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论语》
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汇编而成。现存《论语》二十篇,包含了儒家在政治、经济、伦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思想,规定了一个真正的人应有的品格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修身养性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论语》在汉初被列于学官,东汉时被列于六经之中。南宋朱熹则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并为之作注。此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必读书目。两千年来,《论语》对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东亚各国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学而·学而时习之六章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乎?”
(四) 曾子曰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④,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十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十五) 子贡曰⑤:“贫而无谄⑥,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⑦,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⑧,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①说(yuè):同“悦”。 ②愠(yùn):怨恨。 ③曾子:孔子弟子。 ④弟:敬重。 ⑤子贡:孔子弟子。 ⑥谄(chǎn):奉承。 ⑦诗句见《诗经·卫风·淇奥》。 ⑧赐:子贡名。
译文
(一) 孔子说:“学了以后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有朋友自远方来访,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四) 曾子说:“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为他人谋划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诚信之处?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学问复习过没有?”
(六) 孔子说:“为人子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而讲信用,要广泛地热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十四)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太饱,居家不求安逸,做事勤快,讲话谨慎,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十五)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讨好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样?”孔子说:“可以。但是比不上那种贫穷却仍然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里说的‘像切磋骨器象牙,像琢磨石材玉器’大概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就能领悟到另一件事。”
(十六)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为政以德七章
(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
(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七) 子曰:“由②,诲女知之乎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④,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二十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⑤,小车无軏⑥,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共(gǒng):同“拱”。 ②由:仲由,孔子弟子,字子路。 ③女(rǔ):同“汝”。 ④错:同“措”,放置。 ⑤輗(ní):古代牛车车辕前与车衡连接处的木销子。 ⑥軏(yuè):马车辕的前端与车衡连接处的销钉。
译文
(一) 孔子说:“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它的方位,群星围绕着它运行。”
(四)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已立于世,四十岁时能辨别各种观点的是非而不受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无论什么事入于耳即彻悟于心,七十岁时能按照心中所想去做,而不会违背规矩。”
(十一) 孔子说:“温习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十五) 孔子说:“只是读书学习而不思索,就会陷入迷惘;只是思索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导致危险的方向。”
(十七) 孔子说:“由呀,我来教给你什么叫做‘懂得’,真正懂得了才说懂得,如果并不懂得就要承认不懂得,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明智。”
(十九) 鲁哀公问:“怎样做人民才会服从?”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的人,贬黜心术不正的人,这样人民就会服从;反之,任用心术不正的人,贬黜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服从。”
(二十二)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我不知道这种人有什么可以肯定的。这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怎能行驶呢?”
里仁·里仁为美九章
(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②,颠沛必于是③。”
(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九)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④,无莫也⑤,义与之比。”
(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十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十四)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⑥,而敏于行。”
(二十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
①得:误,当为“去”字。 ②造次:匆忙,紧迫。 ③颠沛:跌倒,这里指流离失所。 ④適(dí):拘守。 ⑤莫:拒绝。 ⑥讷(nè):讲话迟钝,这里指讲话谨慎。
译文
(一) 孔子说:“居住在盛行仁德的地方才好。如果选择一个无仁爱之风的地方居住,怎能说是明智呢?”
(五)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想望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获得它们,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名呢?君子在一顿饭时间内也不会违背仁,即使在紧迫的时刻也必定行仁,在颠沛流离之时也必定行仁。”
(八) 孔子说:“早晨听到了真理,当晚死去也无遗憾。”
(九) 孔子说:“士人立志追求真理,却以穿破旧衣服、吃粗劣食物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之讨论真理的。”
(十)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既不拘守什么,也不固拒什么,而是一切服从义。”
(十四)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担心自己是否有立于世的品格和才能。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力求使自己具有值得别人知道的东西。”
(十七)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二十四) 孔子说:“君子讲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二十五)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他必定有同道。”
雍也·乐水乐山四章
(十八)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二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十三) 子曰:“知者乐水②,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三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史:文采过多。 ②知:同“智”。 ③病:担忧。
译文
(十八)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反之,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夸。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如此方显示出君子的样子。”
(二十) 孔子说:“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又不如以它为乐。”
(二十三)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活跃,仁者恬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三十) 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以福利,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称得上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尧舜尚且难以做到!仁者是这样的人:自己想要立身于世也要帮助别人立身于世,自己想要发达也要帮助别人发达。能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述而·志于道八章
(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
(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十二)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十六) 子曰:“饭疏食③,饮水,曲肱而枕之④,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十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四)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三十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
①艺:指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②悱(fěi):想说又说不清的状况。 ③疏食:粗粮。 ④肱(gōng):胳膊。
译文
(三) 孔子说:“品德不加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合乎真理的道理不去实行,缺点错误不加以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六) 孔子说:“以求道为志向,以道德为根据,遵循仁爱法则,徜徉、研习于礼、乐、射、御、书和数这些文化、知识、技艺的园地之中。”
(八) 孔子说:“不到经过苦思冥想而仍想不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而又说不清的地步,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物一只角的样子,他不能由此回答此物另外三只角的样子,这样的学生就不再教他了。”
(十二) 孔子说:“如果财富能够正当地求得,即使是为人执鞭这类事,我也会去做。如果是不应该去求的财富,我会弃之不顾,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十六)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自有乐趣。那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对我来说像是浮云。”
(二十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以他们的缺点为借鉴,改掉自己的毛病。”
(三十四) 孔子说:“至于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不过是在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中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这样说倒是可以的。”公西华说:“这些正是我们学生学不到的地方。”
(三十七)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然,小人始终处于烦恼忧愁之中。”
泰伯·任重道远三章
(五)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十)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注释
①校(jiào):计较。
译文
(五)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求教,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求教;有才能却显得无才能,知识渊博却表现出缺少知识的样子;受到侵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朋友曾经这样做。”
(七) 曾子说:“士人不能不目光远大,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的责任重大,人生路程遥远。以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这责任不重大吗?终身努力不止,死而后已,难道这路程不遥远吗?”
(十) 孔子说:“喜欢勇敢而又痛恨贫穷,这种人会作乱。对那些不仁的人痛恨得太过分,也会产生祸乱。”
子罕·仁者不忧七章
(四) 子绝四:毋意①,毋必,毋固,毋我。
(十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
(十八)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十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②,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二十三)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二十八)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③。”
(二十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释
①意:同“臆”。 ②篑(kuì):装泥土的筐。 ③彫:同“凋”。
译文
(四)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猜疑,不自以为是,不固执,不自私自利。
(十七) 孔子站在河边说:“光阴逝去,如河水奔流,昼夜不停。”
(十八) 孔子说:“我从未看到过喜爱美德如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十九) 孔子说:“就像用土堆山那样,最后只差一筐土,如果这时停下来,这是我自己决定停止的。又好像用土填平地,虽然才倒下一筐土,但是前进了,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二十三) 孔子说:“后生可畏,怎么知道他们将来比不上我们今天呢?但是到了四十、五十岁时仍然没有成名,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二十八) 孔子说:“到了寒冬,才能看得到松树柏树最后凋零。”
(二十九) 孔子说:“智者不会迷惘,仁者不会忧愁,勇者不会畏惧。”
颜渊·成人之美五章
(四) 司马牛问君子①。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十六)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十九)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②,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③。”
(二十二) 樊迟问仁④。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⑤,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⑥,不仁者远矣。”
(二十四)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注释
①司马牛:孔子弟子。 ②季康子:姓季孙,鲁哀公时曾任宰相。 ③偃(yǎn):扑倒。 ④樊迟:孔子弟子。 ⑤皋陶(gāoyáo):传说是舜的贤才,管刑狱。 ⑥伊尹:商汤的宰相。
译文
(四) 司马牛问君子是怎样的人,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又问:“不忧愁、不畏惧的人就能叫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经过反省,觉得问心无愧,这样有何忧愁、有何畏惧呢?”
(十六) 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放纵他人做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十九) 季康子问孔子怎样理政,说:“如果杀掉为非作歹的人,而亲近有道之士,如何?”孔子回答说:“您处理政事,为何要用杀人的办法?您如果想为善,老百姓也就会变得善良。君子的品德就像是风,小人的品德好像是草,草在风吹之下必定会倒向一旁。”
(二十二) 樊迟问何为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何为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仍然不明白。孔子说:“任用正直的人,贬黜心术不正的人,这样就会使心术不正的人归于正直。”樊迟退出来,遇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何为智,老师说:‘任用正直的人,贬黜心术不正的人,这样就会使心术不正的人归于正直。’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句话的含义太丰富了!舜治理天下时,在民众中挑选人才,提拔皋陶,这样,那些不仁的人就远离而去。商汤治理天下时,在民众中挑选人才,提拔伊尹,不仁的人就远离而去了。”
(二十四)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聚会朋友,靠朋友的帮助来培育仁德。”
子路·和而不同九章
(六)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六) 叶公问政①。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十七) 子夏为莒父宰②,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十九)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二十一)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③!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二十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十四) 子贡问曰④:“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十六)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⑤,小人骄而不泰。”
(二十七)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注释
①叶(shè)公:楚国大夫,封地在叶城。 ②子夏:孔子弟子;莒(jǔ)父:地名,在今山东莒县境内。 ③狷(juàn):坚守原则。 ④子贡:孔子弟子。 ⑤泰:安详坦然。
译文
(六)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言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做;其自身言行不端正,虽然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十六) 叶公问怎样理政。孔子说:“要让国内的百姓高兴,吸引边疆外的人民来投奔。”
(十七) 子夏任莒父县长,问如何理政。孔子说:“不要求太快,不要贪图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十九) 樊迟问何为仁。孔子说:“在家态度恭敬,办事严肃认真,待人真诚忠实。即使到了夷狄地区也不能背弃这些德行。”
(二十一) 孔子说:“我找不到遵循中庸之道的人与之交朋友,那就只能与狂者、狷者交往了!狂者积极奋进,狷者对某些事情坚持不做。”
(二十三) 孔子说:“君子协调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协调。”
(二十四) 子贡问道:“全乡的人都喜欢他,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又问:“全乡的人都讨厌他,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憎恨他 。”
(二十六) 孔子说:“君子安详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
(二十七)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讲话谨慎,这几种品质与仁相近。”
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
(二)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三)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①;邦无道,危行言孙②。”
(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二十四)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二十七)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二十八)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三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三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十五)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四十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③!”
注释
①危:端正,正直。 ②孙:同“逊”,顺。 ③病:担忧。
译文
(二) 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就不足以为士人了。”
(三) 孔子说:“国家政治合乎仁义,则言语直率,行为直率;如果国家政治不合仁义,则行为直率,言语婉转谨慎。”
(四)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言语动人,言语动人者不一定有道德。仁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二十四) 孔子说:“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二十七) 孔子说:“君子以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二十八)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有做好:仁人不忧愁,智者不迷惘,勇者不畏惧。”子贡说:“这是老师讲自己呀!”
(三十)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三十四) 有人问:“以恩德来回报怨恨自己的人怎样?”孔子说:“那么又应该用什么来报答有恩德于自己的人呢?应当是以正直来回报怨恨自己的人,以恩德来报答有恩德于自己的人。”
(三十五)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何说没有人了解老师呢?”孔子说:“我不抱怨天,也不责备他人,我从学习人事知识起,不断求索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四十二) 子路问君子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认真、恭敬的态度。”又问:“这样就行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上下左右的人安乐。”又问:“这样就行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连尧舜也难以做到呢!”
卫灵公·人能弘道十一章
(八)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十七)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①,难矣哉!”
(十八)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二十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十七)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十九) 子曰:“人能弘道②,非道弘人。”
(三十)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四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注释
①小慧:小聪明。 ②弘:弘扬。
译文
(八) 孔子说:“可以同他讲却不同他讲,这就失掉了朋友;不可同他讲却同他讲了,这就说错了话。智者既不失掉朋友,也不说错话。”
(九)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损害仁,只能牺牲自己以实现仁。”
(十五)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怪别人,这样就能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十七) 孔子说:“整天聚集在一起,说的话都不正经,喜爱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以栽培啊!”
(十八) 孔子说:“君子以原则为做人根本,按照礼来实行它,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以诚信来实现它。这才是君子啊!”
(二十三) 孔子说:“君子不是根据言语来推举人,也不因为某人有缺点而拒绝他的有价值的意见。”
(二十四) 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他人。”
(二十七)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搅乱大的谋划。”
(二十九) 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变得伟大。”
(三十)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去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四十) 孔子说:“人生志向不同的人,不能结交,不能在一起相互商议大事。”
季氏·益者三友四章
(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友便佞③,损矣。”
(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七)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十)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注释
①谅:诚实。 ②便辟(pián pī):逢迎。 ③便佞(pián nìng):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
译文
(四)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结交正直的人,结交诚实的人,结交见闻多的人,这是有益的。结交一贯走邪道的人,结交善于逢迎的人,结交当面奉承、背后诽谤的人,这是有害的。”
(五) 孔子说:“有益的乐趣有三种,有害的乐趣也有三种。喜欢以礼乐来调节,喜欢讲人家的长处,喜欢多交贤良的朋友,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得意之情,喜欢闲荡,喜欢宴饮取乐,这是有害的。”
(七) 孔子说:“君子要警惕三件事:年少时,精神体质还没有稳定,要警惕迷恋女色;到了壮年之时,精神体力正处于旺盛时期,要警惕与人争斗;到了老年时间,精神体力已经衰弱,要警惕贪婪。”
(十) 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想:看的时候要想看明白,听的时候要想听清楚,对于自己的脸色要想显得温和,对于自己的容貌态度要想做到恭敬,讲话时要想尽可能诚恳,做事情要想做得认真,有疑难时要想发问,发怒时要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到有好处可得要想拿是否正当。”
阳货·性相近习相远六章
(二)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八)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①?”对曰:“未也。”“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③。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十三)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十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二十二)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已。”
注释
①女(rǔ):同“汝”。 ②居:坐。 ③绞:说话尖刻。
译文
(二) 孔子说:“人的本性相差不大,由于外部的影响和各人的努力才使人们之间差别扩大了。”
(六) 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到仁。孔子说:“能在世界上实行五种品德,就做到仁了。”又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勉、施惠。庄重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勉就容易取得成功,施惠就能更好地使用人。”
(八)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美德和六种蔽障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你坐下,我讲给你听。喜爱仁德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愚昧;喜爱智慧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好高骛远;喜爱诚信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害人;喜爱直率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尖刻;喜爱勇敢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作乱;喜爱刚强却不喜爱学习,其蔽障之患是张狂。”
(十三) 孔子说:“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人。”
(十七) 孔子说:“那些善于花言巧语、惯作媚人笑脸的人很少有仁德。”
(二十二)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用一点心思,这种人难有长进!不是有下棋这类游戏吗?玩玩这个,也强于无所事事。”
尧曰·尊五美屏四恶一章
(二) 子张问于孔子曰①:“何如斯可以从政矣②?”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③,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④,出纳之吝谓之有司⑤。”
注释
①子张:孔子弟子。 ②斯:就。 ③屏(bǐng):排除。 ④犹之:同样。 ⑤有司:专门负责某事务的小吏,此处指度量狭小之人。
译文
(二)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从事政务呢?”孔子说:“注重五种美德,去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事政务了。”子张又问:“什么叫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施恩惠,却不耗费财物;役使百姓,他们却不怨恨;有所追求,然而不贪婪;态度安详庄重,但不傲慢;举止威严,但不凶狠。”子张又问:“施恩惠,却不耗费财物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引导百姓做对他们有利的事,从而使他们得到实利,这不是施恩惠而不耗费财物吗?选择可以役使百姓的事情而役使他们,谁又会怨恨呢?追求仁而又获得仁,又怎能说是贪婪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轻慢,这不是安详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光严肃,正气俨然,人们望而生畏,这不是举止威严而不凶狠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孔子说:“事先不教育人而杀人,叫做虐;事先不预告却要求立刻成功,叫做暴;政令的发布迟延了,却下令如期完成,叫做贼;东西反正要给人,却很吝惜,叫做吝啬。”
上一篇:《荀子·劝 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