助他成为世上最强大的人。如“第六个晚上”所说的登月的故事,所凭借的就是“前几天一位花园老监工给我一粒土耳其豆”,“它不是来自巴格达,就是来自先知的墓地上”。他刚把这粒豆投进花坛的土里,豆子就开始发芽,几小时的工夫,豆蔓就长得绕住了月亮的下端。于是他抓住豆蔓,很快攀到了月亮上。在拉斯伯之后,这一情节曾被许多童话大师所吸取,衍化成了另一些童话名著中的重要的部件。在“第九个晚上”,明希豪森说他巧遇五个奇人——飞毛腿、顺风耳、神枪手、大力士和用鼻孔吹风的人,凭借他们的神力转危为安,这也是“巧遇外援法”的运用。在“第十四个晚上”,明希豪森又介绍了他的另一神奇的外援——用他的忠诚的猎狗老死后留下的狗皮做成背心的故事:
就在第一次穿着新背心去打猎的那回,我走进一块很大的苜蓿地,因为鹧鸪最喜欢睡在这种地里。我突然感到一阵心悸,而且每往前走一步,这种压缩的感觉也随之加剧。……突然背心上一颗钮扣绷了下来,飞出大约十五步远。“泼喇!泼喇!”一大串鹧鸪飞了起来,我举枪便打,五只鹧鸪掉落在地上。……走了四十步路,刚才那种胸口压缩的感觉又出现了,又是一颗钮扣从背心上绷下来。以后,每当我走近猎物时,总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不过这钮扣却使我能够百发百中地射出一枪。你们看,本来背心的两边各钉了十一颗钮扣,而现在只剩下三颗了。下一个星期,我又要重新钉满钮扣,这已经是第九次了!
《吹牛大王奇游记》中的这些儿童思维,其本身并不就是创造性思维。如果一个儿童在长大成人后,仍处处像明希豪森一样缺乏逻辑意识,只会作“无边界延伸”,只会“自我夸大”,只会时时遐想突如其来的“外援”,那他就是侏儒,就永远不是成熟的人。幸好,审美的影响力,绝不是以简单的、机械的、直线的方式实现的,而是以一种曲折而巧妙的方式传递的。
应该看到,儿童们平时所处的环境,总是充满压抑的。当成人急于要让儿童接受教育,急于让儿童懂得自己的幼稚、不成熟,时时指责他们的想法不合逻辑、不符合事实,甚至当众严厉地揭穿他们的“谎言”的时候,儿童们的尴尬、痛苦、惶恐与无地自容,常常是极为深刻的,有时竟会是终生难忘的。但在阅读《吹牛大王奇游记》时,儿童的心灵正像被闪电照亮了一般,他们看到了自己那些幼稚的思维,自己的不成熟的设想,自己的狂妄的夸大,自己编织的梦境,全都公然地写在这里!这是自己的故事,它们非但没什么可羞耻的,竟还如此堂而皇之地占据着这一审美舞台的中心,竟能如此自信地铺展自己的心灵!这使儿童的审美情感中充满了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也感到了自己的被认同,平时受压抑的委屈在这种审美的认同中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瞬间的狂喜。当这样的精神享受平息下来后,那难忘的审美狂喜的积淀,日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真正的创造性思维。
(刘绪源)
上一篇:外国童话《[日本]小川未明·来到港口的黑人》鉴赏
下一篇:外国童话《[苏联]马尔夏克·十二个月》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