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翻译与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01。名可名,非常名02。无名,天地之始03;有名,万物之母0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01;常有,欲以观其徼0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0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04。
今 译
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道,并非永恒之道。若能用语言说清楚的道的名称,并非永恒的道的名称。无名称,是天地的开始;有名称,是万物产生之母体。所以,从常无中能观察大道无形的奥妙,从常有中能观察道产生万物的归宿。无与有同出于大道而异名,同样称为玄妙!玄妙又玄妙,是众妙产生的根本。
评 议
此章为《老子》的首章,是论说宇宙起源的哲学问题。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其中包含有三层内涵:一是说道不可言,没有名称。二是说道无名称,无名称是天地的开始;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便有了名称,有名称之天地是万物的母体。三是说无形的道,与有形的天地,皆同出于道,同出而异名,同样是玄微幽远。玄微幽远之道,是产生众妙之根本。显然,其中蕴含有玄虚神秘的色彩。因此,已故高亨先生说它“表现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成分”(《老子注译》),也是事出有因的。世人称《老子》、《庄子》与《周易》为“三玄”,其深奥玄虚,令人费解,可想而知。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第21章)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第25章)即说明老子之“道”具有物质属性,属于唯物主义。
在古代,《老子》的注本和研究版本甚多,据统计多达五千六百种。古代《老子》的不同版本,包括楚简本《老子》(不足两千字)、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王弼《老子注》等等,皆为手抄本。《老子》的真本,尚未发现。由于《老子》皆为手抄本,在传抄过程中抄者有所增损,是不可避的。今天,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版本,择善而从。就现行的《老子》几种主要版本而言,有的篇章,由于断句不同,就出现不同的训释。即以首章为例,予以简单的说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王弼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未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名有形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高亨先生沿袭王弼旧说,将此两句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注译》)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译及评介》这两句断句与高亨先生相同。此等断句,并不符合老子本意。又“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句,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严遵《老子指归》、王弼《老子注》等,皆断句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不符合老子本意,是显而易见的。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奚侗《老子集解》、高亨《老子注译》皆断句为:“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纠正了河上公、王弼等的错误断句。
老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春秋时代,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老子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和论说,存在玄虚神秘的色彩,这是难以避免的。对于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哲学命题,只有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不过老子的宇宙起源说属于唯物主义,是不应动摇的。恩格斯说:“凡断定说精神先于自然界存在,因而归根到这样或那样承认创世说的人,便组成唯心主义营垒。凡认为自然界是基本起源的,则属于唯物主义各派。”(《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本第二卷第三六七页)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认为自然界是宇宙的本源,所以,老子是唯物主义者。
注释
01 道可道:上“道”字,谓大道。下“道”字,作动词,谓说。“常”:原字为“恒”,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恒”为“常”。两句谓若能用语言说得清楚的道,并非是永恒之道。西汉河上公释“非常道”曰:“非自然常生之道也。”(《老子道德经章句》,下同。)
02 名:上“名”字,谓永恒常存之名,即大道之名。下“名”字,谓可命名之名。魏王弼曰:“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老子注》,下同。)宋代林希逸曰:“常者,不变不易之谓也。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老子鬳斋口义》,下同。)
03 无名:谓道本来无名称。道产生天地,故谓“无名”为“天地之始”。河上公曰:“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之本始也。”
04 有名:谓天地。天地产生万物,故谓之为“天下之母”。河上公曰:“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有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林希逸曰:“‘有名,万物之母’,母者,言自此而生也。”
01 常无:谓大道。妙:微妙,玄妙。王弼曰:“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02 常有:谓天地。徼:河上公曰:“徼,归也。”唐代陆德明曰:“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经典释文》,下同。)清代王夫之释“徼”为“边际”(《老子衍》)。清末奚侗曰:“徼,归终也。”(《老子集解》,下同。)与河上公训释相同。林希逸曰:“此两‘欲’字有深意,欲者,要也,要如此究竟也。”
03 此两者:指“有”与“无”。奚侗曰:“有生于无,故曰‘同出’;有、无对立,故曰‘异名’。”同出:谓同出于大道。玄:奚侗曰:“玄,《说文》:‘幽远也’。有、无相生,其理幽远。”
04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奚侗曰:“高延第曰:‘玄之又玄’,即《庄子》‘深而又深’、‘神而又神’,赞道之词。道生万物,故云‘众妙之门’。”
林希逸曰:“玄者,造化之妙也。”又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庄子》所谓‘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者也,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但赞言其妙而已,初无别义。”
按元代吴澄曰:“上篇之首句曰‘道可道’,故以‘道’名篇,尊之而曰‘经’。他本或作《道德经》上,则是以《道德经》为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道德真经吴澄注》,下同。)
上一篇:《老子道德经·第四章·道冲》翻译与解读
下一篇:《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翻译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