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至理章第十二
【原文】
古者圣人以天下之耳目为视聪,天下之心为心,端旒[1]而自化[2],居成[3]而不有,斯可谓至理也已矣。王者思于至理,其远乎哉?无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私,而天下自公。贱珍[4],则人去贪;彻侈,则人从俭;用实,则人不伪;崇让,则人不争。故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质,乐其生,保其寿,优游[5]圣德,以为自然之至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6]。”
【注释】
[1]旒:古代帝王冠冕前后垂挂的玉串。 [2]自化:(国家)自然得到治理。 [3]居成:拥有成绩。 [4]贱珍:轻视珍贵的东西。 [5]优游:悠闲自得。 [6]“不识不知”二句:虽然在不知不觉之中,但也要遵循自然法则。不识不知,不知不觉。顺,尊遵循。则,法则。
【译文】
古时候的圣德明君以天下人的所见所闻来作为自己的知识,以天下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君主连头上帽子的玉串也不用晃动一下,国家就得到治理;即使取得成就,也不归功于自己,如此可谓天下大治了。君主思考着治理国家的谋略,涉及极为深广。君主不胡乱作为,天下自然而然变得清静太平;信任人民,天下之人自然而然变得令人信赖;不怀私心,天下百姓自然而然变得公正无欺。不再贪恋珍贵的东西,人们心中的贪念就会去掉;改掉奢侈的习惯,世人就会变得节俭起来;崇尚务实,那么人们也就反对作假伪造;推崇忍让,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发生争斗。所以说,只要人心平和,天下所有的人也就趋于淳厚、质朴。人们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然也就能获得健康长寿,悠闲自得地生活在既圣明又厚德的环境中,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诗经》上说:“虽然在不知不觉之中,但也要遵循自然法则。”
【解析】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工作的,每个人都应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工作当作自己价值和能力的展示途径以及自己的乐趣所在,认真去做,积极地思索,每天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如果有能力,就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甘愿平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懒懒散散漫无目的地工作,最终陷入可怕的平庸泥潭。
在智力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当面对相同的一件事情时,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心态却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功成名就,有些人却平平庸庸?究其原因,就在于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每个人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心态。如果你有积极的心态,你的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如果你有消极的心态,你的人生将会黯淡无色。
心态决定一切。人生并非是一种无奈,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人生航船的方向,也决定着每个人生存的质量。若是你的一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生命也会更加精彩。
典例阐幽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唐太宗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民如子,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还坚持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同时,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他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赤胆忠心的赵绰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政权。他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使国家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但隋文帝有个毛病,就是火气太大,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发脾气的时候就乱杀人。
这天,御林军在街头巡逻时抓住两个用破损纸币兑换合格钱币的商人。这之前,朝廷曾三令五申,不准使用次币,两个商人胆敢违抗圣命,这还了得。案子传到了皇宫,喝得半醉的隋文帝听说此事,火气不打一处来。二话没说,把桌子一拍:“斩!”
执行问斩的命令到了大理寺少卿赵绰的手里。他是专门办理这类案子的,越想越不对头,马上去见隋文帝,为两个商人求情。隋文帝问他为什么,赵绰回禀道:“两个商人犯了罪,理应受罚,但法律上只规定用木板打屁股,说什么也犯不上杀头之罪呀!”
隋文帝听了火冒冒的。心想,一个堂堂的天子,还受你小小的赵绰管束,笑话。他白了赵绰一眼,喃喃地说:“朕已下达了命令,你只管执行就是了,啰唆什么!”
赵绰把脖子一梗:“陛下,可你忘了,刑律也是按你的旨意制定的,怎么能违背呢!”
隋文帝冷冷地说:“刑律是对的,朕现在下的命令也是对的,与你无干!”
“怎么能说与我无关。”赵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据理力争,“陛下,你让我执掌大理寺,现在碰上这件不依刑律乱杀人的事,我能不管吗?”
“住口!”隋文帝气得胸脯一起一伏,指着赵绰怒斥,“怎么,你真想撼大树吗?太自不量力了。”
赵绰毫无惧色:“我没敢撼大树,也没想撼大树,只想规劝陛下改变主意。”
隋文帝鼻子里哼了一下,袖子一拂,就退了朝。
赵绰回到家,心中依然不得平静。他连夜在灯下写了封奏章,又将刑律的部分条款认真抄写一遍。第二天一早上朝时,呈给了皇上。
隔了一夜,隋文帝的酒兴已过,加上皇后的劝说,心里的火气已消了许多,头脑也清醒了。他仔细看完了赵绰的奏章,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赵绰手下有个叫来旷的官员,是个心怀叵测的小人。他发现隋文帝几次流露出对赵绰的不满情绪,背地里给皇上上了一份奏章,说赵绰执法太宽;放了许多坏人不说,还经常跟皇上对着干,这样下去,皇上还有威望吗?如果让他来担任大理寺的少卿,一定干得比赵绰好十倍。
隋文帝看了,心中怦然一动,觉得来旷说得有理,不如叫他来试试看。反正大权在自己手中,怕什么。
来旷很快得势了,他洋洋自得,又连续三次向皇上写了几份奏章,说他通过巡查了解,不少罪恶多端的犯人本该处死,都因为赵绰受了他们的好处,把犯人统统放了,让他们没得到应有的惩罚。
隋文帝看了这些奏章,心里十分纳闷。赵绰是常在他面前耍牛脾气,但那毕竟是为朝廷的兴旺啊!他了解赵绰,是不会干那种事的。于是,他派人深入调查,一查便水落石出。原来是来旷在诬陷好人。这下,皇上真的动怒了,把桌子一拍,下令将来旷处死。
执刑的任务又落到赵绰的手里。赵绰深感不安。从个人恩怨来看,赵绰完全可以按皇上的旨意将来旷推上断头台,但对照刑律,来旷够不上死罪。怎么能问斩呢?
他向皇上表白了自己的意见,隋文帝瞟了瞟赵绰,心想,这个赵绰,真是越老越糊涂了。我帮你除掉仇人。你怎么还来为他讲情呢?他摆摆手打断了赵绰,不愿再听,转身向后宫走去。
赵绰紧跟几步,见皇上不理他,便改口道:“陛下,我再也不讲来旷的事了,另外有件急事……”
隋文帝信以为真,便叫他跟了进去。
一进后宫,赵绰往地上一跪,诚恳地说道:“陛下,我犯了三条大罪啦!”
皇上一惊糊涂了,问他怎么回事,他便侃侃而谈:“第一,我身为大理寺少卿,没管好下面的官员,致使来旷触犯了刑律。第二,来旷不犯死罪,但陛下却要将他处死,我没尽到据理力争的责任。第三,我求进后宫,用谎言骗了皇上,犯了欺君之罪!”
隋文帝笑了笑:“赵绰啊赵绰,我真拿你没有办法,毕竟你对皇上真是赤胆忠心!”他终于撤销了对来旷执行死刑的命令,改判为革职流放。
齐威王公正廉明对下属
齐威王即位不久,有一次,邹忌听说即墨大夫受到诋毁而东阿大夫受到赞誉。邹忌便把这件事禀告了齐威王,齐威王查问左右的人,听他们的说法和邹忌所反映的有没有什么不同。他又派人去做进一步的实地考察,想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齐威王认为,确定下属的好坏,主要看下属的政绩如何,百姓是否安居乐业,而不能偏听偏信。一切都调查清楚了,齐威王便把即墨大夫和东阿大夫招来朝廷,并召集群臣参加。
齐威王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你当了即墨大夫以后,时间不长,诋毁你的言论便一个接一个,说你一无是处,还说不能再让你继续做大夫了。可是,我派下去的人到了你那里一看,你所管辖的地区,荒野得到开垦,人民生活富庶,官吏忠于职守,人人尽职尽责,没有人浮于事的现象,地方得以安宁,人人安居乐业。但是你只知道埋头治理政务,没有时间来禀告我,也没买通我的左右,所以你得到的不是赞美而是诽谤。我认为你是一位忠于职守、治理有方、办事贤明的地方官,对你的出色政绩给予适当的表彰。”于是对即墨大夫封土地万顷、金银匹缎一车。
齐威王又把东阿大夫叫到跟前,严厉地对他说:“自从你当了东阿大夫以后,我听到的尽是说你如何如何好,如何会治理政务,没有听到说你不好的。可是,我派人下去到你管辖的地区察看,才发现你所治理的地方仍然是荒芜的田野,百姓吃不上饭,冬季无棉衣御寒,一派民不聊生的景象。以前,赵国的军队开到你那里,面临异国的侵略,你不能有效地进行抵抗。你只会用金银财宝收买我的左右,让这些人为你说好话,来取得对你的好感。其实,你为政不廉、治理无方,只会拉关系。现在,要对你进行惩罚。”然后,喝令武士把东阿大夫和为他说好话的人一同拉出去斩了。
部属们看到齐威王办事秉公,处理事情果断,任人唯贤唯能,不受阿谀奉承之惑,个个心悦诚服,人人竭尽全力地为国家效劳,不敢有半点松懈,也不敢再欺上瞒下,形成一个以事业为重的局面,使齐国逐步强大起来。
糊涂知县不糊涂
清朝同治年间,浙江省鄞县的徐知县很有名,人们都管他叫“糊涂知县”。但是,当他在被调离时,县民们却对他依依不舍,不愿让他离去。原来“糊涂知县”只是貌似糊涂,实则不然,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他“斗米斤鸡”的故事。
一天,徐知县乘着官轿回府,走到一个米店前,轿子停下来了。原来米店门前挤得水泄不通,有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休,围观的人也在一旁议论纷纷。
徐知县听到如此喧哗,心中非常好奇,便命令差人前去查看。一会儿,两个人就来到了轿前。一个身穿布衣和草鞋,一脸的憨气,看模样是乡间的农民;另一个人满面红光、肥头大耳,一来到轿前就满脸堆笑,上前向徐知县问安:“小民是米店店主,叩见知县大人!”,
徐知县微微点头,随即问道:“你们方才为何吵嚷?”
农民的怒气仍然没有消除,说:“草民今日进城为久病在家的父亲求医,因为着急不小心踩死了店主的一只小鸡。若说赔偿,这也合情合理,可是他狮子大开口竟然要我九百钱。可是草民就只有三百钱,还要为老父治病,于是和他争论起来。”
知县转向店主,问道:“一只小鸡怎能值九百钱?”
店主回说:“虽然这只死去的鸡很小,可是它和一般的鸡不一样。它品种优良,饲养数月就能长到九斤。我给他折算的还算是便宜的,一斤鸡只按一百钱的价格算,所以要九百钱。小人实在没有多要。”
知县露出好奇的神色,惊喜地问道:“你所言属实吗?”店主答道:“小人不敢欺瞒大人。”
农民刚要反驳,知县厉声喝道;“你自己鲁莽踩死他人之鸡,理当赔偿。况且店主并没有多要,赔偿之数不过九百钱,并不为多。”
“不是我不赔,可是小人现在身上就这么点钱!父亲的病难道不比一只小鸡重要吗?”农民气愤地反驳。
知县仍然责令农民赔偿:“钱不够就把上衣卖掉。如还不够,本官愿意替你补足。”
围观的人听后,都在心中暗骂知县糊涂,只听一面之词,但都敢怒不敢言。也有人窃窃私语,叹息道:“我们怎么就碰上这么一个糊涂知县呢!”
农民无奈只好将上衣当掉,好不容易才凑了六百钱。知县又补给三百,立即还给店主。徐知县还连连夸奖店主经营有方,是个做生意的料子,前途不可限量。店主听到这样一番夸奖,受宠若惊,作揖道谢,喜滋滋地携钱要离开。围观的人对知县大人更是不屑一顾,连连摇头。
知县叫住正欲离去的店主说道:“且慢,我的案子只断了一半,站在一旁听本官继续裁断。”
徐知县咳嗽一声,高声说:“古语云‘斗米斤鸡’,也就是鸡长一斤肉,需要一斗米。现在你的鸡不需要饲养,你可以省出九斗米。方才我已命这位乡人赔偿与你,你也应将省下来的九斗米还给他,这才是公正的。店主你说对不对啊?”说罢双眼看着店主。店主不敢辩驳,默默盘算一番。九斗米远远高出自己索赔的九百钱,不禁在心中暗暗叫苦。
至此,围观的众人方恍然大悟,看似糊涂的知县原来如此这般神算。
刚直不阿的抗金名将韩世忠
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早年束发从戎,参加过征西夏和灭辽战争,戎马倥偬,屡建奇功。壮年时起投身于抗金战争,英勇坚毅,战功卓著,成为南宋威震遐迩的优秀将领。
南宋初年,战火不断,金军大批军马入境,气焰十分嚣张,宋廷无心恋战,一心想投降议和,使抗金斗争变得更加艰难。
韩世忠统领的部队,在处于劣势的不利情况下,历经百战,虽败亦勇,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
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军再攻河南,逼进汴京,韩世忠率军参加了宗泽指挥的守汴战役。他先到西京(今河南洛阳),与制置使翟进、统领孟士宁、巡检使丁进等军夜袭金军完颜希尹的营寨于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因金军事前得知了情报,宋军偷袭失败;继而再战于文家寺(今河南孟津县南)。由于丁进军失约未至,统制官陈思恭以后军先遁,宋军全线动摇,金军乘胜追击,韩世忠陷入重围,批矢如棘。幸部将张遇率部力战死救,韩世忠才突围而出。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金军以能征善战的完颜宗翰任主帅,再次大举南下,矛头直指扬州。那时大将宗泽已死,汴京为金军攻破,金军得以长驱直入。
韩世忠此时率军镇守淮阳(今江苏邳县南),保护着住在扬州的宋高宗。高宗听见金兵南下的消息,仓皇之间,泥马渡江,逃向江南。
宗翰得知英勇的韩世忠驻军淮阳,遂亲引大军至淮阳与韩世忠作战,韩世忠孤军难支,趁夜后撤。宗翰闻之,遣军尾击韩军于宿迁,韩世忠大败。部将张遇战死,他自己收拾溃兵经盐城从海道南下。这是韩世忠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但这丝毫不能动摇他坚决抗金的决心。遭此挫折后,他仍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经历了多次战斗,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勇气。
韩世忠在抗金战争中立下了无数奇功,但却遭到朝廷的猜疑,朝廷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占了上风,秦桧不断在宋高宗面前进谗言,陷害忠良。虽然秦桧在朝中的权势炙手可热,韩世忠却敢于上书,指斥秦桧误国,词意剀切。
当秦桧将岳飞父子逮捕入狱时,满朝文武因惧怕秦桧的权势,谁也不敢站出来为岳飞说句公道话,独韩世忠挺身而出,面诘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秦桧回答说:莫须有。韩世忠听了勃然变色,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何以使人甘心?”
当然,韩世忠不可能救出岳飞,但他通过岳飞的冤狱,认识到秦桧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国家重用他们,是非常不幸的事情。
他从不依附秦桧,他与秦桧一朝共事,于班列一捐之外,不复为亲。朝中议论大事,他仍像以往那样秉公正直,他家里人都非常担心,劝他少说。韩世忠回答说,明知其误国,乃畏祸苟同,将来我死了以后去见太祖岂不要吃铁棍吗?
韩世忠这种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品德,为秦桧一伙所嫉恨,他因此处处遭到刁难和排挤。韩世忠不愿随波逐流,最后辞去官职,闲居在家。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它的意思是说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为此,刘邦对他深为痛恨,等他统一中国做了皇帝后,下令以千两黄金的重赏捉拿季布。
季布平时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从不使人失望,为此他赢得了许多朋友,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的一个诺言”。当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季布经过化装,到了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然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托人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替季布说情。
于是,汝阴侯就对刘邦劝道:“以前季布作为项羽的部下,为项羽出谋划策,这是他作为部下应尽的责任。现在陛下为了从前的仇恨捉拿季布,器量未免显得太小了。假如陛下如此仇视季布,季布心生畏惧投奔到其他国家,这不是会给陛下带来更大麻烦,到时就得不偿失了。您现在倒不如就把他召进宫来,给他一个官职。”刘邦仔细想想,觉得汝阴侯说得也有理,就马上派人召季布进宫,赐予官职。季布由于感念刘邦的恩德,为汉朝做了许多大事。
到了汉文帝时,季布已经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大臣了,但他仍喜欢广交朋友,豪爽正直的性格依然未变。
有一天,一个叫曹丘生的人很想见季布。季布因此人平时喜好巴结权贵,就不想见他。后来,曹丘生通过别的方法见到了季布。他对季布说:“我想改过自新,可又担心人们不会信任我。听人说‘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所以才来找你。希望你今后观察我的行动,能为我正个名。”季布见他态度诚恳,就答应了下来。
从此,曹丘生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季布都不怀疑他。曹丘生也不再说谎骗人了,最终改过自新,并成为了一代名士。
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有一位失业青年,总是依靠慈善机构来养活自己。一天,他写信告诉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说自己曾多次求职失败,希望卡耐基先生能给他一个建议。
于是,卡耐基亲自从繁华的城市到贫民区来找这位男青年。他发现,这位青年对事业有着强烈的热情,却难以克服多年来养成的懒惰习惯,不能勤奋地工作,以致陷入了困境中。
卡耐基对这位青午说:你总是想干一番事业,当你真正的面对时却不愿意付出百倍的努力。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能克服懒惰习惯,他便不会有一个勤奋的开始。而失去了勤奋,他也就只能在困难面前低下了头,更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这位青年说:“我很想改掉我这个坏习惯,但还没想出战胜它的法子。”
卡耐基和蔼地说道:“为自己制定一个短期目标,找一份工作,每天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并养成每天把自己的房间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良好习惯。这样,勤奋的意识便会慢慢渗入你的脑海里。”
卡耐基的一番话让这位青年认识到自己以前总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就是没有养成勤奋的好习惯。这位青年听从卡耐基的忠告,重新开始寻找工作,依靠自己双手来养活自己。他走到大街上,发现许多公司门前的招牌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好久没有人擦过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拜访了一家公司的主管,对他们说:“招牌脏了会影响公司的形象,我可以将贵公司的招牌擦拭干净,工钱又很便宜。”公司主管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一会儿,他就把公司的招牌擦得干干净净。公司主管欣然地给了他工钱,还对他说:“希望你今后能继续提供这种服务。”
这件事启发了他,于是他决定用这次所赚的钱印制传单,买清洁用品,为所有需要清洁招牌公司提供服务。这项服务推出后,立即受到各个公司的欢迎,在很短的时间内,订单猛增,他便很快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之中。
不久,这位青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家专门清洁招牌和粉刷楼房外墙的公司。他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同吃同睡同劳动。结果是,由于信誉良好、服务周到,他的公司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五年前,小王和小郑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到了南方,通过招聘会两人到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负责办公软件的设计开发。坦率地说,这个公司规模太小,连老板在内不过五六个人,这家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他们之所以愿意去到这家小公司上班,一是背井离乡急于安身,二是因为老板给股份的许诺。老板和他们的年龄相仿,看上去完全一副书生模样,态度很诚恳。可是他俩进去才知道,办公条件更是糟糕,一间废弃的地下室,阴暗、潮湿,天一下雨,天花板上凝聚而成的水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电脑上都要罩着厚厚的报纸。上个厕所也要跑到外面去。出门就是小饭店,油烟灌进来,熏得人流眼泪。公司的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但资金的瓶颈随时可能将公司陷入经营的困境。最要命的是,产品没有品牌,只好赊销,迟迟收不回来款,流动、备用资金少,公司连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由此可见,这样的公司与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很难展开竞争。三个月后,小王动摇了,劝同学小郑也不要干了,有的是好公司,干吗非在一棵树上吊死?股份?老板连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有股份给你?
小郑被同学小王一说心里也有些动摇了,但是一看到老板每天没日没夜地奔波和诚恳的眼神,又不忍开口了。很理解老板现在的处境。小郑过生日的时候,老板在自己的家里为他过,并亲自下厨,说了很多抱歉的话,想起这些,小郑就不忍心走。小郑想,反正自己还年轻,就算帮帮老板。即使以后公司倒闭了,也算积累点人生经验吧。同学小王骂他傻,随后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公司。小王走的那天,老板还是借钱给他发放了资,令老板感动的是小郑居然决定留下来,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哥儿们。
不久,公司资金链条断裂,陷入困境,随后又有几个人离开了公司,只剩下小郑和老板两个人。看着老板无助的眼神,小郑反而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他原本就是个不愿服输的人,他想他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和老板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好。半年后,老板筹到了资金,公司开始正常运转。产品由于质量好,买家愿意先付款了,公司业绩开始慢慢增长了。他们还成功地说服一家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来投资,推出一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新型办公软件。他们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软件的开发中去,把地下室当起了自己的家,半年后终于推出了完美的产品,上市后产品供不应求,他们终于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接下来,公司开始发展壮大,仅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成为行业内有名的软件公司。小郑也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兼技术总监。
年终,老板和小郑同游澳大利亚悉尼,他们在阳光明媚的海滩晒着日光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老板情不自禁地问小郑:“老弟,你知道我为什么能支撑下来吗?”小郑说:“因为你是打不垮的,否则我也不会留下来的。”老板却说:“不,其实当员工纷纷离我而去的时候,我就想关门不做这一行了。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我当时已经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了。可是你让我找回了做好公司信心,我想只要有你在,我就还有希望,反正我已经一无所有了。非常感谢你!我知道,当时如果你走了,我肯定崩溃了!”老板为了感激小郑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他带来希望和勇气,老板决定给他40%的股份!
上一篇:忠经全集《广为国章第十一》原文赏析与注解
下一篇:忠经全集《忠谏章第十五》原文赏析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