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新唐书》
简介
《新唐书》,宋欧阳修等撰。二百二十五卷。其中本纪十卷、志十三篇五十卷、表四篇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述唐朝290年历史。北宋官修史书。编撰年代大约始于庆历四年(1044年),完成于嘉祐五年(1060年),前后历时约十七年。参加编撰的有欧阳修、宋祁、吕夏卿、宋敏求等人。其中以欧阳修、宋祁二人最为主要,故书成后便由此二人分别署名。
宋人编写此书,主要因为他们认为《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所以在编辑过程中特别注意到要“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至于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传纪实,或增或省”。具体说来,在本纪和列传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列传中新增《公主传》、《藩镇传》,反映了唐代的特殊政治状况。志也比旧书详细系统,并在正史中第一次列有《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同时还增加了表。文字也比旧书通畅简明。但此书也删除了旧书中不少重要材料,特别是一些诏令、奏疏、诗文,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由骈改散,使其丧失原貌。
李 白 与 杜 甫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①。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②,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③,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④初,客游会稽⑤,与道士吴筠⑥隐于剡⑦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待诏翰林⑧。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⑨,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⑩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⑬。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⑮人,后徙河南巩县⑯。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⑰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⑱。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⑲,谒肃宗于彭原郡⑳,拜右拾遗㉑。房琯㉒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㉓,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㉔司功参军。时关畿㉕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㉖,自负薪采梠㉗,儿女饿殍㉘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㉙,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㉚。武与甫世旧,待遇其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㉛,瞪视武曰:“严挺之㉜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㉝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㉞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適㉟,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地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㊱。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㊲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㊳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㊴。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㊵:“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盖所谓上薄《风》、《骚》㊶,该下沈、宋㊷,言夺苏、李㊸,气吞曹、刘㊹,掩颜、谢㊺之孤高,杂徐、庾㊻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㊼!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甫有文集六十卷。
注释
①山东人: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春秋时晋国、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和五代时的晋国,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李白曾生活在任城等地,故泛称他为山东人。 ②任城:今山东济宁;尉:辅佐县令掌管武备的地方官。 ③徂徕(cúlái)山: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④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42—756)。 ⑤会稽:今浙江绍兴。 ⑥吴筠(?—778):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贞节。少习经,举进士不第,入嵩山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正一之法。 ⑦剡(yǎn):县名,今浙江嵊县。 ⑧待诏翰林:唐代设翰林院,养一批会做文章,懂经学,擅书法,会下棋的人以至卜祝、僧道之流,等待皇帝随时召唤。 ⑨金陵:今江苏南京。 ⑩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贺知章(659—约744):唐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字季直,自号四明狂客。善诗,工草隶,官至秘书监。有辑本《贺秘监集》一卷。 宣城:今安徽宣城。 ⑬从事:自汉至唐,中央和地方高级长官自行任命的僚属叫从事。 夜郎:在今贵州正安西北。 ⑮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⑯巩县:在今河南巩县西。 ⑰奉天:今陕西乾县。 ⑱灵武:天宝时改灵州为灵武郡,郡治所回乐即朔方节度使治所。 ⑲河西: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睿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河西走廊。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⑳彭原郡:宁州所改,郡治定安即今甘肃宁县。 ㉑右拾遗:武则天时开始设置门下省左拾遗二员,中书省右拾遗二员,都是从八品上阶,跟从皇帝随时进谏。 ㉒房琯(ɡuàn),(697—763):唐河南(今洛阳)人。 ㉓陈涛斜:在今陕西咸阳东。 ㉔华州: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等地区。 ㉕关畿:关中、京畿。 ㉖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礼县等地区;同谷:今成县。 ㉗梠(lǚ):屋檐。疑该字为“旅”,旅可以解释为野生的植物,如野菜、野谷之类。 ㉘殍(piáo):饿死。 ㉙成都:今四川成都。 ㉚赐绯:绯,红色。唐代规定四品官的衣服用深绯色,五品浅绯色。赐绯即赐予四品服色。鱼袋:唐代规定五品以上要随身佩带鱼符,鱼袋即用来装鱼符。 ㉛床:坐、卧具都叫床。此处指坐具。 ㉜严挺之:严武的父亲姓名。 ㉝田畯(jùn):周代掌田土和生产的官员。此处指农夫。 ㉞乂(yì)。 ㉟高適(约700—765):唐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为官廉洁,擅诗歌。有《高常侍集》。 ㊱耒阳:今湖南耒阳。 ㊲棹(zhào):摇船。 ㊳啖(dàn):吃。 ㊴“饭颗山”之嘲诮: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㊵元稹这段议论见于他给杜甫所写的墓志铭里。 ㊶《风》、《骚》:指《诗·国风》和《离骚》。 ㊷沈、宋:指唐前期的沈佺期、宋之问。 ㊸苏、李:指收入《文选》里传为苏武、李陵的五言诗,其实皆后人拟托的。 ㊹曹、刘:三国时曹植、刘桢。 ㊺颜、谢:南朝前期的颜延之、谢灵运。 ㊻徐、庾:南朝后期的徐陵、庾信。 ㊼多乎哉:原文见《论语·子罕》,太宰说孔子“何其多能”。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从小才思俊逸,志气宏放,飘飘然有超脱尘世之心。父亲做任城尉,所以就在任城安家了。少年时和鲁中文士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居在徂徕山,狂歌纵酒,当时人称之为“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出游到会稽,和道士吴筠在剡中隐居。后来玄宗下诏召吴筠进京,吴筠就向朝廷推荐李白,玄宗也派使者把李白召去,和吴筠一起待诏翰林院。李白爱喝酒,天天和酒友们醉倒在酒店里。有一天玄宗唱曲,想编个新歌词,派人赶快把李白找来,李白却又在酒店里醉倒了。弄进宫来,叫人用水喷面醒酒,让他马上执笔,不一会就写成十几篇,很受玄宗赞赏。有一次李白竟醉倒在殿上伸脚命令大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子,由此而被逐出京师。
于是李白浪迹江湖,整天埋头痛饮。正好有个侍御史崔宗之也被贬官到金陵,就和李白诗赋喝酒,喝和酬答。曾经在月夜乘船,自采石矶开回金陵,李白穿上宫锦袍,在船上顾盼笑傲,旁若无人。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极为称赏,曾说:“这是个上天罚下界来的仙人啊。”
安禄山造反时,玄宗逃往成都,中途派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出任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城谒见永王,被委任为从事。永王图谋作乱,兵败,李白连坐被流放到夜郎,后大赦得以回来。最终因为喝酒过度,醉死在宣城。留有诗文集二十卷,流传于世。
杜甫,字子美,上代本是襄阳人,后来迁居到河南巩县。曾祖名依艺,做到巩县县令。祖名审言,做到膳部员外郎。《唐书》里另有他的传。父名闲,做到奉天县令。
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三大礼赋》,玄宗读了大为惊奇,招来考试他的文章,叫他做京兆府的兵曹参军事。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召兵马,杜甫趁黑夜从长安逃出准备去河西,在彭原郡见到肃宗,被任命为右拾遗。有个房琯,没有当官前就和杜甫是朋友,这时做了宰相,自告奋勇带兵去讨伐叛军,肃宗同意了,哪知这年七月在陈涛斜吃了败仗,第二年就被罢相。杜甫上疏说房琯有才略,不应该罢免。肃宗发怒,把房琯贬出去当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事。当时关中京畿正乱得厉害,粮价飞涨,杜甫只得暂时住在华州的同谷县,亲自背柴采野菜,儿女都饿死了几个。过了好久,才召回长安做京兆府的功曹参军事。
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出镇成都任西川节度使,奏请杜甫来做参谋,并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佩鱼袋。严武和杜甫是世交,对他极为礼貌亲厚,杜甫则心胸狭隘,脾气急躁,气量窄小,依仗恩遇言行都很随便。有次喝醉了登上严武的坐床,瞪起眼睛对着严武说:“严挺之居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的脾气虽也不好,却仍不见怪发怒。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江边盖了所草堂作为住宅,喝酒咏诗,与农夫村翁亲密无间不摆官架子。严武去看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就接待,真是够狂放不拘礼节的。
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接着郭英乂来成都接替严武,这是个武夫粗人,态度粗暴,杜甫无从拜谒乞讨,就去东蜀投靠高適,刚到高適就死了。这年,崔宁杀掉郭英乂,杨子琳又进攻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带着全家老小避乱到荆楚。坐着小船出长江三峡,还没停船靠岸,江陵又发生动乱,就沿着湘水南下,游了一次衡山,最后来到耒阳定居。杜甫游衡山南岳庙时,水暴涨把他困住,十多天弄不到吃的,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了,亲自弄了条船把他接出来。永泰二年(766年)一日晚杜甫吃了牛肉白酒,病死在耒阳,时年五十九岁。
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去世。宪宗元和中,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木,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天宝末年的诗人杜甫和李白齐名,而李白以文格放达自负,讥笑杜甫作诗拘于细节而气势格局不够开阔,曾写了一首“饭颗山”的诗嘲诮杜甫。到元和中,诗人元稹又重新评论李、杜的优劣。他说:“我读诗读到杜子美才知道小大之有所总汇,……所谓上则逼近《风》、《骚》,下则兼包沈、宋,言辞超越苏、李,气势平吞曹、刘,压倒颜、谢的孤高,间杂徐、庾的流丽,备具了古今的体势,兼有了各家的专长。如果让孔夫子来评价衡量,对这种多才多艺恐怕也会称赏吧!从无所不能,无可无不可来说,可说从有诗以来没有能比得上子美的。当时山东人李白也以文奇见称,被人们合称‘李杜’,我看他的作品壮阔纵放,摆脱拘束,所描写景物的小诗乐府歌诗确也可以和杜子美并肩不相上下,但讲到五言长律之能铺陈终始,安排声韵,长的多达上千言,短的也有几百字,词气既能豪迈,而风调又能清深,对偶既精工又协律,而又能不沦于凡俗,则李连子美的边都没有摸到,更谈不到登堂入室了!……”以后做诗的都同意元稹的评论。杜甫留有诗文集六十卷。
贞观君臣论治
于是帝即位四年,岁断死二十九,几至刑措①,米斗三钱。先是,帝尝叹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徵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帝曰:“古不云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邪②?”答曰:“此不为圣哲论也。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月而可,盖不其难。”封德彝③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徵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何如尔。黄帝逐蚩尤④,七十战而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⑤,颛顼⑥征之,已克而治。桀为乱,汤放之;纣无道,武王伐之。汤、武身及太平。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⑦海,南逾岭,户阖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帝谓群臣曰:“此徵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俄检校侍中⑧,进爵郡公。帝幸九成宫,宫御舍围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⑨之。徵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
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徵、王珪事隐太子⑩、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第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禼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⑬哉!”
注释
①措(cuò):安放;刑措:把刑罚放在一边。 ②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语出《论语·子路》,文字略有出入,今本《论语》语句为:“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③封德彝(568—627):唐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仕隋,为内史舍人。降唐,任内史侍郎。武德三年(620年),为中书令。以功封密国公。太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 ④蚩尤:相传为炎帝后裔。姜姓,为诸侯中最凶暴者,始用金(铜)制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战败被杀。 ⑤九黎害德:九黎,又称玄都氏。相传为少昊时南方诸侯。黎氏九人,曾为恶乱德,使“民神杂糅”。 ⑥颛顼:相传为上古帝王。姬姓,号高阳氏,黄帝后裔。 ⑦薄(bó):迫近。 ⑧检校:意为代办,即尚未实授某官但已掌其职事的称谓;侍中:门下省长官,掌封驳制敕,居宰相之任。 ⑨按:审察。 ⑩隐太子:即李建成。高祖长子。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太宗即位,追封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巢刺王:即李元吉。唐高祖第四子。玄武门事变中被杀。后追封海陵郡王,谥刺。又封巢王,史称巢刺王。 稷、禼:稷为尧时农官;禼即契,舜时佐大禹治水。 ⑬逆鳞:《韩非子·说难》以龙比喻君主,谓龙喉下有逆鳞,“若有人婴之者,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婴逆鳞”。批逆鳞即婴逆鳞。
译文
到了太宗即位四年,一年中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几乎达到刑罚弃置不用的地步,米价每斗才三钱。在这之前,皇帝曾经感叹道:“现在处于大乱之后,国家很难治理吧!”魏徵说:“大乱之后容易治理,就像饥饿的人容易给他准备吃的。”皇帝说:“古人不是说善人治理国家经一百年,然后可以制服凶残的人,从而废除死刑吗?”魏徵回答说:“这话不是为圣人哲人说的。圣人哲人治理国家,理应像回声一样,一年便可以有成效,并不是那么费力的事。”封德彝说:“不是这样。夏、商、周三代之后,浮薄诡诈之风日益滋长。秦朝专用法律,汉朝杂用霸道,都想把国家治理好而不能,不是能把国家治理好而不想。魏徵是个书生,喜欢空谈,他的话只会使国家混乱,不可听从。”魏徵说:“五帝、三王不是换掉百姓而后教化,实行帝道便称帝于天下,实行王道便称王于天下,就看实行的是什么了。黄帝驱逐蚩尤,经过七十次战争而制服蚩尤的为害,于是达到无为而治。九黎危害道德,颛顼征讨它,获胜后天下就得到很好治理。桀作乱,汤放逐他;纣无道,武王讨伐他。汤、武都在自己生前达到太平。如果人民日渐浮薄诡诈,不再返于淳朴,那么到了今天,应当都成为鬼怪,君主又怎么能教化他们呢!”德彝回答不上来,但内心以为魏徵的意见不行。皇帝完全接受魏徵的意见而毫不怀疑。到这个时候,天下太平。边地异族君长受中华文明礼教的熏染,带刀到宫中担任警卫。东到海,南越过五岭,都夜不闭户,来往的旅客不用携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得到供应。太宗对群臣说:“这都是因为魏徵劝我行仁义啊,现在已经有成效了。可惜封德彝已去世,不能让他见到了!”
不久魏徵任检校侍中,爵位晋升为郡公。皇帝到九成宫,有宫女住在九成宫下围川县的官舍里。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接着到来,县吏将宫女移到别的地方居住腾出官舍给李靖、王珪。皇帝听说这事,发怒道:“权力归这些人吗!为什么轻视我的宫女?”下令审查县吏和李靖、王珪。魏徵说:“李靖、王珪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宫女不过是后宫中负责打扫垃圾的奴婢。当大臣外出,官吏要向他们询问朝廷的法度;当他们归来,陛下要询问他们民间的疾苦。官舍,本是李靖等人接见官吏的地方,因为官吏是不能不拜见大臣的嘛。至于宫女就不是这样,除供给饮食之外,无须参见侍候。如果因此而审查官吏,将使天下人听了吃惊。”皇帝醒悟,便放下这事不再查问。
后来,皇帝在丹霄楼宴请近臣,饮酒之中,天子对长孙无忌说:“魏徵、王珪侍奉隐太子、巢刺王的时候,确实可恶,我能抛弃旧怨,任用有才能的人,也算无愧于古人了。但魏徵每次进谏,如果我不从,我发话,他总不马上答应,这是为什么呢?”魏徵说:“臣认为事情有不合适的地方,所以进谏,如果陛下不从而臣马上答应,便怕事情就这样施行。”皇帝说:“只管马上答应,等机会再另陈述意见,难道不行吗?”魏徵说:“从前舜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退下后又有话说。’如果臣当面顺从,答应陛下,又另找机会陈述意见,这就是‘退下后又有话说’,不是稷、禼用来侍奉尧、舜的办法。”皇帝大笑道:“别人说魏徵举止粗暴傲慢,我却只看到他的柔媚。”魏徵一拜再拜,说道:“陛下引导臣让臣说话,所以敢这样;如果陛下不接受进谏,臣又怎敢多次触怒陛下呢!”
上一篇:《新五代史·周德威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旧唐书·姚崇抑佛驱蝗》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