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知罃
(成公三年)
【题解】
晋楚邲之战时,晋国俘虏穀臣,射死襄老;楚国俘虏了知罃。楚国欲用知罃换回穀臣和襄老的尸体,企图用私恩打动知罃,换取回报。知罃不卑不亢,应对有节,表达了忠君爱国的立场。
【原文】
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译文】
晋国人把楚国公子穀臣和连尹襄老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换回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原文】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33],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34]。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35],各惩其忿以相宥也[36],两释累囚以成其好[37]。二国有好,臣不与及[38],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39],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40],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41],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42]。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33]治戎:治兵,作战。
[34]俘馘:这里仅为俘虏的意思。
[35]纾:舒缓。
[36]惩:懊悔。
[37]累囚:拘禁的囚犯。
[38]臣不与及:与臣无关。
[39]任:担负。
[40]累臣:被拘禁的臣子。
[41]次及于事:轮到我担任国家政事。
[42]违:避。
【译文】
楚共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当职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的人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杀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共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安宁,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求得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共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既不怨恨,君王也不值得感恩,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共王说:“尽管这样,也一定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承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得幸运。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君请求,而把下臣杀戮在自己的宗庙中,也死得幸运。如果得不到寡君诛戮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大事,率领一部分军队以保卫边疆,虽然碰到君王的左右,我也不敢违背礼义回避,要竭尽全力以至于死,没有二心,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所报答于君王的。”楚共王说:“晋国是不可以和它相争的。”于是就对知罃重加礼遇而放他回晋国去。
【评析】
知罃在邲之战被楚军俘虏。九年之后,他父亲做了晋国的中军副统帅,所以楚国同意把他交换回晋国。这一段是知罃回国前跟楚共王的对话。他丝毫没有因为俘虏的身份而低声下气,也不为获释回国而感激涕零。他不卑不亢的态度,有礼有节的回答,维护了自己和晋国的尊严。他的对答,与重耳对楚成王的答复有异曲同工之妙。
返回晋国之后的知罃,果然备受重用,参加了多次对楚作战。
上一篇:左传全集《晋文公围原》原文赏析与注解
下一篇:左传全集《郑灵公之死》原文赏析与注解